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持续深入推进,贵州银行经营成效不断释放,2025年半年度报告显示,期内,该行营收、净利润分别录得61.02亿元、21.29亿元,同比双双增长,在行业息差收窄的趋势下凸显强劲增长韧性。值得注意的是,截至期末,该行资产规模更是突破了6000亿元关口。
公开数据显示,在英国《银行家》杂志发布的《2025年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中,贵州银行排名全球248位,在中国银行业协会公布的《2024年中国银行业100强榜单》中排名第46位。
营收、净利润实现双增长
对公及零售业务稳健发展
期内,贵州银行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转型发展,全行经营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态势。
从整体业绩来看,报告期内,该行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实现双增,即营业收入61.02亿元,同比增长1.35亿元,增幅2.26%;净利润21.29亿元,同比增长0.07亿元,增幅0.31%。其中,淨利息收入49.18亿元同比增长13.25%,占营收比例为80.60%;净息差录得1.91%,同比增长0.16%,核心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资产规模达6037.47亿元,同比增长2.33%,首次突破6,000亿大关。
需要注意的是,拉长时间来看,近年来,无论是商业银行或是城商行,净息差整体收窄、下行趋势是行业共识。公开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净息差1.42%,较今年一季度的1.43%进一步下降;城商银行净息差1.37%,均较今年一季度末持平。从上述来看,今年上半年,贵州银行的净息差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并且逆市增长,并远高于目前已披露半年报业绩的多家A股银行。
营收盈利双增背后,今年上半年,贵州银行对公、零售均有出色表现。截至报告期末,该行贷款余额3,643.47亿元,较年初增长172.62亿元,增幅4.97%。其中:公司贷款及垫款余额3,056.3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72.47亿元,增幅5.98%,占比83.89%。另外,公司存款余额1718.80亿元,同比增长1.29%。
具体来看,截至报告期末,该行支持新型工业化贷款余额361.99亿元,累计投放124.27亿元;支持新型城镇化贷款余额1,498.14亿元,累计投放130.33亿元;支持旅游产业化贷款余额230.01亿元,累计投放37.23亿元;支持农业现代化贷款余额324.11亿元,累计投放98.83亿元。另外,机构业务方面,截至报告期末,全行机构存款876.11亿元,较年初增长81.92亿元,增幅10.31%;机构客户18,513户,较年初增长396户,增幅2.19%。
零售方面,个人贷款及垫款余额499.81亿元,占比13.72%;截至报告期末,全行个人存款客户1,238.42万户,较年初增长21.57万户,增幅1.77%,个人存款余额突破2,000亿元,达2,026.47亿元,较年初增长129.58亿元,同比增长35.63亿元,增幅6.83%。
具体来看,期内,该行通过提高个人消费贷款额度,延长贷款期限,丰富还款方式等,不断激发居民消费潜力。并且,围绕“食用行娱购”五大生活领域,该行积极开展信用卡消费分期等活动,与知名商家进行合作,深入开展场景消费。截至报告期末,该行消费金融资产余额367.65亿元,较年初增长11.56亿元。
数字化转型持续深入肌理
AI等技术赋能“提质增效”
当下,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热潮不断深入,贵州银行也在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深入业务以及经营的肌理,赋能整体经营。
报告期内,贵州银行投产407个项目及需求,为满足客户需求,本行上半年完成了鸿蒙手机银行、茶青二期、信用卡个性化分期、地市公积金数据对接、白酒电商、供应链金融与人民银行动产融资系统直连、现金管理系统银企直连、农民工工资线下代发、医保钱包二期等重点项目研发,持续推进全行数字化转型。
从赋能效果来看,今年上半年,贵州银行持续深化数据要素与数字技术“双轮驱动”业务转型发展战略,以数字技术重塑金融服务模式,聚焦数字金融,通过生态协同、场景连接、数据赋能,推动服务提质扩面。截至报告期末,本行数字经济产业贷款余额40.05亿元,较年初增加8.9亿元。另外,报告期内,该行手机银行用户数达723.92万户,较年初增长21.63万户;电子渠道金融性交易笔数3.45亿笔,同比增长2.82%。
除了业务、产品创新上的赋能外,数字化转型在风控上同样效果显著。即通过策略动态迭代、数据深度赋能,实现风险管控从被动防御向主动治理的跨越,并且实时智能化模型强化训练成效显著。以“新e贷”为试点,整合1,200多个风控变量,适配导入300多条风控规则与2个评分卡模型,依托可视化监控与仿真实验双擎驱动,优化28条核心规则,在客户通过率保持稳定的前提下以及贷款不良率显著压降的基础上,驱动整体利润提升,实现复杂规则和模型运行状态“可视化”,大幅降低了策略调整与产品创新的风险与成本。
另外,贵州银行依托大数据和智能风控等技术,引入工商、司法、公积金、征信等三方数据,建成集贷前、贷中于一体的智能决策体系,将原本完全由人工审批模式转变为数据驱动的辅助决策模式。引入实时计算技术,对在线业务的进件、信审、风控、放款等多系统数据进行实时整合计算,实现全流程秒级业务监控,显著提升风险识别时效,为风险实时感知和运营管理提供支撑。截至报告期末,该行不良贷款率以及关注类贷款占比均较年初有所下降,其中不良贷款率较年初下降0.03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占比较年初下降0.09个百分点。
除了常规数字化布局外,报告期内,贵州银行加快AI技术的应用与落地,进一步深化了数智化的转型与升级。报告期内,该行在省内金融机构率先落地大模型应用,推出「贵小智」大模型平台,上线智能问答、制度检索、合规雷达等大模型应用场景,支持对话及文件双模式交互,自应用上线后用户达4,600余人,累计问答2万余次,助力全行多个业务领域效率提升、成本压降、客户体验优化。
创新多举措赋能实体经济
积极多形式履行社会责任
坚守金融为民,服务实体经济。贵州银行始终以高质量发展为统领,坚持“用心的银行”服务理念,巩固夯实城市业务,大力拓展农村市场,努力成为中国最用心的一流区域性银行。
截至报告期末,该行科技金融贷款余额98.12亿元,较年初增长17.41亿元,增幅21.57%。绿色信贷余额612.93亿元,较年初增长25.82亿元,增幅4.4%。普惠金融贷款余额612.03亿元,较年初增长5.65亿元,增幅0.93%。养老产业贷款余额16.21亿元,较年初增长5.9亿元,增幅57.22%。数字经济产业贷款余额40.05亿元,较年初增长8.9亿元,增幅28.57%。
其中,普惠方面,贵州银行立足职责定位,将服务好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城乡居民作为主战略、主定位,通过结合小微企业“短、小、频、急”融资需求特点,优化信贷政策和流程、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拓宽金融渠道和网络、加强风险防控和监管协调,进一步提高了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提升了小微客户服务满意度和覆盖面。报告期内,累计投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188.64亿元、1.85万户。截至报告期末,全行普惠型小微企业余额540.67亿元、5.85万户。
与此同时,该行持续下沉服务重心,健全服务体系,优化服务模式,助力打通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最后一公里”。截至报告期末,该行开业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站点2,225家,为农村群众开立惠农账户210.24万户,依托惠农终端机为农户提供取款、汇款、代理缴费等金融服务160.37万笔、金额37.38亿元。优选11名干部到丹寨县龙泉镇、扬武镇等6个镇11个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切实做到脱贫攻坚“扶上马”、乡村振兴“送一程”。
除了创新多举措赋能实体经济发展外,贵州银行积极投身于社会责任的履行中。包括持续将消费者权益保护融入业务全流程,大力普及金融知识,提升公众金融素养,强化人民群众的风险识别能力和防范能力。报告期内,该行组织开展“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活动1,134场,触及消费者95.60万人次;组织开展“普及金融知识万里行”宣传活动654场,受众消费者数量达13.68万人,进一步提升群众金融消费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守正笃实,久久为功。作为深耕黔中大地的区域性银行,贵州银行始终秉持“用心的银行”服务理念,积极践行金融为民的理念,通过创新、多举措投身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大局中,写好每一篇金融大文章,赋能实体经济行稳致远。
未来,贵州银行将继续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加快培育金融新质生产力,着力做好“五篇大文章”,以数字化转型统领发展模式、业务结构、运营能力和管理方式转型,努力把自身建设成为客户服务智能、产品供给敏捷、合作生态丰富、风险防控精准、运营安全高效,对贵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推动作用的数智化区域性银行。
责任编辑:陈爱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