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中国银行业客服中心与远程银行发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从深化改革、服务升级、服务能力、科技创新、强化组织建设和加强风险防控等方面介绍了2024年银行业客服中心与远程银行的整体发展情况。
在推进组织变革上,客服中心与远程银行纷纷转型成为综合化、价值化的客服中心。截至2024年末,已有37家银行客服中心更名为远程银行中心,占比44%,较2023年提高4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客服中心与远程银行智能技术综合使用率进一步提升,同时有近三分之一的机构已完成大模型部署。显然,在AI浪潮下,应用大模型成为趋势。
服务转型升级:强化复杂问题解决能力,AI智能客服开通率超60%
《报告》介绍,客服中心与远程银行正进行服务转型升级,主要体现在3点:
一是提升服务质效。2024年,客服中心与远程银行人工电话、在线、视频接通率分别达94.18%、91.45%、89.30%,服务水平行业均值提升至77.38%。智能服务占比提升至59.41%,机器人问题识别率与解决率分别达96.19%和92.59%。在资源整合与流程优化之下,复杂问题解决能力得到强化。
二是构建生态体系。2024年,客服中心与远程银行构建了多渠道服务生态。App、微信等线上渠道覆盖率达87%以上,AI智能客服开通率超60%。同时,依托AI大模型等技术建立客户反馈闭环,可更好地识别需求、优化流程;并深化线上线下融合,以“空地一体”服务模式疏通服务堵点,提升客户体验。
三是加强消保。客服中心与远程银行从多维度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包括事前运用大数据、AI等技术构建风险防范体系;事中健全客诉多元化解机制;事后完善回访闭环,加强监管投诉专项管理等。
加快科技创新:深化大数据应用,31%的机构完成大模型部署
作为“五篇大文章”之一,数字金融越发得到金融机构重视,客服中心与远程银行也在探索新兴技术赋能。《报告》显示,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客服中心与远程银行智能技术综合使用率升至93%,较2023年提高1个百分点。
报告提到,大模型要想真正提效,赋能业务,往往需要将业务数据进行专业的梳理、标签、清洗、训练、调优,从而模拟真实的银行专业员工技能,提升生产力。
在科技赋能上,客服中心与远程银行主要有3方面动作:
一是深化大数据应用。客服中心与远程银行深入应用大数据技术,围绕数据管理、数据标签、数据应用等环节,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39%的客服中心与远程银行应用非结构化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有26%建立并应用座席画像,59%建立并应用数据看板。
二是升级人工智能技术。客服中心与远程银行以人工智能技术为驱动,推动模糊语义识别、话术优化、智能摘要等功能落地,围绕服务、运营、管理三大领域,全方位推进智能化体系迭代升级。据不完全统计,有31%的客服中心与远程银行已在行内完成大模型部署。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发布的《中国银行业客服中心与远程银行发展报告(2023)》显示,彼时有29%的客服中心与远程银行开始探索应用大模型技术,主要应用在知识运营、内容总结、智能工单等领域。
可见,如今有越来越多的客服中心与远程银行通过大模型助力业务创新、提升工作效率。
三是强化人才文化建设。客服中心与远程银行加强数字化转型工作顶层设计,构建文化筑基、人才强基、科技赋能的三维驱动体系。
《报告》也对客服中心与远程银行进行了未来展望,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实现数智能力与银行业务的深度融合,打造覆盖全场景的立体式远程服务体系”“确保在个人信息安全和数据信息合规的前提下,打造多方共建、动态更新的‘行业级客户服务大模型’”等。
在《报告》中,人工智能/大模型成为主要关键词。未来,AI如何更好地助力银行业客服中心与远程银行发展,值得持续关注。
责任编辑:王煊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