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端
    访问手机端
    官微
    访问官微

    搜索
    取消
    温馨提示:
    敬爱的用户,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会导致页面浏览异常,建议您升级浏览器版本或更换其他浏览器打开。

    银保监会新提12条对外开放措施 国内银行业将面临外资银行冲击?

    顾亦明 来源:中国电子银行网 2019-05-10 11:23:42 银保监会 外资银行 银行动态
    顾亦明     来源:中国电子银行网     2019-05-10 11:23:42

    核心提示本文就银保监会12条新的开放措施对关于外资银行机构进一步开放后将给国内银行业带来的冲击做一些分析。

    五月一日劳动节假日中,银保监会的官网没有休息,而发布了一条重磅消息,就是近日郭树清主席接受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的记者采访,就金融业(银行业保险业)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回答了记者提问,提出12条新的开放措施。

    这次新提出的对外开放措施,对于银行业来说有两个重要点:一是取消外资银行机构来国内开业或投资入股的总资产规模限制;二是取消单家银行(不分内资外资)入股内资银行的持股比例上限。

    也许是五一假期原因,社会上对郭树清此次发言的反应很有限,也许大家都认为纵观过去十多年的经历,外资银行在国内市场做得很烂,所以此时无需大惊小怪,相信即使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外资银行在国内市场也还是翻不起什么浪花。当然也有一些人则有较大的忧虑,尤其是担心未来会发生外资大量收购和兼并一些经营不善的内资银行。

    笔者分别在外资和内资银行工作过多年,既接触过国外市场也接触过国内市场,对各方的商业文化和经营模式有所了解,故在学习郭树清讲话的基础上,对关于外资银行机构进一步开放后将给国内银行业带来的冲击做一些分析。

    银行业对外开放的落地细节尚需要时间和统筹

    首先注意到,这次的信息发布是以郭树清答记者问的形式,而暂还不是央行或银保监会发文的形式,来推出银行业保险业对外进一步开放的新措施。而在这次对外开放新措施宣布之前,多位上层领导近期已经在各种场合发表了一系列讲话,都在不断地向外界传递我国金融行业将进一步的对外开放信号。

    正像郭树清表示的,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就明确提出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并多次强调包括金融业在内的对外开放重大举措落地“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金融管理部门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持续推动银行业保险业的对外开放。

    因此有理由相信,这一系列的对外开放决策及措施,是适应我国金融行业下阶段需要深化改革的迫切需求。而从大局看,金融行业更为广泛的对外开放,一定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但就很多细节来看,还需要不断平衡和磋商。

    在目前的紧迫形势之下,上上下下各级都在努力和摸索,还是需要时间理清和统筹。上层领导讲话精神所涉及的各项对外开放措施,还需要央行或银保监会出台相关细节规定,估计也将在后续的某个节点一并发布,也可能会有一些进一步的调整。有些内容点可能还涉及到相关法律的修订。所以最终银行业对外开放将是怎样一个局面,尚待细节落地时日。

    银行业进一步对外开放存在冲击但也有益

    就银行业来说,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多年,对于外资开放方面一直是比较谨慎和小步推进。这固然是因为银行业与国计民生有着深度的关联,同时也是因为我国内资银行甚至于监管机构在充分国际化市场化方面原先的基础相当薄弱。

    然而通过过去十几年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作为支撑,通过广大业内人士的共同努力,今日大量内资银行无论在资产规模还是在资产质量方面,都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公司治理和风险管控方面也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在监管制度甚至相应的法律法规方面,也都有了很好的完善。

    曾经一时,国内多家大中型银行,都有外资跨国金融集团入股且达到或接近当时对于外资入股的上限。在这些入股的外资中,既有通过战略投资扩大展业机会的考虑,也有通过财务投资获取上市收益的考虑。而在近几年,不少投资大型银行的外资却又在出售股份和撤回投资,而仅有一些投资中小银行的外资还在继续保持着股份。

    即使是在市场上直接经营的外资银行,在过去十年间,市场份额也在不断的缩水。外资银行或外资股份在国内银行业内发展得不顺利,有外资本身对于中国市场水土不服的因素,有外资受到全球次贷危机影响较多的因素,有内资这些年发展良好的因素,然而公正地说,也有存在国家在外资开放力度不够方面的因素。

    因此,在当前需要进一步深化银行业改革的环境下,对外资银行实现更为大范围的开放,对国内银行业本身及其市场的冲击是一定会存在的。但笔者认为这种冲击却不至于会带来很多的恐惧和打击,在一定程度上反而是鞭策和激励。可以这么说,在按照此次新的金融行业对外开放措施落地之后,直接的在兼并收购和市场竞争方面的冲击不大,间接的在经营管理模式和人才流动方面的冲击则应该是较大。

    进一步开放后的竞争将主要集中在零售业

    这次提出的取消外资银行机构来国内开业或投资入股的总资产规模限制这一条,将特别对于有在国内市场发展愿望的境外中小银行机构有利。而大多数这类境外中小银行机构来内地市场,到不一定是冲着与内资银行直接竞争国内市场常规的零售业务和个人客户群体,更多应该是着眼于具有特色和关联性质的一些金融服务。例如我国周边国家的一些小型银行来国内展业,主要将服务于与我国的跨境贸易业务及其相应的个人客群等。

    但是对于大中型外资银行尤其是跨国银行集团,以国际经验来看,在一个当地市场展业,与本地银行机构的直接竞争,通常最终都将反映在零售业务的竞争上,尤其是对于高端个人客户所提供的金融服务竞争上。这次新的开放措施中关于人民币业务审批的条款,也将为外资银行快速参与这类竞争提供便利。而至于对公业务、外汇业务、贸易金融业务等,则外资内资往往各有一片自己拥有独特优势的天地,双方主要客群的重叠度不高。

    外资银行进入国内银行市场,无非就是要么申请牌照直接展业,要么通过收购内资银行的股份进而实现兼并或控股。

    过去国际上常见的大中型跨国银行以大力开展零售业务为目的而进入一个全新市场的途径,还多是以收购和控股当地的一些经营状况有困难的持牌机构为主。尤其是传统银行的零售业务,对于线下网点获客和服务能力的依赖度非常高,直接收购和控股看中的往往就是被收购银行的线下布局,尤其是在经济发达地区的线下布局,以及被收购银行在当地市场上的知晓程度和已经积累的优质客户群体的规模。而如果是以自身注册展业的方式在一个全新的市场发展,则需要投入很大的初始资金且从头获客。尤其是面向中国内地这么大一个地域,通过各处开设分支机构的途径则发展速度会比较缓慢。

    外资直接收购和控股内资银行的最佳时候已过

    其实过去的十多年,不管是什么原因,外资银行在国内发展得最差的也正是零售业务。曾经是有一段时间,外资银行在迫切地呼吁和渴望政策开放使其能够扩大收购或控股内资银行,从而能够在国内市场上尤其是零售业务上快速获得发展。然而时至今日,据笔者与国外一些同行的交流所得,现在很多大中型外资银行对于大规模通过入股和收购的方式拓展国内市场的积极性,已经较前些年有很大的衰退。

    纵其原因,可以是归纳为多方面的因素。

    第一是因为通过这些年的努力,国内银行业的平均经营状况比较以前已经有了很大改进,市场渗透率已经是相当高了。尤其是具备全国性展业或者主要在经济发达地区展业的大中型内资银行,几乎看不到未来三四年需要大量出售股份的可能性。如果大中型外资银行再来新一轮的入股和收购,则可供选择的内资银行往往是一些内地三线及以下城市地区的小型银行。由于我国的地方银行牌照经营区域限制,这类小银行的线下布局也大多只是局限在经济欠发达地区。

    第二是在当今新的环境下,传统线下网点布局的市场效果正在不断地减弱,金融科技和线上化正在不断发展,年轻人更多地在向沿海地区或内地较为发达城市迁移,不少中小银行业正在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效益升级。如果当线下网点本身的价值不在的情况下,入股和收购一家经营不善、客户流失严重、数字化能力不强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内资小型银行,结果就是获得一堆不良资产和多处拟待关门的网点,而收购以后外资银行还要承担大量现有人员转型的职责。

    第三是如果外资银行只是财务投资内资银行占有部分股份以追求上市收益,则未来机会和收益将明显减弱。而如果最终是兼并收购,则接下来一定需要内部整合。外资银行也大多明白,内资银行的内部整合是一件需要伤筋动骨的事情,况且在我国目前相关的劳动法律法规下,这方面的工作相当不容易,还不如单独自己直接开业,然后大量从内资银行挖人。

    第四是国内大量地方性的小型内资银行,背后常常有当地政府的影响力。这类银行如果经营不善需要出售股份,当地政府通常也是更希望由其他大中型内资银行来收购,而不是外资银行。小型内资银行本身由于经营牌照的地方性,对于直接进入国内市场的大型外资银行缺乏吸引力,但是对于某些已经有了国内区域相当规模基本盘的只是正好缺乏相应地区线下资源的内资银行,尤其是某些经营状况好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则还是有吸引力的。而这次新的开放措施则恰好强调了不分内资外资,单家银行入股内资银行的股份没有上限。

    所以说,外资银行直接收购和控股内资银行的最佳时候已过,未来即使出现经营不善的地方性小型内资银行,更大的可能性则要么是出于直接经济利益,要么是由上级管理机构安排,最终大多数应是被大中型的内资银行兼并收购,而非外资银行。

    间接冲击将主要集中在人才流动和经营管理方面

    既然外资银行机构尤其是大中型跨国银行通过大量兼并收购内资银行来开展国内市场业务,已经成为一个不现实的选择,那么要想进入国内市场发展和竞争零售业务和高端客户,则只能是走直接开业,直接设立分支机构的途径,只能是一步一步地来。在未来可预见的一段时间内,这些跨国银行集团将主要侧重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包括一些中小城市的发展。

    比起通过兼并收购的模式,外资银行通过直接开业的模式来发展业务,则对于内地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对于国内银行业内中高层专业和管理人才的需求会更加强烈更加直接。

    目前国内银行业在人才流动方面,尤其是在中高层专业和管理人才的流动方面,相比较其他行业,是属于相对保守相对固化的。这里面有着银行传统基因的原因,有着市场封闭的原因,有着专业性质强的原因,也有着监管综合政策的原因等等。然而当银行业更大范围地对外开放,外资银行机构大量进入市场展业,给整个行业所带来的冲击将首先反映在人才流动方面,这一点应该是毫无疑问。

    一般来说,外资银行在吸引人才方面的优势在于,用人机制灵活,对市场反应速度快,且明显舍得花钱挖人。相比较上一轮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时候的情景,当时语言障碍是外资银行无法大量吸收内资银行中高层人士的主要原因,而时至今日,随着内资银行管理层的不断年轻化,如今内资银行的中高层人士大多都已不存在与外资方沟通的障碍了。

    在银行业落实更大范围对外资开放之后,除了人才流动方面的冲击,对于内资银行现有经营管理模式也一定将带来很多的冲击。同时因为人才的流动最终也将是双向的,也会带来更多双方经营管理理念的交互。这方面笔者不多阐述了,但有一点是很明确的,对于内资银行经营管理模式的冲击,不一定是坏事,很大程度上反而会鞭策和鼓励内资银行进一步朝着市场化的方向健康发展。

    文章系作者投稿,文中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和立场!

    责任编辑:王超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

    为你推荐

    猜你喜欢

    收藏成功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