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端
    访问手机端
    官微
    访问官微

    搜索
    取消
    温馨提示:
    敬爱的用户,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会导致页面浏览异常,建议您升级浏览器版本或更换其他浏览器打开。

    专家: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来源:中国证券报 2019-01-21 09:17:52 吴晓求 小微企业 政策速递
         来源:中国证券报     2019-01-21 09:17:52

    核心提示多位专家日前在北大国发院“第132次朗润格政论坛”上表示,要使金融有效服务实体经济,在加大减税降费和稳定外贸环境之外,还需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多位专家日前在北大国发院“第132次朗润格政论坛”上表示,要使金融有效服务实体经济,在加大减税降费和稳定外贸环境之外,还需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疏通传导机制的核心在于,一方面,不应让表外资金脱离监管,进行无序扩张;另一方面,要理解“看不到”“摸不着”的金融业态补充了传统金融满足实体经济需求的缺口,不能完全“掐死”影子银行。

      厘清金融与实体关系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一定下行压力,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待解决。日前为《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的座谈会提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着力帮助企业特别是民营、小微企业解决难题。

      “很多创新都是从中小微企业开始,这对于未来用什么样的金融体系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和创新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表示,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未来要发展在高成本基础上,具有高技术、高附加值、高质量的制造业或服务业。其中的关键就是创新,它对金融提供融资的功能提出了新要求。过去主要是通过以银行为主的金融体系支持中国经济增长,但今天所需要的是创新产业升级,通过银行大规模提供资金变得不再合适。

      在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求看来,很多人将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更多地理解成了一种贷款服务关系,这种理解是非常初级和有重大误差的。有时部分资金的“脱实向虚”正是为了流向代表未来产业方向的“实”。我国很多高科技企业需要多种资本业态孵化。除银行以外,要有各种风险资本,才能进行产业升级和经济模式转型。

      吴晓求认为,当前要解决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的问题,最重要的政策应是减税降费,中国企业总体而言面临的税负仍然较高。其次是疏通货币传导机制,现在有些货币传导途径堵住了、变窄了,需要加快疏通。三是外贸环境很重要。四是货币政策应保持相对宽松。

      对于中国金融的未来,吴晓求认为,一是必须推动市场化。在金融脱媒的大趋势下,要让融资脱媒和去中间化。二是注意科技力量对金融的颠覆性影响,前者注定会让金融业态和工具更为多元,拉长服务链条,同时对监管提出更高要求。

      疏通货币政策传导路径

      去年以来,央行采取了多项措施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朱鹤新日前表示,这些措施具体包括调整宏观审慎评估(MPA)政策参数、扩大金融机构广义信贷增长空间、增设考察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和债转股工作的专项指标等。

      光大证券资产管理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表示,货币政策传导路径分成两个环节,一是央行投放基础货币,二是通过社会融资派生广义货币。现在实体经济社会融资不畅,流动性欠佳,而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相对充裕,说明央行在投放基础货币上是到位的,但央行只是金融体系中的一环,政策传导到实体经济需要商业银行体系加以配合。当前去杠杆政策很大程度上限制住了商业银行的派生机制,因此基础货币投放并未同时带来广义货币扩张。基础货币投放之后社融被阻塞,才是流动性传导不到实体经济中的主要原因。

      “央行就像一个不停造血的心脏,但毛细血管被‘掐死’了。”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认为,应当采取必要的救济措施。比如,财政方面,可以提前发放1.39万亿元专项债限额,或提前发放中央转移支付1万多亿元,给地方政府“补血”,以增强经济整体流动性。

      从民营企业角度看,黄益平表示,在经济下行压力客观存在的情况下,融资出现困难很正常。目前,一些民营企业其实是因前期扩张过度、借贷过度才陷入困境,所以在“救”的时候要特别注意防范形成新风险。“出现问题后,毫无原则地救国企是不对的,不顾原则地救民企同样是问题。”

      此外,姚洋表示,资管新规要求表外业务回归表内,使得很多业务重新受到资本充足率影响。对于大银行而言,资本不够就削弱了银行的信贷投放能力。对于中小银行而言,存款量较小,就拧紧了信贷“水龙头”。

      着力加强监管协调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此前表示,影子银行实际上是金融市场的必要补充,影子银行不是完全负面的词,只要依法合规经营,便能成为金融市场的有效部分。

      吴晓求表示,银行的表外业务是金融发展基本趋势的体现之一。影子银行成本较高,但非国有企业可以获得资金。如果不能获得资金,这些企业存活就会比较困难。

      “影子银行实际上满足了实体经济需求。”在黄益平看来,非正规金融部门实际上也支持了小微和民营企业。在加强监管全覆盖的同时要考虑对实体经济的支持问题,不能为了处置和控制金融风险而造成更大的金融风险。

      “影子银行仍然是融资的重要管道。有时候我们对看不见、摸不着的新金融业态没有‘数’,但一定程度上这些‘看不清楚的东西’才是金融的未来。”吴晓求说。

      黄益平认为,在改革金融监管体系的同时,要特别加强政策协调,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但不要“四面出击”,很多政策需要协调,避免处置风险导致监管共振。当前金融委在监管力度和各项政策之间做了很好的协调,预计今年金融政策实施效果有所改善。

      吴晓求认为,新的金融业态有不一样的风险来源,对监管提出新要求。比如,部分金融风险已经变异,虽然新的金融业态风险有点像感冒的状态一样,都是流鼻涕、咳嗽、发烧,但引起感冒的“病毒”发生了变化。传统金融风险主要来源于资本不足,因此监管要把资本放到核心位置。但对于新的金融业态,应该加强对资金使用透明度的监管。

    责任编辑:松崎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

    为你推荐

    收藏成功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