• 移动端
    访问手机端
    官微
    访问官微

    搜索
    取消
    温馨提示:
    敬爱的用户,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会导致页面浏览异常,建议您升级浏览器版本或更换其他浏览器打开。

    丁志勇:坚守服务本源,立足区域发展,“十四五”期间中小银行切实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来源:中银协 2025-10-22 09:52:46 中小银行 五篇大文章 银行动态
         来源:中银协     2025-10-22 09:52:46

    核心提示“十四五”时期的砥砺奋进,为中小银行积累了宝贵经验,奠定了坚实基础。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十四五”期间,中小银行积极践行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坚守定位,改革创新,在服务实体经济、深化金融改革、防控金融风险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十四五”规划目标的圆满完成贡献金融力量。

    服务实体经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十四五”期间,中小银行牢记服务实体经济初心,立足区域发展大局,全面服务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等重点区域协同战略,围绕金融“五篇大文章”重点领域,精准高效配置金融资源,充分发挥地方金融“毛细血管”的价值。

    塑造科技金融标杆品牌。在产品谱系、经营模式、激励约束机制等领域积极探索符合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金融服务模式,不断提升金融支持科技型企业质效,助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以北京银行为例,截至2025年6月末,该行累计为超5.5万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提供信贷资金1.3万亿元,服务专精特新企业数量突破2.6万家,贷款余额1210亿元。

    完善绿色金融发展体系。积极探索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投资等业务,支持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生态环境产业等绿色发展领域。将绿色金融纳入“十四五”时期战略发展规划,积极打造体系化绿色金融服务品牌,将绿色金融理念融入经营管理实践,大力推进绿色金融业务发展。

    厚植普惠金融鲜明底色。坚守服务小微企业市场定位,不断深化普惠金融发展,持续推进信贷产品创新,合理设置贷款期限,优化贷款流程,通过推广主动授信、随借随还贷款模式,满足小微企业灵活用款需求,探索形成批量化、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的小微金融服务模式。依托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推动银行信贷资金“直达基层、快速便捷、利率适宜”。

    构建养老金融特色模式。通过积极创新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主动融入银发经济、健康和养老产业等场景,加快线上线下渠道适老化改造,推进老年人金融服务便捷化。推出养老金融特色品牌,积极探索“养老+金融”创新示范样本,为养老金融发展提供一体化创新模式。

    创新数字金融服务模式。持续加大对数据要素产业的支持力度,搭建数字化金融服务平台,围绕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和重要产业链,全力助推产业数字化。做好AI场景应用,加强场景聚合、生态对接,实现“一站式”金融服务,深度参与数字友好城市建设,创新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强化公司治理,全面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十四五”时期,中小银行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全面风险管控,持续完善公司治理制度,强化股东股权管理,优化内部激励和约束机制,持续增强经营活力和治理效率,为自身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党建引领作用更加凸显。严格执行“三重一大”议事决策制度,确保在战略规划、深化改革、经营管理和社会责任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持续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不断健全党员管理各项制度,实现党员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积极开展主题教育,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始终坚守党建引领原则,积极探索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坚持以党建为纽带,积极与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行业商会、金融同业等单位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活动。

    公司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持续完善股东股权管理工作机制,加强股东行为管理,持续完善股东准入机制、日常管理和行为评估,确保股权管理的合规性和稳健性,为业务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强化关联交易管理,完善关联交易内控机制,优化关联交易管理流程,有效提高关联交易的管理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通过不断优化内部激励约束机制,完善选聘、考核、激励、履职评价体系,经营动力和活力持续增强。不断增强信息披露的主动性,通过公开信息披露,展示良好品牌形象,发挥信息披露价值传导作用,切实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风险防控能力更加稳固。不断提高信用风险管控质量,加强重点领域信用风险防控,积极探索数字化风控技术,不断创新信用风险管理工具,加强不良资产清收处置,资产质量整体保持稳定。强化利率风险管理,增强对利率风险的监测分析,通过构建有效的风险定价体系,优化风险定价策略,提升自身风险定价能力,积极应对息差收窄压力,弱化利率敏感业务风险占比,通过多元化经营降低利率风险。优化操作风险管理,在加强风控合规文化的基础上,深入落实员工行为管理和异常行为排查,强化外部欺诈风险的监测和识别,为业务稳健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拥抱金融科技,提升数智化服务能力

    当前,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与人工智能时代的加速演进,正深刻重塑商业银行的发展逻辑与经营模式。中小银行抢抓机遇,明确转型战略,完善体制机制,以数字化转型重点项目落地见效为抓手,实现自身数字化服务能力的有力跃升。

    强化战略引领,完善数字化转型体制机制。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本质是战略引领下的业技融合。中小银行清晰认识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和系统性,将数字化转型上升到战略层面,科学制定数字化转型发展战略,明确阶段性目标和实施策略路径,为自身数字化转型指明前进方向。持续增强数字化转型的科学管理,构建总分支协同一体的数字化组织架构和治理体系,为数字化转型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以北京银行为例,该行成立了数字化转型战略委员会,创新“数字京行”战略矩阵,统筹推动全行数字化转型工作,推动项目开发和数据治理,各部门、各分行设置数字化转型工作团队,承接和落实各领域数字化转型具体工作。

    提升转型效率,增强数字化转型技术能力。持续加大科技投入,推进核心系统升级与分布式改造,构建灵活可扩展的技术架构,依托业务中台与技术中台,实现业务能力复用与技术服务共享,有效提升前端业务需求的响应速度。积极构建企业级数据治理体系,锚定构建统一数据底座目标,推动数据源头治理,完善数据治理制度体系,持续提升数据质量;统筹管理公共数据需求,扩容企业级指标体系,完善数据资产管理,赋能多元场景化数据应用。以北京银行为例,该行着力打造“统一数据底座”,贯通数据竖井,建设“海量计算、批流一体、多维建模、安全探查、实时处理、可视分析”的企业级数据技术底座。

    聚焦业技融合,探索“AI+金融”新模式。数字化转型最终目的是赋能业务发展,提升客户体验。中小银行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推动产品、服务与流程的数字化重塑。在对公方面,打造供应链金融平台、现金管理与数字投行工具,实现企业服务线上化、智能化,提升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在零售方面,聚焦手机银行远程银行与智能财富管理,构建线上线下协同的全渠道服务体系,满足客户便捷化、个性化需求。在运营方面,借助RPA、OCR等技术实现流程自动化,降低风险、提升效率。在风控方面,构建覆盖贷前、贷中、贷后的智能风控体系,增强风险识别与预警能力。以业技融合为抓手,中小银行正在实现从“流程银行”向“数字银行”的加速演进。

    “十四五”时期的砥砺奋进,为中小银行积累了宝贵经验,奠定了坚实基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小银行要坚守金融初心,牢记使命担当,以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以合规稳健筑牢发展根基,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谱写中小银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作者丁志勇是北京银行研究发展部总经理)

    责任编辑:方杰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

    为你推荐

    猜你喜欢

    收藏成功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