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消费已经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一引擎,而由此产生的差异化、多样化金融服务需求,加速推动了我国多层次银行机构体系的构建。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对银行业而言,以多元化、专业化发展,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市场良性竞争,将成为一大特征。
完善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
多位专家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一致表示,当前,我国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金融机构体系的目标已经基本实现。
“根据银保监会的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年末,我国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4607家,机构类型二十余种,其中包括政策性银行、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等全国性商业银行;也有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民营银行、村镇银行等专注服务社区、小微及‘三农’的地方法人银行;还有外资银行。我国基本金融服务已覆盖99%的人口,银行网点乡镇覆盖率达96.6%。”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向记者表示。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认为,无论是从银行差异化的类型还是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来看,我国银行业体系较以往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所以整体上来讲,我认为这个体系基本已经建成,但是下一步仍然需要更加完善。”曾刚说。
2020年12月22日,银保监会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会议提出,完善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金融机构体系。那么,下一步应该从哪里着手进行完善?
多位专家均提出,目前我国虽然有差异化金融机构体系,但是差异化程度还相对不足。“银行机构实现了差异化,但不同类型的银行机构还不能很好地结合自身机构类型、规模和业务实际,制定特色化、专业化的发展战略。”娄飞鹏表示。
“要让差异化更明显。”曾刚说,这一点需要监管和银行业的共同努力。
加大中小银行支持力度
值得关注的是,2020年,《商业银行法》迎来大修,针对其中提到的完善多层次银行体系,人民银行表示,为落实“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大中小合理分工的银行机构体系”的要求,亟须从制度层面引导商业银行找准定位,多元化、专业化发展,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市场良性竞争。
“近年来,在银行业回归本源、中小银行深化改革、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监管机构和银行自身都作出了不小努力,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比如,通过金融严监管和金融去杠杆,让资金脱实向虚、资金空转等问题得到较好的遏制;通过集中专项整治,中小银行法人治理水平显著提高等。但与实体经济发展需要更加多元化、专业化的金融服务需求相比,金融服务仍然存在差距,需要进一步改革完善。”娄飞鹏说。
业内专家认为,要从制度层面引导商业银行找准定位,需要由监管引导银行金融机构明确自身定位,找准差异化发展方向。
“从监管的角度来看,未来需要做的是如何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监管体系,引导不同类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更加聚焦主业、更好发挥作用,避免简单的、低水平的、重复或过度的竞争。”曾刚说。
曾刚认为,“要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这种合理分工的银行机构体系,就一定要有差异化的监管体系与之相配套。在相应的资本监管或其他业务监管的要求上,要存在差异化;在监管流程和监管指标设置上,不同类型的银行也要有差异。”
“我个人认为,未来需要加大对中小银行的支持力度,在监管层面上再根据它的特点,适度调整一些监管要求,降低监管成本,从而达到释放中小银行服务和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曾刚说。
同时,曾刚表示,对于互联网银行等新兴银行种类,应该去探索一些适合他们的差异化监管要求,要让监管既符合他们的特点,又能够保持一致性,避免套利空间的出现。
银行业要找准定位服务实体经济
构建和完善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机构体系,归根到底是要为实体经济服务。那么,在“十四五”时期,银行业应该对哪些领域进行支持?
对此,曾刚在受访时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十四五”规划建议中对支持产业链供应链升级发展,制造业发展,绿色金融、科技金融、普惠金融等的发展都做了表述,银行业可以结合这些方面的表述,根据不同机构类型,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选择适合的领域和角度去充分发力。
“政策性银行应该充分发挥其先导作用,优化现有信贷结构,加大对上述领域的资源投入;大型商业银行要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对投贷联动方式和金融发展模式等的创新,来拓展这几个方面的金融服务;而中小银行,尤其是地方性、区域性银行金融机构,则需要进一步下沉服务,同时强化对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和乡村振兴等领域的支持。”曾刚说。
他认为,对于中小银行来说,对小微企业和“三农”服务的支持,一方面是落实聚焦主责主业;另一方面是明确其和大银行在未来发展中差异化的方式。
此外,曾刚还建议,互联网银行或者民营银行,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顺应数字化发展趋势,用数字化技术探索进一步下沉或拓展金融服务的空间,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中寻找差异化的定位。
娄飞鹏则表示,在2021年,银行业金融机构需要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的经济社会发展八大重点,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对于“两新一重”项目,产业链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和小微企业,“三农”金融服务需求,居民消费升级金融服务需求等要积极支持。
责任编辑:王煊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