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端
    访问手机端
    官微
    访问官微

    搜索
    取消
    温馨提示:
    敬爱的用户,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会导致页面浏览异常,建议您升级浏览器版本或更换其他浏览器打开。

    数字化运营赋能信贷风险管理

    郑岩松 来源:中国电子银行网 2024-11-26 11:40:32 数字化 信贷 数字金融
    郑岩松     来源:中国电子银行网     2024-11-26 11:40:32

    核心提示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线上零接触服务的兴起也加速了数字化转型。面对数字化转型大趋势,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如何顺应变革,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是商业银行面临的长期课题。

    随着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金融科技已经成为推动金融行业创新升级的关键力量。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线上零接触服务的兴起也加速了数字化转型。面对数字化转型大趋势,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如何顺应变革,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是商业银行面临的长期课题。

    一、信贷风险管理现状

    信贷风险主要是商业银行在信贷业务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导致银行信贷资产受损,具体表现的风险可能包括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声誉风险、法律风险等。信贷风险管理作为金融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有效的信贷风险管理不仅能保护金融机构的资产,还能确保其长期稳定和盈利。

    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模式主要涉及客户调查、评级、授信、审批、抵押品评估、放贷和贷后管理等步骤,具体表现为:第一,以信息收集和分析客户数据为主要风险评估依据;第二,以多部门分层分工为工作主要流程,实现权限分级、相互制衡的模式;第三,信贷风险来源渠道复杂,既可能来自于行内的操作风险等内部因素,也可能来自于行外的信用风险等外部因素。

    二、数字化运营的必要性

    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模式是以信息为基础构建的,这就为数字化运营提供了可能性。数字化运营可以更高效的构建信息流传递机制,一方面,从外部来看可以改善信息不对称性;另一方面,从内部来看可以完善内部控制。

    (一)外部效应:改善信息不对称

    信贷风险管理的本质其实就是管理信息不对称,由于信贷风险管理是以收集客户信息并基于信息展开一系列风险评估工作,因此存在较高的信息不对称性,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问题。第一,借款人信息的完整性和可靠性无法得到保证,收集信息是以借款人提供的财务报表和经营情况信息为主,借款人往往会提供有利于自身借款的信息,贷款人对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往往无法核实或者核实困难。第二,贷后管理的管控能力有限,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一些不可观测因素,导致借款人无法兑现承诺或者资产处置困难。

    数字化运营通过构建不同信息流之间的传递机制,改善了信息的不对称性。第一,从信息渠道来看,数字技术将单一的信息拓展到多维度信息交叉验证,借款人造假的成本逐渐提高,借款人信息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得到了一定的保障。第二,从信息管控来看,数字化运营采取的分布式记账法实现了信息的可追溯性,防止信息被篡改,解决了借款人内部信息与披露信息不一致的困难。第三,从信息获取来看,数字技术使得客户以一个个信息的形式表达出来,通过客户画像、关系图谱等信息构建出客户的基本信息,实现了实体与网络信息的融合,大大降低了信息获取难度。

    (二)内部效应:完善内部控制

    信贷风险管理除了管理客户的潜在风险,还需要注意内部员工可能造成的风险,这包括了操作管理、流程管理、制度管理等,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授信审批流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员工的主观判断,不可避免存在部分道德风险问题。第二,审批环节设计较多部门和员工,流程复杂导致审批效率较低,人员管理存在困难。

    数字化运营通过完善内部控制,降低了传统信贷风险管理可能存在的问题。第一,数字化运营通过数字化决策和线上监控的方式,通过数字验证减少人为干预,削弱了员工的主观判断,大大降低了可能引发的道德风险问题。第二,数字化运营已经逐渐从依赖个人经验发展到依赖模型算法决策,实现了数据驱动贷款模式,优化了多环节审批流程,大大提高了审批效率。

    三、信贷风险管理数字化转型的方向

    信贷风险管理数字化转型是当前商业银行的重要趋势,能够显著提升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的能力。然而数字化运营涉及企业文化、战略、产品等各种领域,是数字化转型最复杂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也是相对滞后的一部分。因此,商业银行还需要进一步优化自身的数字化运营能力,抓住模型化、数字化、协同化等三个方向,逐步完善数字化转型。

    第一,实现信贷管理模型化。首先,整合专家经验,梳理风险因素,利用机器学习模型,构建风险识别体系。其次,搭建数字化运营的工作引擎,联动多方部门和平台,建立信用风险管理体系。最后,加强内部数字化管理,巩固信贷风险管理的根基。

    第二,实现信贷管理数字化。首先,建立统一口径的数据获取机制,严格监管信息准入口径,确保获取有效的数据信息。其次,深入挖掘数据,多角度收集借款人信息,对借款人的财务信息与水电费、工资等进行交叉验证。最后,构建自动监测风险系统,通过自动监测、动态跟踪,实现风控关口前置。

    第三,实现信贷管理协同化。首先,积极参与区块链建设,打通并融入外部平台。其次,开放数字信贷平台,支持同业信用管理,形成行业的数据资源和循环。最后,发展生态金融引导信贷管理,形成对客户风险和行业风险的全局监管。

    (文章系作者投稿,文中内容不代表中国电子银行网观点和立场)

    责任编辑:王煊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

    为你推荐

    猜你喜欢

    收藏成功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