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端
    访问手机端
    官微
    访问官微

    搜索
    取消
    温馨提示:
    敬爱的用户,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会导致页面浏览异常,建议您升级浏览器版本或更换其他浏览器打开。

    交通银行三季报:经营稳中提质,数字化转型持续发力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2021-11-04 09:03:52 交通银行 数字化 银行动态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2021-11-04 09:03:52

    核心提示“数字化新交行”建设是一大亮点

    交通银行日前发布的2021年三季报显示,该行坚持高质量发展导向,“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经营态势进一步巩固,彰显了良好的发展韧性。今年前三季度,集团实现净利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643.60亿元,同比增长22.10%。截至9月末,集团资产总额达11.47万亿,较上年末增长7.24%。在保持规模、盈利稳健增长的同时,集团资产质量也持续保持优良水平,报告期末不良贷款率1.60%,较上年末下降0.07个百分点。

    “数字化新交行”建设是一大亮点。近年来,交通银行与数字化浪潮齐头并进,持续加码资源投入及人才培养,并以数字化思维全面升级金融服务。报告期内,交通银行数字化转型取得了积极成效,在政务、民生、小微企业等领域实现金融服务与应用场景、技术支持与合作平台的“多场耦合”,大大提升了服务的精准性与有效性。

    信贷精准投放,资产质量稳中向好

    一系列数据指标反映出交通银行的盈利能力稳健提升。报告期内,集团实现净经营收入2002.10亿元,同比增长7.85%;利息净收入1192.44亿元,同比增长4.59%;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361.49亿元,同比增长3.33%。另外,报告期内集团净利息收益率1.55%,与上半年持平。年化平均资产回报率0.79%,同比上升0.10个百分点;年化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0.72%,同比上升1.40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集团的存贷规模也在持续增长。截至9月末,客户存款时点余额接近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74%;客户贷款时点余额达6.4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56%。

    在贷款投放方面,交通银行通过信贷资源的精准滴灌进一步加大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一方面,集团深度融入国家战略,长三角、粤港澳和京津冀三大重点区域贷款较上年末新增4113亿元,占集团客户贷款余额比重较上年末提升1.51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加大资源向制造业等重点领域的聚焦力度,报告期末,境内行制造业贷款较上年末增长16.01%;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较上年末增长40.46%。

    值得一提的是,自今年上半年《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发展规划纲要》出台以来,全集团围绕“一四五”战略,持续推进业务结构优化调整,凝心聚力打造普惠金融、贸易金融、科技金融、财富金融四大业务特色,目前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具体来看,普惠金融方面,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217亿元,较上年末增幅41.68%;有贷款余额的客户数20万户,增幅35.21%。贸易金融方面,境内行贸易融资发生额5737亿元,同比增长25.50%,国际收支同比增长47.89%。科技金融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244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6.29%,在对公贷款中占比较上年末上升1.89个百分点。

    此外,在财富金融方面,该行AUM规模4.1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58%,沃德和私银客户数较上年末均保持12%以上的增速。理财子公司产品规模突破万亿,报告期末产品余额1.0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3.41%。

    更为可贵的是,在叠加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复杂外部形势下,交通银行保持经营规模、盈利能力稳步提升的同时,其资产质量也持续稳中向好。报告期末,集团不良贷款率1.60%,较上年末下降0.07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56.60%,较上年末上升12.73个百分点。

    这背后离不开交通银行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上的持续投入,该行在严守稳健经营底线的基础上,加强风险识别,严格资产质量分类标准。报告期末,集团逾期贷款率1.52%,较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逾期贷款余额占不良贷款余额比例94.91%。同时,该行也持续加大处置清收力度,稳步提升资产质量管控成效。

    跨界开放融合,打造“数字化新交行”

    科技浪潮席卷而来,银行业开启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当下客户更加注重金融服务的高效便捷性,同时也对服务体验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全面提升数字化、智慧化服务水平已经成为金融业界的共识。近年来,交通银行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以“用户导向、需求导向”加速科技与业务全链条融合,精准对接客户和市场需求,实现客户服务、经营效率和发展模式的全面优化,加快建设数字化新交行。

    目前,交通银行数字化发展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例如,手机银行产品功能和用户体验持续优化,月度活跃客户数(MAU)3475万户,买单吧APP月度活跃客户(MAU)2394万户。此外,交通银行主动对接上海市“两张网”,推出“医疗付费一件事”等便民利民工程,让科技真真切切为群众办实事。

    同时,交通银行也在稳步推进开放银行建设,报告期末,开放银行已上线接口1104个,目前该行已对接了京东数科、喜马拉雅、哈罗出行、微医、随身办等多个合作机构,将金融服务的触角延伸至交通出行、医疗健康、数字政务等诸多普惠民生场景中的细枝末端。

    可以看到的是,交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成效并不仅仅体现于个人业务,伴随着科技提速,该行也在用数字化思维重塑普惠金融业务流程,将科技优势转化为业务优势,不断以数字化转型推进小微企业服务中的场景金融建设。例如,该行大力推广线上综合融资产品体系(“普惠e贷”),支持客户自助组合“抵押、信用和保证”方式。截至9月末,普惠e贷业务余额1701亿元,较年初增幅78%。

    同时,该行做强产业链金融,依托核心企业信用及交易数据,将金融服务延伸至上下游小微企业,并通过“以客荐客”、“场景拓客”等营销模式,实现以数据筛选客群、有效批量获客。数据显示,交通银行全行普惠产业链业务共拓展项目超过1500个,项目内客户数超过1.28万户;普惠线上业务定制渠道共2167个,贷款金额393.8亿元。

    今年8月,该行编制了《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金融科技发展规划》,提出了要聚焦价值创造,深化数字化转型,充分运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驱动建立数字化竞争优势。这份规划明确了交通银行“十四五”期间金融科技发展愿景“POWER”,即平台(Platform)、开放(Open)、智能(Wise)、企业级(Enterprise)、重塑(Reinvent)。

    其中,“平台”指加速金融科技研究与应用,建设行业领先的新技术平台;“开放”指强化开放银行驱动的模式创新与服务延伸,让金融服务无处不在;“智能”指以人工智能为引领,深化数字化经营;“企业级”指构建企业级架构,聚焦企业级业务能力提升,形成灵活、可复用、组件化的技术架构;“重塑”指通过金融科技创新与价值释放,重塑业务流程、客户体验、产品服务、风险防控等关键环节。

    在此背景下,交通银行利用数字化这一“敲门砖”,持续深挖数据价值,打造集成整合、高效复用、即时赋能的数据服务,同时大力推进跨界生态开放融合,更加注重各类特色场景建设的完整性,在技术与业务同步快速迭代的过程中推动自身高质量发展。

    促进绿色发展,碳金融步入“快车道”

    近期印发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提出,“加快建设完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逐步扩大市场覆盖范围,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加快碳金融业务创新发展,正成为金融机构贯彻落实重大决策部署,积极服务碳市场建设,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抓手。

    一直以来,交通银行大力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以金融力量守护绿水青山,履行国有大行的责任担当。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该行将绿色信贷扩展至含碳金融的绿色金融,明确把发展绿色金融作为长期战略,积极支持减缓气候变化、适应气候变化等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投融资需求。与此同时,该行也积极探索碳金融业务创新,相关项目频频落地,目前碳金融业务发展步入“快车道”。

    例如,在承销碳中和债方面,3月末,交通银行牵头主承销的11.15亿元三峡新能源“碳中和”资产支持票据(碳中和债)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该产品系交银集团首单“碳中和”概念固定收益类产品,也是全市场首单以新能源补贴款作为底层资产的“碳中和”ABN。

    在探索“碳普惠”业务方面,5月,交通银行联合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申能碳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完成长三角地区首笔碳配额质押融资。该笔业务是基于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碳排放配额系统发放的首笔融资,也是长三角地区首笔以碳排放权质押作为增信措施的贷款。8月,交通银行将碳排放权质押融资从试点地区拓展到试点地区外,青岛分行落地了系统内首笔全国碳排放权质押“碳普惠”融资业务。

    此外,银行自身也积极践行绿色发展,开展“零碳网点”实践。9月,交通银行花都分行完成187吨国家核证资源减排量注销,实现2020年和2021年全年因办公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的碳中和目标,荣获网点“碳中和”证书,是广州首家银行业“零碳网点”。

    2021年前三季度,经济保持恢复态势,发展动能持续增强。下阶段,交通银行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跟国家产业发展态势,进一步增强精准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将金融资源向先进制造业、普惠小微、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倾斜。同时,加快推进数字化新交行建设,以数字化思维拥抱数字经济发展,打造自身业务特色。

    责任编辑:方杰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

    为你推荐

    猜你喜欢

    收藏成功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