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江,奔涌向前,串联起中国经济的“黄金水道”。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承载,长江经济带正以高质量发展之势澎湃前行。在此进程中,恒丰银行始终锚定“服务国家战略、赋能实体经济”的核心使命,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以创新金融服务为沿岸港口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助力构建“绿色化、智能化、国际化 的现代港口体系。
从长江中游的武汉港,到下游的靖江港,再到上游的四川港口群,恒丰银行的金融服务循着江水脉络,在不同港口场景中精准落地,用“链”接、“碳”寻、“贷”动的多元举措,书写着金融与港口经济共荣共生的新篇章。
“链”接鄂港通:数字金融滴灌港口供应链
(图为武汉经开港口正在装卸货物)
武汉经开港口的码头上,起重机臂上下挥动,集装箱装卸作业繁忙有序——这幅充满活力的图景,正是长江中游港口经济蓬勃发展的缩影。近日,恒丰银行武汉分行依托“港口 + 金融”协同模式,与湖北港口集团“鄂港通” 平台达成深度合作,通过“恒银 E 链”数字供应链产品,为长江国投供应链管理(湖北)有限公司的上游供应商快速发放融资,让金融活水精准滴灌至供应链末梢。
作为湖北省港口航运的 “主力军”,湖北港口集团深度融入“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战略:中欧(武汉)班列“向西入欧”,“武汉—日韩”江海直达航线“向东出海”,构建起双向开放的物流格局。近年来,集团更积极培育港航新质生产力,成立港口资本公司、搭建“鄂港通”平台,探索“港口+金融”双轮驱动模式,这与恒丰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理念不谋而合。
“以往上游供应商常因资金周转慢影响备货,现在通过‘恒银E链’,融资流程快了不少。”一位供应商代表坦言。此次合作不仅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压力,更优化了湖北港口集团的产业链生态——资金流转效率提升后,港口内河航运效能进一步释放,江海联运业务拓展加速,一个覆盖“港口—企业—金融”的高质量生态金融圈正逐步成型。
“碳”寻新航标:绿色信贷赋能智慧港口升级
(图为靖江港口集团港区建设实景)
长江下游的靖江港,岸电设施静静运转,智能装卸设备高效作业,昔日的“传统码头”已变身“低碳港口”标杆。这一转变的背后,离不开恒丰银行绿色金融的精准赋能。
港口是长江经济带的“枢纽节点”,其升级改造关乎区域发展全局。为精准对接港口经济需求,恒丰银行总行牵头成立“服务港口经济推进领导小组”,构建“总分支协同、前中后台联动”的工作机制,打破部门壁垒,及时解决港口企业在融资、结算中的痛点问题。同时,依托在东南沿海、长三角、中西部沿江经济带的机构布局优势,恒丰银行深入挖掘不同区域港口的差异化需求,形成公私协同、投贷联动的特色服务模式,助力企业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面对靖江港“吞吐量激增”与“环保升级”的双重需求,恒丰银行南京分行主动对接靖江港口集团,为其量身定制金融方案:通过开立国内信用证,专项支持港口岸电系统升级、节能减排技术应用,提升了港口岸线资源利用率,并成为长江经济带“低碳港口”标杆;针对智慧港口建设中的资金瓶颈,提供信贷融资支持智能码头改造与装卸设备更新,提高了港口的货物吞吐能力和作业效率。
“贷”动长江首港:创新融资激活上游枢纽动能
视线向上游延伸,四川港口群正迎来整合升级的关键期。今年5月,四川港投港口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整合泸州港、宜宾港、乐山港等五大港口资源,掌控四川全省99%以上的集装箱吞吐能力,更拥有四川唯一的进港铁路专用线、水运进境粮食指定口岸——这一省级战略平台的成立,为长江上游港口经济发展按下“加速键”。
得知企业需求后,恒丰银行成都分行迅速行动,紧跟总行战略部署,组建专项服务团队,深入调研企业运营模式与资金需求。考虑到新集团刚成立时的运营资金需求,恒丰银行创新设计置换贷款及股东借款的融资方案,迅速完成1亿元流动资金贷款的投放,及时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此次合作,不仅为恒丰银行服务长江上游港口经济积累了“样本经验”,更推动四川港口群加速融入全国水运网络,为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
港通四海,陆联八方。站在新起点,恒丰银行将继续以港口经济为着力点,深化“绿色化、智能化、国际化”金融服务创新——既要为港口新基建提供“资金弹药”,也要为供应链企业搭建“融资桥梁”;既要助力传统港口“低碳转型”,也要赋能智慧港口“数字升级”。未来,随着金融活水持续激荡,长江经济带的港口群必将焕发更强活力,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黄金动脉”。
责任编辑:陈爱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