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INNO CHINA中国产业创新大会-金融科技创新论坛于2022年8月30日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金融科技创新论坛邀请到学术专家、行业专家同台对话,探讨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理论与实践,并针对创新能力建设开展专项交流,研判金融科技助推产业发展、服务市场经济的核心趋势,为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金融行业专业人士、学者及科技专家搭建一个开放交流的平台。
北大创新评论执行主编谢艳做活动致辞:新一轮技术变革将让金融行业再次站上新跑道,将会带来行业经营模式的结构性变化,对于新技术、新模式、新格局要审慎客观,金融行业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正从“立柱架梁”全面迈入“积厚成势”,在数智化转型升级过程中系统布局、开放创新、合理优化方能行稳致远。
北大创新评论执行主编谢艳
北京大学前沿计算研究中心讲席教授邓小铁分享主题为《计算经济学在金融科技领域创新前沿趋势》的报告,报告主要针对计算经济学对金融创新领域的影响展开,邓教授指出金融科技的发展有一个很重要的挑战,即金融系统的均衡计算,这个问题在计算经济学中可以得到解决。
北京大学前沿计算研究中心讲席教授邓小铁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总行普惠金融事业部总经理耿黎做《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数字化创新趋势》报告,她表示普惠金融传统的风险高、成本高、回报低的难题困扰银行业已久,而金融科技创新所带来的远程服务、信息共享、流程优化等为解决“两高一难”的问题提供了关键手段,银行业机构应以数字化探索特色发展道路,凝聚创新力推动普惠金融发展。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总行普惠金融事业部总经理耿黎
光大科技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向小佳分享《金控领域数据加密共享的实践与思考》报告,他认为数据加密共享是数据要素流通的必由之路,同时现阶段加密共享要在金控领域更上一层楼,还需统筹考虑监管法规、业务场景、技术演进三方因素,协同有序推进。
光大科技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向小佳
中国银河证券公司研究院副院长兼战略研究部总经理杜书明做《金融科技驱动证券业发展变革》主题报告,他认为科技的发展并不仅仅是一种技术进步,更是一种认知和思维的变革。金融科技的作用可以归类为4个方面,第一是可以提高效率,第二是降低成本,第二是改善体验,第四是推动创新。
中国银河证券公司研究院副院长兼战略研究部总经理杜书明
中国人寿财险金融科技中心总经理助理丁锐做《中台建设助力财险数字化转型的思考与实践》主题分享,从保险公司的视角来谈数字化转型以及如何推动数字化转型,他指出数字化转型需要战略层面统筹规划,要真知、真信、真行,科学谋划我们在数字化经济下的定位,真正去践行。
中国人寿财险金融科技中心总经理助理丁锐
华夏基金董事总经理、首席数据官陈一昕做《基金行业数字化转型实践及前沿展望》主题报告,他表示数字化、智能化已经成为基金行业普遍的一个发展目标。主要有几点驱动因素:首先数据技术提供了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力;其次对于基金公司而言,客户群和偏好的变化在牵引服务的创新;另外基金公司本身具有数字化转型的内需,面对愈发激烈的竞争,基金公司必须要不断地谋求新的竞争优势,数据的利用效率和核心技术能力需要突破。此外他也介绍了可解释AI在数字化转型工作中的实践和探索方向。
华夏基金董事总经理、首席数据官陈一昕
科大讯飞智能服务事业部副总经理周鹏分享《引领源头技术突破,融合推动系统创新》报告,他指出当前金融行业AI技术发展存在北向及南向两大趋势。北向趋势主要是场景的精细化运营和客户需求的个性化,使得技术和应用呈现出场景精细化、小样本学习、多模态融合、知识嵌入以及个性化五项特征。南向趋势主要是企业数智化转型催生建设中台底座,从AI赋能场景、AI资产沉淀到AI自主迭代发展,最后实现中台赋能创新场景,助推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
科大讯飞智能服务事业部副总经理周鹏
中再集团信息技术中心/创新孵化中心总经理兼中再巨灾管理公司总经理冯键创新分享的主题是《中国巨灾模型的底层研究与科技应用》,他表示中国巨灾风险量化需要符合我国实际的中国巨灾模型,中国巨灾模型研究与自主研发需要开放聚合各方资源,做实底层巨灾风险数字化建构,赋能面向保险行业、社会产业和政府治理的科技应用,服务社会可持续韧性发展和国家灾害风险治理体系建设。
中再集团信息技术中心/创新孵化中心总经理兼中再巨灾管理公司总经理冯键
博时基金董事总经理、信息技术部总经理车宏原做《云原生信创技术的前沿应用探索》的创新报告,他认为传统的金融机构,利用云原生构建数字中台,可以将互联网技术在敏捷、开放、高伸缩性方面的优势与本身带有的安全稳定的优势进行有机的融合,打造数字化转型的技术底座。
博时基金董事总经理、信息技术部总经理车宏原
工商银行安全攻防实验室主管专家苏建明先生创新分享的主题是《人工智能在银行黑产防护中的应用与思考》,他分享了人工智能在黑产防护中的前沿探索,他表示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是目前采用较多的技术,同时联邦学习、强化学习、知识图谱等新的技术也开始逐渐应用。
工商银行安全攻防实验室主管专家苏建明先生
百信银行首席战略官陈龙强做《未来银行数智化发展新趋势》的创新报告,他认为在数字经济背景下,科技创新正加速金融机构数智化转型。虚拟数字人带来数字原生交互,极大地提高了信息获取效率和交互体验。面对下一代互联网,如何做出适应改变的调整,他表示要关注三个最核心的要素:用户体验、数智化、安全合规。
百信银行首席战略官陈龙强
人保创新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投资管理部负责人、执行董事肖达创新分享的主题是《股权投资在保险科技创新中的实践》,他认为创新这件事情具有很多要素,最关键的三个要素:首先是积极公平创新文化的构建,第二点是需要一个灵活高效的创新组织,这是企业高质量开展创新活动的重要支撑,第三点非常重要的是与项目相匹配的可持续的创新资金的支持。
人保创新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投资管理部负责人、执行董事肖达
中信银行总行信息技术管理部金融产品IT创新实验室资深专家叶荣烜创新分享的主题是《金融科技创新在银行业的前沿探索》,他分享了中信银行目前各种最前沿的技术、探索、研究,和业务融合。第一是区块链,区块链下面包括一些新的探索方向,例如区块链加隐私计算以及区块链零信任的架构;第二是金融量化财富管理;第三个方向是元宇宙虚拟现实交互;另一个是量子计算。
中信银行总行信息技术管理部金融产品IT创新实验室资深专家叶荣烜
中企云链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刘长波做《打造产融数字化科技平台助力产业良性发展》的创新分享,他认为产融互联网是产业互联网与金融科技的叠加,是产业资本、金融资本在互联网模式下的整合,是产业数字化加金融数字化再加互联网的基础运营服务职能。
中企云链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刘长波
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信息安全服务部高级主管吴宝民创新分享的主题是《监管合规,助力金融领域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他主要从监管的角度谈金融科技的发展,他认为在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的这个阶段,人工智能信息安全防护仍然是金融机构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只有满足了金融领域的相关监管合规要求才能让金融机构的人工智能算法应用场景安全稳定运行。
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信息安全服务部高级主管吴宝民
本次活动的思创对话环节为《金融行业创新前沿科技》。本次与北大创新评论进行对话的“思创者“是:星云Clustar战略总监苗天麒、智唐科技创始人朱垒磊、同创永益副总裁丁建楠、人保创新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投资管理部负责人、执行董事肖达。
北大创新评论执行主编谢艳(左一)、星云Clustar战略总监苗天麒(左二)、智唐科技创始人朱垒磊(左三)、同创永益副总裁丁建楠(左四)、人保创新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投资管理部负责人、执行董事肖达(左五)
星云Clustar战略总监苗天麒:随着数据流通需求的爆发性增长,隐私计算技术不断成熟,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隐私计算行业会逐步形成形成技术生态,数据生态,市场生态,并逐步走向融合。
智唐科技创始人朱垒磊:希望让最新的金融科技的成果和教学育人的工作能够有一些结合,一方面企业本身有人才的需求,学校可以进行学科共建,定向培养;另一方面,让学生在读书阶段就熟悉产品和技术的发展,掌握金融科技知识。
同创永益副总裁丁建楠:金融行业目前外部有监管,内部有云原生、微服务化的改造,如何保证我们系统的稳定性,如何用系统的稳定性来支撑我们的金融业务的发展,这一部分也是一个创新点。
人保创新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投资管理部负责人、执行董事肖达:随着数据流通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并在全社会实现多行业、多维度的数据流通,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将有望迎来数据获取模式从行业平台模式向数据交易所模式的转变。
从各个行业的优秀代表与老师带来的精彩演讲到最后富有启发性的圆桌对话,2022 INNO CHINA中国产业创新大会——金融科技创新论坛圆满结束。
主办方简介
附:北大创新评论(微信号:PKUCXPL)由北京大学创办,为国内兼具权威学术背景及深度产业资源的产学研创新平台。北大创新评论专注于将产业经济理论、产业科学知识和产业创新应用工具传递给市场决策者,助推产学研多元智略的交叉融合与革新发展。
截至2021年12月,平台已与数万名活跃在中国市场经济领域的学术专家、产研学者、企业家交流合作,并辐射超过百万名对中国产业发展有绝对贡献的上市公司中高层、创新企业创始人群体。
责任编辑:王煊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