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端
    访问手机端
    官微
    访问官微

    搜索
    取消
    温馨提示:
    敬爱的用户,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会导致页面浏览异常,建议您升级浏览器版本或更换其他浏览器打开。

    王永利:要给予稳定币更高的重视,推动以数字人民币为范本构建集约化数字基础设施

    来源:移动支付网 2025-05-20 09:49:47 数字人民币 数字基础设施 数字金融
         来源:移动支付网     2025-05-20 09:49:47

    核心提示前中国银行副行长、神州数码信息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席董事长王永利表示RWA是指将现实世界中具有内在价值的各类有形或无形的真实资产的权益份额化、通证化,值得积极探索,但也存在重大挑战,必须积极而稳妥推进。

    近日,前中国银行副行长、神州数码信息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席董事长王永利在其公众号发表了对于比特币、稳定币以及RWA的看法,他表示RWA是指将现实世界中具有内在价值的各类有形或无形的真实资产的权益份额化、通证化,值得积极探索,但也存在重大挑战,必须积极而稳妥推进。

    而18日,在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王永利也表示,由于传统的法币支付清算体系尚难适应加密资产线上7x24小时全球化交易的需求,由此又催生出与某种法币等值挂钩的法币稳定币,如USDT、USDC等,作为连接法币与加密资产交易的媒介,而若无法与法定货币兑换,稳定币等加密资产的价值也就难以实现,其发展将受到严重制约。因此,在他看来,如果加密资产合法化,则相应需要货币的支付清算给予支持。

    他表示,比特币、以太币等各种加密资产,其本身运行的区块链体系,可以说是去中心、高匿名、公开透明的,在同一区块链体系内,可以实现点对点快速转移,“就像发送短信一样快捷安全和低成本”。但不同加密资产区块链体系却完全是相互独立的,跨链之间很难实现点对点适时交易与转账,其转换效率很低,成本很高,不通过与法币的交换都难以完成。

    因此,比特币等加密资产的交易,尽管总体在不断升温和扩大影响,但却难以解决现实世界的实际问题,其真实价值存在很大不确定性,而且还隐藏很大合规监管(包括税务监管、银行保密法、反洗钱与反恐怖输送、金融制裁和投资者保护等)风险。

    比特币、稳定币的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于,给货币表现形态或运行方式提供了新的启发与尝试:货币注定要加快向数字化智能化迈进,需要加密的不再是货币本身,而是货币钱包(账户编号)。货币的支付清算可以在普通的公共互联网上运行,而无需在特定局域网及专用线路上运行,从而大大降低运行成本,提高运行效率。

    而在稳定币产生之后,可以看到,不仅传统比特币这样的加密资产在快速发展,同时涌现出NFT、RWA等数字资产证券化的新领域。因此,货币在推动跨境支付清算时,不能仅停留在传统的服务方式和领域,需要运用新的技术,甚至学习借鉴稳定币的一些模式和技术,来改造货币的运行方式。

    论坛上王永利建议,内地从业界、学术领域对稳定币的发展给予更高的重视,并推动数字人民币进一步发展。“如果稳定币跟某种法定货币等值挂钩,从理论上看,稳定币就是挂钩货币的代币,既然代币能做到这种程度,我们的法定货币为什么不能?”

    这和其在公众号上表达的观点如出一辙,他认为从比特币等链生加密资产、通过ICO推出的衍生加密资产,以及配套的交易平台、稳定币,到NFT、RWA,其发展趋势就是推动区块链不断引向现实世界,创造出更多应用场景和市场价值,推动去中心化金融DeFi(Decentralized Finance)新模式与相关技术和服务业(律师、会计、税务等)的发展。

    如果RWA真能充分发展起来,比特币等加密资产是否还有存在的价值与空间?法币稳定币已经出台和运行十多年,规则不断完善,规模不断扩大,总体比较稳定,那么,法币为何不能借鉴稳定币的技术直接转变成为可以替代稳定币的数字法定货币?

    由于底层资产可以大大拓展与丰富,RWA应该存在巨大发展空间,包括可以全球化交易,也将使区块链技术充分发挥作用。但RWA底层资产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管理要求更高、难度更大,如果不能从上链源头上保证其底层资产的真实、合法、准确与交易的有效监管,其交易流转将存在严重问题与挑战,投资者利益恐难得到有效保护。

    因此,在他看来,RWA的发展方向是毋庸置疑的,值得高度关注积极探索。但必须从底层资产上链的源头上确保其真实合法、准确完整,不断提升其交易流通全过程的安全便捷程度。在中国,要发展RWA,需要加快相关技术突破,特别是建立与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与金融监管,鼓励金融创新(包括加密资产创造、配套的交易平台、稳定币、NFT、RWA等方面研发),配套的人民币稳定币甚至是数字人民币(需要借鉴稳定币模式加以改造)也必须跟上。

    另外,对于金融科技的发展,王永利指出,当前我国在移动支付数字货币等领域已走在世界前列,但重复建设、数据孤岛与安全风险等正成为制约高质量发展的“暗礁”。具体来看,各类机构自建支付、数据系统导致接口混乱,互联成本越来越高,中小机构逐渐掉队;所有数据资产实质由业务经办方(如平台企业)掌控,而非真正的业务发起方(用户或企业),埋下隐私泄露与滥用隐患;数据资产归属不清、流转规则不明,制约数字资产价值释放。

    因此,亟需从行为发起人与整个国家角度全面归集交易数据,有效保护身份信息。对此,王永利还提出,以数字人民币为范本,构建集约化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人民币采用央行统一App架构,理论上可归集全量交易数据,并实现自然人/法人维度的精准追溯。

    若将此模式扩展至身份信息管理,用户或能以数字化ID替代实体证件,自主设定信息使用场景与时效。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充分保护行为发起人对其交易数据应有的权益,并推动数字资产安全高效的交易,充分挖掘数字资产的内在价值。

    责任编辑:王煊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

    为你推荐

    猜你喜欢

    收藏成功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