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端
    访问手机端
    官微
    访问官微

    搜索
    取消
    温馨提示:
    敬爱的用户,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会导致页面浏览异常,建议您升级浏览器版本或更换其他浏览器打开。

    中央银行持续发挥金融宏观调控重要作用

    徐贝贝 来源:金融时报 2021-06-08 08:52:40 中央银行 宏观调控 银行动态
    徐贝贝     来源:金融时报     2021-06-08 08:52:40

    核心提示民银行将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继续秉承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维护经济金融稳定、坚定不移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的职责和使命。

    1948年12月1日,在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宣告成立,并统一发行第一套人民币,掀开了中国共产党领导金融工作的新篇章。

    从在战火纷飞中为新中国成立奠定坚实金融基础,到身兼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双重职能,为大规模经济建设提供金融保障,再到稳步推进金融体制改革,承担现代央行职责,及至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中开创金融事业新局面,人民银行已走过70余个春秋。

    人民银行70多年的成长史,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中国金融事业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发展史。70多年来,人民银行成长为现代中央银行,金融宏观调控及宏观审慎管理框架逐步完善,金融改革不断深化,金融市场体系建立健全,对外开放蹄疾步稳。70多年来,央行在不同时期始终有效地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在宏观调控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从烽火中走来,向现代化迈进。站在“十四五”的新起点,人民银行将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继续秉承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维护经济金融稳定、坚定不移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的职责和使命。

    金融宏观调控更趋完善

    人民银行成立是新中国集中、统一的金融体系形成的开端。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一直实行大一统银行体系,人民银行同时承担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的职能。改革开放后,人民银行逐步将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剥离出来。1983年9月1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决定》,至此,中央银行制度正式建立,央行主要负责实施金融宏观政策。

    1993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把建立和完善以中央银行为核心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作为改革的三大目标之一。基于改革开放对革新宏观调控手段的现实要求,货币政策调控机制逐步从以直接调控为主向以间接调控为主转变,逐渐形成了以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货币政策工具构成的货币政策框架体系。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宏观审慎监管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人民银行较早在逆周期宏观审慎管理方面进行了创新性探索,不断完善宏观审慎政策,建立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

    “央行宏观调控职能向防范化解重大系统性金融风险领域拓展,其中的重点就是通过健全双支柱调控框架,对不同时期的重大金融风险点进行有针对性的防范和治理。”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此外,央行积极履行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职责,牵头制定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出台资管新规及配套政策,加强金融控股集团监管,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与金融基础设施监管制度,不断补齐制度短板,夯实防风险基础。

    可以看到,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央行始终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变化,适时适度调整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王青表示,这种重大作用既体现在不断健全现代货币政策框架、管好货币总闸门、丰富结构性政策工具,对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也包括鼓励创新,完善各类金融基础设施服务体系,增强金融可及性,以及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协调合作治理等方面。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为做好新时代中央银行工作指明了方向。此外,时隔17年,中国人民银行法再次迎来大修,将为人民银行更好进行金融宏观调控、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法律根基。

    金融改革不断深化

    改革是始终贯穿于我国金融事业发展的一条主线。几十年来,围绕建立中央银行制度、银行企业化改革、资本市场改革、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和金融对外开放,我国现代金融体系框架从无到有,金融市场从封闭走向开放,金融机构多点开花,有中国特色金融市场体系逐步形成。

    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2002年2月,第二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对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条件成熟的可以上市。2003年,人民银行创造性地提出运用国家外汇储备注资大型商业银行,设计了“四部曲”改革方案。按照央行牵头起草的关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总体方案,交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陆续进行股份制改革,剥离不良资产,大幅充实资本金,并成功上市。

    从被冠以“技术性破产”的帽子,到资产规模和盈利水平均跃居全球前列,实践证明,通过改革,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实现了质的飞跃;通过改革,我国金融体系成功抵御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稳健前行。

    近年来,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也取得了重大突破。从1996年央行正式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到推进债券市场利率、境内外币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和存款利率上限,再到2019年8月央行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利率市场化改革有条不紊地进行。自2005年启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尤其是在2015年“8·11汇改”之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目前,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的弹性明显增强,汇率预期总体平稳,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了基本稳定。

    与此同时,随着国内金融改革不断深化,金融开放走向纵深,人民银行在国际舞台上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国际金融政策协调与合作成果丰硕。

    金融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自1984年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以来,人民银行扎实推进金融法治工作,加快建立现代化支付清算系统,征信体系逐步健全和完善,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机制初步建立,金融服务与管理的规范化和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人民银行推动建立了以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等基础金融法律为核心,相关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为重要内容的金融法律制度框架;推动出台了反洗钱法、金融统计管理条例、征信业管理条例、存款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

    与此同时,人民银行持续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在支付清算领域,成功上线运行第二代支付系统、中央银行会计数据核算集中系统(ACS)、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支付清算系统实现飞跃式发展。在征信领域,建成了金融信用信息系统基础数据库,有条件放开市场准入,持续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市场化征信机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在反洗钱领域,牵头建立国务院反洗钱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组织起草反洗钱法(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稿),监管制度框架不断完善。

    引导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也是近年来央行的一项重要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更是将“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明确写入立法目的,引导金融体系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定位。

    “多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金融环境,央行始终保持定力,实施好货币政策,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加强逆周期调节,兼顾短期稳定和长远健康可持续发展,通过深化改革和政策创新,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推动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引导金融机构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精准度与质效。”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几十年来,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积极护航我国金融事业走过风风雨雨,在宏观调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促进了经济平稳运行。

    新的征程,新的使命。“十四五”期间,人民银行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通过夯实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建设现代金融体系,深化金融高水平开放,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续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责任编辑:王煊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

    为你推荐

    猜你喜欢

    收藏成功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