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端
    访问手机端
    官微
    访问官微

    搜索
    取消
    温馨提示:
    敬爱的用户,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会导致页面浏览异常,建议您升级浏览器版本或更换其他浏览器打开。

    华夏银行精心书写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答卷

    来源:金融界 2025-07-28 13:52:22 华夏银行 乡村振兴 银行动态
         来源:金融界     2025-07-28 13:52:22

    核心提示华夏银行努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金融力量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金融服务农村改革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提出七方面19条举措,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质效,覆盖了增强粮食安全金融保障、持续巩固拓展金融帮扶成果、深化乡村富民产业金融服务等重点领域,同时明确了体制机制和政策保障措施。

    在做好“三农”工作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宏大叙事中,华夏银行始终牢记“国之大者”,持续加大“三农”重点领域金融供给,全力服务粮食安全、产业振兴与城乡融合,努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金融力量。

    构建三农和乡村振兴服务体系

    乡村振兴高质量金融服务依托于完善的政策保障机制。华夏银行党委成立涉农及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将三农及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纳入全行规划重点,建立“专班推进、专项考核、专属资源”保障机制。建立多层次政策体系,研究三农金融、乡村振兴与支援帮扶专项行动方案,推动产学研融一体化,下发多项涉农类行业审批指引、现代农业行业研究等,出台涉农尽职免责、绿色审批通道、担保管理等配套制度,围绕各地现代农业产业园、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等谋篇布局。强化激励保障,给予普惠型涉农贷款、国家帮扶县贷款FTP优惠,提高“三农”及乡村振兴绩效考核权重,增设“三农”信贷与投融资政策执行评价指标,优化“定量+定性”考核标准。同时将涉农及乡村振兴工作纳入党委议事清单,实行“定期督导+专项巡查+年度考评”管理,确保政策传导“纵向到底、横向到边”。

    深化协同联动,构建跨条线、跨板块、跨子公司的协同体系,深化银企、银政、银担、银保等渠道建设,形成全行三农金融及乡村振兴业务发展方向和区域特色化策略。

    2025年6月末,全行涉农贷款余额2090亿元,同比增速18%。

    筑牢粮食安全“金融堤坝”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三农”工作的永恒主题、头等大事。华夏银行将服务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摆在优先位置,紧密结合涉农领域技术改造再贷款、中央财政贴息等国家政策,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机推广以及粮食产购加销全链条发展,积极满足粮食生产经营主体金融需求。

    聚焦重要农时开展春耕备耕、夏季农产品收购等服务,稳步推进食物资源开发、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等重点领域金融服务,农产品加工贷款较年初增长22.81亿元,增速38%。深入推行“种业振兴”,在新疆地区创新投放9000万元“种子专利权质押贷款”,在安徽地区推出“种子贷”等专属产品。践行“大食物观”理念,子公司华夏金租制定“租赁+保险”金融服务方案,累计支持14家渔业企业、147艘远洋捕捞渔船稳产保供,充盈“蓝色粮仓”。

    搭建“总对总”合作平台,推进与农业农村部重大项目融资平台对接,重点支持现代设施农业、智慧农业、农业绿色发展、农业科技创新等领域。2025年6月末,粮食领域和重要农产品贷款较年初增长8.76%。

    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量扩面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需求具有“低小散”的特点,运用金融科技使之生态化、场景化发展是必由之路。华夏银行积极打造“灵龙惠-龙乡贷”数字产品线,定制“光伏贷”“高原菜e贷”“花惠贷”,为涉农客群、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数字化、智能化、专业化、特色化金融服务。

    开发并持续迭代企业大数据风险识别预警系统,通过整合行内外大数据,提升农村金融客户授信全流程节点的风控效率和服务精度。依托供应链应收、存货端重点产品,为农业产业链上下游经营主体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在粮食大省黑龙江,为粮食经纪人打造“数贷通”产数业务模式,通过线上化、数字化风控手段,解决农业供应链金融中贸易背景真实性核查难、确权难、信用风险高等难题。

    6月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余额超过200亿元,较年初增长11%;帮助近5.5万户农户解决生产经营、生活消费等融资需求。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2025年是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五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华夏银行着力做好重点人群、重点区域帮扶及乡村治理、和美乡村建设等工作。针对832个脱贫地区、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发展需求,强化信贷政策倾斜、利率优惠、流程优化等一揽子支持政策。6月末,脱贫地区贷款较年初增长12.19%,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贷款较年初增长39.88%。

    2025年上半年,投资“三农”专项金融债金额超40亿元,承销乡村振兴专项债务融资工具约4亿元,通过大力发展租赁、信托等撮合业务,为涉农客户提供撮合融资13亿元,大力支持乡村产业、乡村建设等重点领域。

    推进农村地区移动支付便民工程,在河南地区推广“乡村振兴主题卡”,在北京郊区构建“就医-购药”全链路支付闭环,结算效率提升60%以上,有效解决农村地区群众就医结算难题。

    服务城乡融合发展,加大对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后续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在浙江丽水,将绿色金融与乡村振兴融合,通过“银团贷款”方式提供8亿元授信,支持1.8万人搬迁。

    以首善标准推动协作支援合作地区高质量发展

    华夏银行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四个不摘”和北京市委市政府“三个坚持”要求,围绕乡村振兴、对口支援、区域合作发展等重大决策部署,扎实推进产业帮扶、消费帮扶、公益帮扶、驻村帮扶等各项工作。

    深化产业帮扶。精准对接内蒙古、新疆、青海、山西长治、河北张承、河南、湖北等省市的北京市重点帮扶县区。近年来,累计对重点帮扶地区产业帮扶超过200亿元,同时持续抓好特色产业提升、产业集群打造等专项行动,累计吸收当地就业人口超过5万人。

    拓宽消费帮扶。搭建直达困难地区的“购销桥梁”,将帮扶地区的农副产品纳入节假日慰问品、职工餐厅采购,以及员工自发采购范围,全面推动消费帮扶常态化运作,通过“京彩西品”、直采、订单式采购、大宗产品集采等采购对口支援地区农副产品累计超过5000万元,助力破解重点帮扶地区农产品滞销难题。

    持续公益帮扶。以改善和提升对口帮扶地区基层民生水平为出发点,积极开展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帮扶工作,形成帮扶长效模式,向对口支援地区公益捐赠累计超过5500万元。

    强化驻村帮扶。2025年上半年,华夏银行派驻近50名优秀干部员工到对口支援帮扶村,驻村工作干部讲大局、讲奉献、讲担当,在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中帮扶村集体发展。北京分行驻村第一书记协助帮扶村建设“华夏乡村振兴文旅生态园”,打造“共享爱心农场样板间”,举办“华夏云蒙新王庄西红柿音乐节”“‌华夏合家欢幸福照”摄影展等,引入农副产品销售直播电商团队,推动农业种植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从传统采买消费帮扶转向具有“产业+消费”“品牌效益+经济效益”双重属性的新型帮扶模式。

    在北京市管企业乡村振兴考核评估中,华夏银行连续5年获评最高档“好”。多家分行、子公司及个人获省部级以上表彰,多项三农金融服务及支援帮扶案例被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等收录为典型案例。

    当金融的温度与乡村的厚度交融,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乡村的振兴,也是文明的延续——五千年农耕文明与现代金融智慧的交响。华夏银行将继续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在乡村全面振兴的壮阔征途中,奋力书写属于新时代的金融答卷。

    责任编辑:方杰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

    为你推荐

    猜你喜欢

    收藏成功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