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端
    访问手机端
    官微
    访问官微

    搜索
    取消
    温馨提示:
    敬爱的用户,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会导致页面浏览异常,建议您升级浏览器版本或更换其他浏览器打开。

    民生理财开启发展全新阶段:直面大资管时代的机遇与挑战——专访民生理财董事长欧阳勇

    左希 来源:金融时报 2022-07-05 09:12:31 民生理财 欧阳勇 银行动态
    左希     来源:金融时报     2022-07-05 09:12:31

    核心提示在资管新规正式施行后,民生银行理财也迎来全新的理财子公司发展阶段。

    6月30日,中国民生银行全资子公司民生理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民生理财”)正式开业。

    公开资料显示,民生理财最早起步于2002年民生银行成立的“理财工作室”。经过20年的发展,目前,民生银行理财产品累计销售规模超30万亿元,累计为客户创造收益超过3000亿元。

    在资管新规正式施行后,民生银行理财也迎来全新的理财子公司发展阶段。新起点,新发展,民生理财如何规划未来的发展?与其他理财公司在资管舞台同场竞技,民生理财又是如何定位自身优势的?以及投资者最为关心的,民生理财如何为投资者创造长期稳定的收益?就上述问题,《金融时报》记者于近日专访了民生理财董事长欧阳勇。

    “全面净值化时代,银行理财机遇大于挑战。”欧阳勇表示。  

    民生理财董事长欧阳勇(资料图)

    民生理财董事长欧阳勇(资料图)

    《金融时报》记者:民生理财是第9家开业的股份制银行理财子公司。请问民生理财是如何规划未来发展思路的?作为开业较晚的理财子公司,民生理财将如何打造独特优势,提升市场竞争力?

    欧阳勇:我们认为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金融作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和国之重器,是国家的经济命脉,银行理财是国家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把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作为理财公司的发展方向,将业务经营自觉融入国家经济发展和我国金融发展两个大局。民生理财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公司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尤其要服务好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等国家战略;把践行“普惠金融”作为公司的核心任务,以“为百姓创造长期稳健的理财回报,助力实现共同富裕”为使命,为广大投资者创造长期稳健的财产性收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二是坚持“投资者至上”的经营理念。遵循“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业务本源,履行受托责任,诚实守信、勤勉尽责,任何时候都要把投资者利益放在首位,把为受托人资产保值增值作为公司的核心价值,努力赢得大家信任,促进公司稳健可持续发展。

    三是坚持差异化的业务定位。民生理财着力构建“一体两翼”业务格局,坚持差异化发展之路。一体,是以“固收及固收+”为主体产品线,秉持银行理财特性,为广大客户提供“低波动、稳收益”的产品;两翼,即“混合及权益产品”和“另类产品”,其中,混合及权益产品,满足不同客户的差异化需求;另类产品,包括探索组建产业基金,支持高新技术等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强化母行战略客户协同服务。

    四是坚持市场化体制机制。民生理财着力把握行业特性和规律,积极对标先进同业,加快建立市场化的体制机制,在组织架构、投研机制、激励约束等方面坚持市场化导向,优化资源配置;树立“人才立司”理念,将人才视为核心资产,通过建立市场化职衔职级及岗位定价的薪资体系;强化市场化的考核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的运用,形成良性的内部竞争和人才流动机制,激发人才动力活力。

    五是坚持合规为先。民生理财必须牢固树立“不合规不可为”的理念,让合规贯穿于每一笔业务和每一个员工日常行为之中,加强“不想违、不能违、不敢违”的思想和制度建设,确保公司行稳致远。特别要注意的是,要依法做好信息披露工作,做到依法合规、公开透明,如实反映各项信息,建立与投资者的信任关系。

    六是坚持科技引领。基于“技术+数据”双轮驱动,通过完善信息科技体制机制,夯实应用系统建设,建设数据中台,加强数据治理,探索数据赋能与场景金融举措、打造数据、生态、智能的资管平台,把数字技术充分运用于客户获取、投资研究、客户服务、风险管理之中。

    七是坚持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民生理财紧紧围绕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理念,塑造公司使命、愿景、价值观,构建公司行为标准,倡导形成“诚信、专业、稳健、卓越”的价值观和“开放、简单、协作、友善”的行为准则。

    《金融时报》记者: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后,银行理财面临很多新挑战,但同时也站上更大的舞台,迎来很多新的发展机遇。您如何看待当前的机遇与挑战?与其他资管公司竞争,银行理财公司的优势在哪里?

    欧阳勇:在银行理财正式迈入全面净值化新阶段后,总体上,银行理财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

    从机遇来看,一是资管业务健康发展拥有良好的制度环境。在资管新规确立的资管行业顶层管理框架下,监管部门陆续制定出台一系列补充与细化的行业监管制度,在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资管行业迈入合规经营、高质量发展之路。二是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大幅提升,发展空间更加广阔。随着资管业务回归本源,银行理财产品更倾向于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养老金融等重点领域,以多元化、专业化的资产配置,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三是大众客群对银行理财产品的黏性不断增强,合格投资者快速增加。基于稳健的投资风格、不断丰富的产品体系,银行理财已经成为百姓投资理财的重要选择,投资者对于净值型理财产品的接受程度不断提高,与银行理财的信任关系不断深化,这也是银行资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四是监管更加严格,行业更加规范,大大增强了风险防控能力。统一同类产品的监管标准,既有助于防范跨行业、跨市场的风险传递,也有助于银行理财对标先进资管同业,检视自身短板,提升自身能力,促进资管行业高质量发展。

    从挑战来看,在资管新规下,银行理财面临四个方面的挑战:一是投研能力不足。传统银行理财产品与运行模式对投研能力的要求有限,随着打破刚性兑付和净值化转型,与其他资管行业相比,银行理财在研究框架、数字化水平、人才队伍等投研领域的积累不足较为明显。二是大类资产配置能力不足,这也是银行理财当前应首先补齐的短板。今年上半年,银行部分理财产品表现不佳,一定程度上表明银行理财公司的大类资产配置能力存在短板,应对市场波动的工具不足。三是科技数字能力不足,在数据治理、系统开发、平台建设、数字化、智能化建设等方面缺少积累。四是风险管控能力不足,传统银行业主要注重信用风险管理,对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管理投入有限,在风控模型、业绩归因、估值法等方面与其他资管机构存在一定差距。

    在我看来,银行理财公司与其他资管公司之间存在竞争,但更多是合作的关系,要发挥自身特色,实现优势互补、共赢发展。

    产品上,银行理财公司的“固收与固收+产品”与其他资管的混合和权益产品等可以优势互补,共同丰富投资者的产品选择;投研上,银行理财公司要不断学习先进资管在投研框架、基础设施、数字运营等方面经验,从而提升自身投研能力;风险上,相互借鉴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管理经验,共同提高风险控制水平。此外,还有相互代销、互购产品、项目资产合作、投资顾问等多方面,合作深度和广度日益提升,有助于推动整个资管行业蓬勃发展。

    《金融时报》记者:您刚才也提到了,上半年,部分银行理财产品表现不佳,不少理财产品一度“破净”。作为银行理财公司,需要应对波动,坚定投资者信心。请问民生理财未来如何提升投资者信心,提升自身产品的市场优势?

    欧阳勇: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和乌克兰危机带来的风险挑战增多,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也随之上升。股债市场在上半年经历了较大波动,理财产品收益也因此出现一定程度波动,打破了投资者对银行理财的传统认知。

    对于下半年的市场形势,我们持乐观态度。在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明确要求下,各方面都积极推出了有利于稳经济的政策;随着稳增长政策推进、疫情防控措施完善、复工复产进行,以及货币、财政、扩内需、畅流通、稳就业、中小企业纾困等各类措施的出台,投资、消费、工业生产等经济数据也在逐渐改善,稳健的货币政策也保持了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流动性大概率保持合理充裕,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更多的结构性投资机会。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要认真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要加强投资者的适当性管理。要持续完善数据治理体系,加强KYC,完善客户画像,做好客群细分,精准研判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实现理财产品的精准投放,把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人。对于为了实现财富保值增值的客户,我们提供的产品应优先确保本金安全,波动在其可承受的范围内;对于投资经验丰富、能够理解高风险、主动追求高收益的客户,则应通过科学有效的配置策略,助其实现超额收益。

    二是要快速提升投研能力。要整合投资、研究、信评、评审多方面力量,构建研究赋能投资、投资验证研究的一体化投研机制,提升对市场的分析与预判水平,指导投资策略与产品布局的优化完善,进一步提升投资择时、择道及应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实现对不同品种、市场、周期间轮动机会的把握,为客户持续创造良好的收益水平。

    三是要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要着力满足差异化的客户需求,科学规划产品线,完善不同类型、期限、形态、风险等级的产品布局,为投资者提供更多收益来源和更加分散化的投资选择。

    四是要做好信息披露工作。要坚持公开透明,对产品的类型、风险等级、投资期限、资金投向、收益表现进行公开及时披露;及时、完整、准确、如实反映产品真实状况,建立、巩固与投资者的信任关系,打造值得信赖的企业形象。 

    责任编辑:方杰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

    为你推荐

    猜你喜欢

    收藏成功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