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端
    访问手机端
    官微
    访问官微

    搜索
    取消
    温馨提示:
    敬爱的用户,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会导致页面浏览异常,建议您升级浏览器版本或更换其他浏览器打开。

    混合金融在中国:四种典型模式与三个发展建议

    杨希 田佳琪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23-08-07 08:45:35 混合金融 银行动态
    杨希 田佳琪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23-08-07 08:45:35

    核心提示在责任投资领域,混合金融在中国的发展趋势正被关注与讨论。

    在责任投资领域,混合金融在中国的发展趋势正被关注与讨论。8月3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CAFI)举办“混合金融的价值与在中国的潜力”分享会,CAFI院长贝多广、CAFI研究部执行主任胡煦、上海金司南研究院副院长顾蓓蓓出席。

    “混合金融”的英文是blended finance,是一种金融策略,它将不同风险种类的资本结合起来,旨在将风险调整后的、寻求市场平均水平财务回报的融资,催化为影响力投资(社会责任投资)。

    贝多广介绍了混合金融的国际发展趋势。贝多广指出,混合金融目前在全球社会责任投资领域日益受到关注。包括印尼在2022年作为G20轮值主席国期间,成立了全球混合金融联盟。与此同时,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融资缺口每年都有4万亿美元的规模,但是公共+私营部门的发展援助资金却仅有2500亿美元。

    贝多广认为,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风险承受能力高的公共和慈善资本来撬动商业资本,共同积极投身于改善人居环境和社会环境等事业中,将有助于解决全人类共同的社会问题,形成良性的商业可持续模式。

    贝多广特别谈到了“资本光谱”。“怎样认识资本的多样性,在光谱中寻找到不同的资本,让它能够融合起来,产生更大的社会价值是混合金融的要害所在。希望更多人能够看到资本的多样性、多面性。”贝多广说道。

    胡煦分享了混合金融的四种典型模式,一是影响力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二是基础设施投资中运用政府担保;三是投资新兴市场的汇率风险;四是公司层面的混合。

    胡煦认为中国关注混合金融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我们自己的发展面遇到了一些融资方面的挑战,混合金融可以撬动公共资本、慈善资本投入到这些领域中去。第二个原因是,中国要参与到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去,是需要关注混合金融领域发展的。中国存在一些早期混合金融的实践,这些实践对于发展中国家有借鉴意义。”

    胡煦从中国对于混合金融的早期探索、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进行梳理,得出了中国的混合金融特征。“我国的混合金融优惠资金的提供方主要是政府,慈善资金参与比较少,主要基于政府信用。在模式上,主要是财政资金撬动商业资本。”

    胡煦进一步给出了混合金融发展的三方面建议:一是遵循最小优惠资金原则,提升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率;二是需要做好衡量、披露、管理;三是要释放“社会”的潜力,释放社会组织的积极力量。

    上海金司南研究院副院长顾蓓蓓谈到,混合金融在中国也有相对比较成功的案例。譬如2019年批准设立的规模15亿美金(100亿人民币)的公私混合融资母基金。这一基金最大的特色是调动了4家国际开发性金融架构,包括亚洲发展银行、法国开发援助署、德国复兴信贷银行和联合国绿色气候基金,解决了很多气候友好类投资项目在投资期限上错配的问题。

    顾蓓蓓认为,关于如何引导专业的机构投资人商业性的钱去更好的关注、配置、投入到包括应对气候变化和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上,混合金融可以在其中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责任编辑:王超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

    为你推荐

    猜你喜欢

    收藏成功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