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端
    访问手机端
    官微
    访问官微

    搜索
    取消
    温馨提示:
    敬爱的用户,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会导致页面浏览异常,建议您升级浏览器版本或更换其他浏览器打开。

    老网关:金融科技的“隐性”价值需要量化衡量标准

    老网关 来源:中国电子银行网 2021-10-08 09:45:57 金融科技 老网关
    老网关     来源:中国电子银行网     2021-10-08 09:45:57

    核心提示新技术如可带来经营管理模式变革,但如何比较新技术应用于某个业务或服务上所产生的创新价值,和既有技术综合应用于经营管理模式变革上所产生的推动变革价值,很显然是更加抽象的问题。

    科技为金融所用与业务结合,创新服务或创新产品是其价值所在,促成行业模式变革则是其更大的价值。综观技术(新/成熟技术)及其应用价值(产品服务/经营管理模式),从促成传统银行业转型升级的角度,新技术如可带来经营管理模式变革,其现实意义和价值毋庸置疑是最大的,而既有技术促进经营管理模式变革的价值紧随其后,但如何比较新技术应用于某个业务或服务上所产生的创新价值,和既有技术综合应用于经营管理模式变革上所产生的推动变革价值,很显然是更加抽象的问题,实际工作推动中,推动模式变革的工作通常涉及面广、推动难度大、成效不“显性”。在此,哥姑且笼统用金融科技的显性/隐性价值来简单指代。

    一、金融科技的“隐性”价值是容易被忽视的宝藏

    通常而言,每个新技术都需要有落地应用的过程,改变经营管理模式、改变行业乃至促进社会发展,需要包括认知、能力培育、配套环境等等各种条件准备过程,通常较为漫长。因此,时点上看,新技术通常会先表现为在某个服务或某个业务上的创新应用,一眼望去,效果就很直观,也因此最易引人关注获得一致认可,鼓励这类行业应用的确有利于形成推陈出新抢抓热点改善业务和服务的火热势头。

    相比之下,综合运用各种成熟技术进行深层内核改造,深挖模式革新机遇,“卖相”上缺乏最新技术加持,作用需要透过现象去辨析,没有扑入眼帘眼前一亮的直观冲击力,甚至,还需要抽丝剥茧去伪存真火眼金睛去辨识。打个不太确切的比方,如同手术和调养,前者装胳膊卸腿各种磅礴震撼,表现和效果人所共知,都在明处,后者则舒筋活血滴水穿石,康复的速度和延年益寿的功效,因其多属文火慢炖绵延不绝而卖相缺乏“新锐”或“显著”之感而易被忽视。何况,这是一个忙碌和时间昂贵的时代,对blingbling闪闪发光的新技术应用从无到由从0到1的价值判断,明显要比综合各种因素衡量既有技术对于模式变革来得直接和稳妥,一如赞赏一床外科手术的效果通常明显要比评价需要一个或多个疗程的康复功效要直观且保险得多。

    二、金融科技的“隐性”价值在于推动传统经营转型升级

    哥从有限实践中感知到的是,当前银行业的数字化,从线下柜台+线上渠道服务,已经进入了用线上化智能化的方式武装线下人员和机构、同时与线上渠道融合的新阶段,前者是技术+线上渠道促成全自助服务的过程,后者则是技术与日常服务、经营、管理全面结合的过程,如果把前者比作加法,后者则是在加法的基础上,有了乘法甚至幂次方。把包括数字化在内的广义的技术应用于一线经营(服务、营销活动、销售产品、提供可读内容、传播品牌或资讯等等)结合的这个传统经营线上化数字化进而智能化的过程,恰就属于推动传统经营模式变革的事项。

    从哥当前所作的尝试看,最基本的首先是为一线人员提供线上化数字化的展业能力,进而辐射延展起到服务提质增效(经营效能效率提升)扩面(触达山区农户)普惠(降低应用门槛提升可获得性)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育成)作用,更为重要的是,由此将进一步连接已有的各种技术应用,让原本处于散点或散装的能力,以经营服务为导向统一标准贯通起来,就好比一个巨人,手上脚上可能先后都有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局部或新或旧的技术应用,但必须通过一个关键点 以其定标并贯通全身,点燃“化学变化”导火索的“引信”,通过这个/这些牵一发动全身的切入点,起到画龙点睛龙腾而起的促进作用。

    扩展到行业,服务客户的第一触点无疑是打通全身经脉激活巨人关键点的最佳“人选”,至少是之一。这不仅是为人民服务的站位体现,更是实现客户至上、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以及真正重视一线和基层、重视市场竞争前线表现的必然要求,并且还是行业实现全面数字化转型升级必须聚焦解决的重大任务和必须完成好的“功课”。通过数字化赋能,让每一个一线人员真正拥有整个银行的全部服务和经营能力,实现每个人都是一个银行、每个人都拥有按其个人资质和银行各类经营服务事项风控层级相对应的所有能力,进而将人与人之间、板块和板块之间、前中后台之间需要通过协调、动员等等“物理式组装”的整体服务能力,通过数字化“化学式整合或注入”每个人,通过充分赋能实现能力的全面贯通和有效释放,同时实现线上合规销售(员工可配置的产品和服务均与其拥有的专业资质对应无资质不可见)、全流程消保及溯源(联络服务全流程留痕)、穿透管理(可实施统一配置统一部署、数据隐私保护等),进而走向智能化经营管理(形成智慧大脑总控能力)。

    上述客户、人员、服务、经营、管理的全面线上化、数字化连接,必然为银行内部绩效计量变革和机器可读标准的监管等留出充分空间,随着数字人民币的应用普及,更进一步把人、经济活动、银行、监管有效连接在一起,其所形成的更大的闭环和整体,无论在包括沙盒监管实验、穿透监管等垂直管理领域,还是在跨行业数字化连接的社会数字化转型方面,以及其中所需的各种标准化和认证管理,都将具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从宏大收缩到眼前,就内部管理而言,推动一线经营的线上化、数字化的过程,必须要聚焦贯通现有的内部各种关联系统、建立跨系统数据隐射关系、形成全局统一的数据标准等等基础且具体而微的工作,这些由应用端、业务端、内外部客户端的现实需要而起,在具体实施时所必须做的工作,客观上就将推动架构优化、数据治理以及各个关联领域所需要的重塑重整或强化等等。

    比如,实现人员按资质配置业务,就需要打通多个存放人员资质、岗位、证书等信息的系统,对人员信息从人事管理、销售管理、风险管理等多个视角的审视和打通或必要整合;再比如要实现跨系统数据随路识别客户身份,就需要做线上各类连接点上对客户明确的信息采集告知和授权获得,以及此后的妥善的数据存放、应用、更新等等配套工作,而这恰恰也是让数据成为生产要素所必须的数据权属关系界定、数据标准化、各种颗粒度数据元素准确厘定等等基础工作过程所需;这些不同角度和深度的基础工作的共同要求则是,重新对内外部客户行为、业务做埋点、做标签和做跨系统数据随路并建立必要的指标体系。

    三、挖掘金融科技“隐性”价值需聚焦一线触客节点

    一线人员的日常工作涵盖了服务、推介、销售等各个方面,通常都是通过社交方式与客户建立关系,推介业务、服务和品牌形象的过程,因此,需要将社交中的业务元素线上化数字化,社交在哪里,银行端的数字化连接就应在哪里,比如微信,个人微信或企业微信,比如电话,比如各类消息服务等触达,围绕这些“触点”或“节点”,形成相互“连通”的数字化“网络体系”,将各类服务或业务标准化、数字化,进而形成相应的智能知识和策略支持及反馈、改进、优化的学习迭代体系。

    在这个促成传统银行经营管理全面线上化数字化智能化的过程中,新的服务形式或业务模式以及关联领域的新业务内容也料将随之而生,面向客户的各类应用标准化认证、数据隐私保护等方面的工作延展,均是其中重要组成内容,而基于这种展业模式下的机器可读标准的消保溯源和监管甚至特定场景或客群的精细化风控,比如反洗钱、资金流向监控、远程及人工相结合的开户等等都有望成为实验或试验内容。当然,这些都是需要滴水穿石、逐步深化、持续深耕、不断沉淀、缓慢但具有加速度的显效过程,是金融科技为发挥其“隐性作用”积累质变所需各种量变的过程。

    当然理想很丰满现实常骨感,一些探索尝试因为既需要资源也需要被广泛理解、达成共识而容易显得道阻且长,作为银行线上化工作的从业者,有责任尽所能走在前面想在前面做在前面,边摸索边论证边说服,促成各种抢抓发展先机,这个过程起码让自己的脑和手都不那么快生锈。何况,躺倒比奔跑更舒坦,放弃比坚持更容易,奔跑和坚持惯了即便需要向下兼容,也不会因不抗造不耐受而败下阵来。

    四、建立衡量标准方可促进金融科技“隐性”价值发挥

    鉴于上述种种原因,当前,注重金融科技在单一业务或经营管理方面的应用而忽视其隐性价值挖掘、把重视金融科技简单等同于加大科技投入和新技术应用,把金融科技引领简单等同于就靠科技部门,把重视数字化转型简单等同于增加开发人员,把数字化转型简单解读为能通过手机银行等线上渠道提供千人千面服务就足够了等等误读都不同程度普遍存在。而实际上,数字化转型应该是全员参与的从思想到行动的进化,银行业为此不仅需要“升级换代”既有认知和全员能力,更需要构建和培育用以支撑线上化经营和经营的线上化所必需的全新专业能力,尤其是找准突破点,聚焦上述,为一线机构和人员数字化赋能,充分释放传统经营线上化、数字化、智能化三合一同步并行升级对于银行业经营模式的变革作用,进而实现机器可读标准的全面智能化经营管理,构建自己的新一线、新基层,快速升级经营管理模式,通过各类业务合作关系实现与各行各业的线上化数字化连接,助推实现普惠、双碳、数字中国等更为宏大的战略目标。

    显然,建立可衡量标准方可促进金融科技“隐性”价值发挥。为鼓励和引导行业聚焦经营模式转型升级,在现有普遍关注科技投入的基础之上,进一步衡量投入结构、产出效率、降本增效扩面情况,衡量包括系统架构优化情况、数据治理推动情况等赖以生发的基础构建情况,衡量一线经营服务新模式的应用情况、数字化能力部署和新增数据价值及扩展应用情况,衡量数据采集、打标及应用管理标准化建设情况,包括衡量随着新增的各类线上化“连接”部署和应用安排,所形成的相对统一的体验流程交互等标准化管理情况,都是随着金融科技应用深化,伴随行业线上化数字化进程,经营机构和各级管理机关将逐步关注和聚焦的新领域。这些衡量标准或角度,也都将促成从上至下对于模式升级和转型发展的重视和推动。

    当前,技术应用于具体业务或服务已经成为常态且不断攀上高峰,执金融科技长缨在手,只消建立有利于发挥其隐性价值的衡量标准或导向型目标,猎猎红旗漫卷西风,必将缚住数字化转型升级苍龙。


    责任编辑:王煊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

    为你推荐

    猜你喜欢

    收藏成功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