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中国银行公布2023年度业绩。这是一份颇为靓丽的成绩单,各项数据显示,在充满挑战的环境中,中国银行过去一年的业务发展提质增效,财务效益稳健均衡,取得了亮眼的经营业绩。
截至2023年末,中行集团资产总额32.4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25%。集团实现营业收入6,241.38亿元,同比增长6.42%。其中,净利息收入、手续费净收入保持增长。实现税后利润2,463.71亿元,增长4.07%。主要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净息差为1.59%,平均总资产回报率(ROA)0.80%,净资产收益率(ROE)10.12%。
中国银行过去一年实现业绩平稳快速增长的突破口在哪里?作为国有大行,中国银行如何将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与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相结合?为此,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了中国银行董事长、党委书记葛海蛟。
葛海蛟表示,过去一年,中国银行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找准积极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和有效维护金融稳定的落脚点与结合点,有效依托全球化优势和综合化特色,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全面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增效益,在发挥国有大型金融机构“主力军”“压舱石”作用的同时,全面推动经营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在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下实功
在葛海蛟看来,坚持优化金融服务供给,有效畅通实体经济“血脉”,是国有大型金融机构践行“主力军”责任担当的题中之义。过于一年,中国银行贷款业务总体呈现“量增、面扩、结构优”的特点,积极盘活存量、有效强化增量,持续引导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有效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年报显示,2023年内,中行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境内人民币贷款全年新增2.28万亿元,实现总量增长、结构优化。
具体来看,中国银行大力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积极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贷款余额分别突破 1.9 万亿元、2.5 万亿元,分别增长 74.35%、28.05%;助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民营企业贷款余额新增超 7,900 亿元,增长27.22%。积极支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大涉农领域信贷投放,贷款余额新增超 5,800 亿元,增长28.53%;积极助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落实“保交楼”政策,租赁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贷款余额分别增长97.48%和181.98%。
葛海蛟表示,去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后,中国银行迅速将“五篇大文章”作为全行战略重点,全方位加大了资源投入力度,针对性提升了金融服务水平。
数据显示,科技金融方面,中国银行共为6.8万家科技型企业授信1.47万亿元,提供综合化金融支持累计超6,100亿元;绿色金融方面,境内绿色信贷余额突破3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56.34%,境内绿色债券承销位列银行间市场第一;普惠金融方面,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76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3.17%,“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授信规模市场领先;养老金融方面,丰富养老储蓄、养老理财、养老基金等产品供给,搭建完整的养老个人金融产品体系,升级手机银行“银发专区”,企业年金个人账户数新增22.49万户;数字金融方面,手机银行月活客户数同比增长15.17%、交易额同比增长17.46%,企业网银客户增速13.31%。
在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出实招
全球化发展是中国银行的传统特色。葛海蛟指出,过去一年,中国银行全球布局进一步优化,全球化优势持续巩固,为服务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奠定了更坚实基础。
2023年,中国银行沙特利雅得分行、巴布亚新几内亚代表处顺利开业,境外机构覆盖64个国家和地区,包括 44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累计跟进公司授信项目超过1,000个,累计提供授信支持超过3,160亿美元;支持服务中国—中亚峰会、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主场外交活动,为进博会、服贸会、消博会等重大展会提供全球金融服务;提升外籍来华人员支付便利化水平,助力打通支付服务堵点。
葛海蛟介绍了中行在助力人民币国际化方面的多项进展。“境外人民币业务长期以来是我行的特色优势业务,我们在支持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扎扎实实助力打造强大的货币,为金融强国建设持续贡献力量。”
据了解,2023年全年,中国银行境内分行跨境人民币结算量12.8万亿元,同比增长23.3%,成为“互换通”中央对手清算唯一主合作银行、保交所“再保险国际板”资金结算方案独家设计银行。
此外,中国银行积极助力离岸人民币市场建设。2023年中行境外机构跨境人民币结算量44.5万亿元,同比增长114.65%。金边分行和塞尔维亚子行获得人民币清算行资格,担任人民币清算行数量增至15个,继续保持同业第一。
葛海蛟表示:“作为一家具备全球化基因的百年老店,中行将继续苦练金刚钻,勇揽瓷器活,持续巩固扩大全球化优势,当好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排头兵。”
在持续提升服务质效方面求突破
葛海蛟表示,紧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扎实做好产品创新、流程优化与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是中国银行践行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重要环节。过去一年,中国银行多措并举,坚守客户至上的理念,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的广度、厚度与温度。
具体看来,2023年全年,中国银行有效丰富财富金融供给,着力保障产品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个人全量客户金融资产规模达14.29万亿元,私人银行客户金融资产规模2.69万亿元,中高端客户数及金融资产规模稳步增长;积极落实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下调政策,惠及贷款规模超2.5万亿元;全力支持居民消费增长,重点促进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非房消费贷款余额增长近45%;不断加大涉农领域信贷投入,因地制宜创新产品模式,将金融服务延伸到田间地头,全力助推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在切实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方面见实效
葛海蛟表示,防范化解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过去一年,中国银行有效统筹发展与安全,牢固树立底线思维、极限思维,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他提到,纵观2023年全年,中国银行在持续深化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第一,将外包风险、数据安全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强化对非传统风险有效管控;第二,建立动态风险识别机制,开展集团全面风险排查,针对多个重点领域进行压力测试,制定应对预案,形成风险研判排查与应急处置闭环;第三,加强房地产风险监测处置,主动优化房地产信贷结构;第四,加大清收化解力度,对不良项目进行精细化管理,不断完善市场风险计量系统和管理机制,集团市场风险指标保持稳定。
此外,葛海蛟强调,作为全球化程度最高的中资银行,如何持续提升境外风险管理能力也是摆在中国银行面前的一大课题。为此,中国银行去年针对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经济金融形势与监管要求,“一行一策”分机构制定境外风险策略,建立覆盖全球的7×24小时监测机制,有效应对了全球金融市场波动。
年报数据也佐证了中国银行在风险防控领域取得的积极成效。2023年末,集团不良贷款率1.27%,比上年末下降0.05个百分点。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191.66%,比上年末上升2.93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达到17.74%,比上年末提升0.22个百分点,保持在稳健合理水平。
在持续提升集团治理效能方面见真章
葛海蛟认为,对照打造“强大的金融机构”这一奋斗目标,实现国有金融机构从大到强,关键在于苦练内功,不断提升治理效能。“过去一年,中国银行坚持深化改革创新,从制度优化、作风建设、科技赋能、机构协同等方面着手,不断提升集团经营管理水平,有效巩固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盘。”
首先,主动适应时代变化和高质量发展要求,优化公司治理制度,修订公司章程,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等议事规则,提升公司治理规范化、专业化水平,同时以服务国家大局、提升市场竞争力为导向,系统改革完善绩效考核体系,有力带动业务规模增长和结构质量改善;其次,狠抓重点工作执行过程管理,完善后评价闭环,大力营造求真务实、担当作为的风气;第三,全年科技投入 223.97 亿元,同比增长 3.97%,占营业收入的3.6%,持续推进“绿洲工程”建设,科技体系架构优化方案有序实施,经营管理数字化转型稳步推进,数字金融服务质效实现新提升;第四,强化机构协同联动,建立完善“一点接入、全球响应”工作机制与综合化业务协同工作机制,综合经营治理架构持续优化,综合化经营业绩大幅回升。
葛海蛟指出,去年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近期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吹响了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时代号角,赋予了金融机构更加清晰的职责使命,也为中国银行发挥特色优势、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下一阶段,中国银行将以当好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实干家、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当好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排头兵、当好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当好做优做强国有大型金融机构的行动派这“五个当好”为工作发力点,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凝心聚力、务实担当,以更实的举措、更快的行动、更好的成效,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王超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