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端
    访问手机端
    官微
    访问官微

    搜索
    取消
    温馨提示:
    敬爱的用户,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会导致页面浏览异常,建议您升级浏览器版本或更换其他浏览器打开。

    应用区块链技术防范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风险

    李炫榆 来源:银行家 2019-01-17 10:39:06 区块链技术 商业银行 区块链
    李炫榆     来源:银行家     2019-01-17 10:39:06

    核心提示本文介绍了区块链技术在防范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风险的国内外经验,同时提出了推动区块链技术在防范国际化经营风险落地的对策建议,以为各相关银行国际化业务推广做参考。

      商业银行是我国银行体系中一支富有活力的生力军,是银行业乃至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逐步深化,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也在快速启动。

      然而,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还处于萌芽阶段,国际化经营风险较高。例如,由于商业银行与境外部门沟通不畅,导致商业银行境外分支机构难以融入当地监管而引发的监管风险;由于商业银行对海外市场的把握能力有限,搜集和处理信息的成本较高,导致商业银行海外资本运营不规范而引发的流动性风险;由于商业银行在国内人才选派成本较高,而海外招聘受到企业文化、风俗习惯不融合的影响,导致商业银行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滞后而引发的人才中断风险。

      近年来,随着区块链概念的普及和技术应用的迅猛发展,区块链技术和银行业结合的落地应用,在全球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介绍了区块链技术在防范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风险的国内外经验,同时提出了推动区块链技术在防范国际化经营风险落地的对策建议,以为各相关银行国际化业务推广做参考。

      国内外经验与启示

      传统金融经营模式难以解决信息不对称难题,而区块链与各行各业创新融合,其主要价值在于解决信息不对称。区块链给传统金融领域带来巨大变革和突破,它以去中心化和去信任的方式集体维护一个可靠数据库的技术方案,该方案让参与系统中的任意多个节点,把一段时间系统内全部信息交流的数据,通过密码学算法计算和记录到一个数据块,并生成该数据块的指纹用于链接下个数据块,系统所有参与节点共同认定记录是否为真。对银行业而言,区块链技术能节省资金和创造价值,引致银行的管控机制以及业务创新渠道发生重大变革,帮助化解国际化经营风险。

      西班牙对外银行:利用分布式账本技术防范海外难以融入的监管风险

      案例:西班牙对外银行是全世界第一家率先上线区块链分布式账本技术发放贷款的银行,打破了“协商、签署、资格审核、发放贷款、分批到账”的放贷流程。根据银行和借贷人达成的共识,西班牙对外银行构建了一个银行与借贷人信息同步共享的区块链。分布式账本将贷款数据分散存储在全网络的各个节点上,每一个节点对数据完整的存储和备份,保存所有信贷记录的副本,保证账本一致性,每条放贷记录都有时间和随机散列的数字签名,借贷人对签名进行检验,能够验证放贷者的信息,但所有信息都通过算法加密,保护客户隐私。如果贷款单据操作失误或遭到外界恶意攻击,客户的贷款单据和记录也可以在其他节点的交易副本进行查询。

      与此同时,西班牙对外银行利用区块链建立了满足银行融入海外的信任体系。一是创新了业务渠道,在大数据的基础上完成数学(算法)背书、替代企业或政府背书,达成全球互信。二是创新管控机制。西班牙对外银行通过区块链能查询到海外分支机构每个时间段实时、全部的交易信息,及时掌握海外分支机构的业务动态,便于及时开展风险控制,制止一切风险操作。同样,境外监管机构通过区块链能调查到西班牙对外银行的运作模式、资质、历史上的违规事件等真实信息,详细了解境外机构设立的动机、规模、运作模式。

      启示:首先我国商业银行总行应与境外监管机构在系统之间选择一种基于共识的区块链算法,建立点对点分布式账本,将彼此间的信息互相串成“链条”进行安全加密,防止篡改,同时将信息在每个节点上存储和传输,便于共享。由此,商业银行总行既可以全面了解境外监管机构的要求,又能给境外机构提供全面真实的信息。其次,当海外机构成立之后,我国商业银行应将其纳入上述构建的区块链系统中,构建分布式的信用网络,让商业银行、监管机构根据需要访问海外分支机构的记录。此外,海外机构也能调取系统中账户变动、资金流向等信息进行监管,达成互信并进行跨国价值交换。

      微众银行与华瑞银行:利用智能合约能防范海外资本运营不规范的流动性风险

      案例:2016年9月,微众银行与华瑞银行联合开发了一套区块链应用系统。该系统将两家银行的信息数据及磋商签署的合约以数字形式存储在区块链上,方便两家银行查阅。当合约达到履行期限时,区块链会根据双方承诺自动执行合约,不经过第三方金融机构审查。例如,两家银行达成了一个银行贷款业务居间服务合同(甲方委托乙方向银行联系和安排借款,用于个人消费或装修,乙方接受委托)记录在区块链上,每一个节点都将收到的信息纳入一个区块中。当履约期来临,智能合约将自动调取甲方借贷所需真实资料发送给乙方,协助乙方办理所有借款手续,再将甲方需要承担的费用,如利息、共管账户开户费用、居间服务费分批转账给乙方。如果一方擅自撤销委托,发生违约并满足赔付条件的情况下,智能合约将通过透明可靠的支付机制自动执行代码指令,支持自动化索赔程序和自动划款赔付,减少传统赔付中的人工操作环节,帮助合约双方减少人力投入和管理费用。

      启示:微众银行的案例同样适用于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分支机构应用智能合约规范海外资本运营。在具体操作层面,当海外机构开展业务前,我国商业银行总行应构建区块链系统,与当地的法务、金融监管等机构联合,先将当地的法律法规、监察流程、客户征信存储在公共账簿,对境外业务经营环境进行客观、准确的分析评估。与境外客户签订合约前,商业银行海外机构应依托区块链读取客户身份、账户变动、交易历史进行合法性和规范性审查。一旦签约成功,智能合约则会严格监督银行与客户间的合约执行,对合约规定的每个责任与交易加盖时间戳。一旦发现客户毁约,智能合约则会自行启动索赔模式,要求客户点对点进行赔偿,从而规范商业银行海外资本运营。

      印度尼西亚银行:利用公开透明的运作规则能防范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的人才中断风险

      案例:印度尼西亚银行利用区块链公开透明的运作规则来减少欺诈性客户的比例。一直以来,印尼的商业银行之间没有建设关联网,客户之间的个人信息和金融业务没有共享,给了一些客户可乘之机,用同一个身份证在多家银行申请多个账户,用多个账户套现和洗钱,严重影响了国家的金融秩序。基于此,2017年印度尼西亚各商业银行加入联盟链,创建了透明且高效的系统,在客户隐私保护前提下,每个银行将各自掌握的客户信息转换为代码记录在区块链上,每个银行都掌握着相同的账本,确保记账过程公开透明。当客户申请银行账户时,他们的业务信息被记录在区块链上。如果同一个客户在其他家银行又申请另一个账户时,其申请权限将向全网广播,并标记为潜在欺诈行为。

      启示:印尼的案例适用于商业银行海外分支机构通过区块链技术提供公开透明的人才招聘活动。区块链记录着海外分支机构的信息及其招聘要求,还记录着应聘人员的基本信息与历史情况,各节点互相验证信息的有效性(防伪),让供需双方彼此都能了解,准确地匹配合适的人才,最终帮助海外机构减少人才搜索时间和降低招聘成本。在具体操作层面,我国商业银行海外机构首先以分布式节点搭建到当地的区块链,海外机构的属性情况能被当地更多居民所熟悉。当地居民可通过区块链上传他们的简历和要求,海外机构也将专业化人才的招聘要求发布在区块链上,这些数据在加密算法的应用下不可编辑。区块链运用去中心化共识机制、公开透明的特性加密和存储这些数据。同时,还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从多维度去分析和提供合适的人才以达到海外分支机构的需求。

      可行性建议

      加强系统研发,上线相关技术。虽然我国少数商业银行已尝试应用区块链技术,但仅局限于支付结算和数字票据,而分布式账本技术和智能合约技术尚少运用。因此,我国商业银行有必要开发属于自己的区块链系统。一是在资金方面给予支持。专用的区块链系统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和后期维护,商业银行应引起重视,做好年度预算,设立区块链应用系统的资金项目,保障项目的有序开展。二是人才方面加强培养。商业银行要引进区块链专家,并与国内外高等院校开展长期合作,开设相关教学课程,订单式培养一批既了解区块链技术又懂金融的复合型人才,在开发、测试和维护方面发挥作用。在开发环节,成立区块链实验室,组建研究开发团队,瞄准分布式账本技术和智能合约等前沿应用,邀请技术企业、金融市场参与者、监管部门等共同部署解决方案,开发覆盖银行各个层级(包括海外分支机构)与海外联结端口的区块链系统;在投入使用环节,需做大量精致的先验性技术测试,及时发现系统性错误;在实际应用环节,应制定系统维护规定,定期对系统的软硬件、数据库进行维护和内容更新。

      形成统一标准,对接境外端口。完成区块链系统的开发之后,商业银行应与境外开展系统端口的跨境对接,整合形成统一的系统。目前,区块链技术还处于一个相对早期的阶段,统一的行业应用标准和技术标准尚未形成,阻碍了国与国之间的兼容对接。因此,我国商业银行首先要与境外的政府、金融机构等沟通协调,确保彼此了解双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共同商讨区块链应用系统下的技术标准和行业标准,形成双边统一的标准;其次,双方技术部门应协商确定端口对接方案,合作开发专业的通用接口软件,实现两个区块链系统的对接;再者,双方金融管理部门应针对区块链分布式账本、智能合约等应用场景模式进行商榷,找到其最合适有效的加密算法和共识机制,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最后,由双发协商维护区块链网络的基础设施和系统,保证系统的可持续利用。

      参与规则制定,开展联合监管。为加强对整个区块链系统内监管体系框架的统筹规划,我国金融监管部门应在关键业务环节参与规则制定,开展联合监管。首先,在政府层面,两国政府应发挥统筹协调的作用。一方面,双方应联合制定区块链金融监管的法律法规,将其纳入现行金融监管体制,另一方面,由中央银行牵头,联合银监会、商务、公安等职能部门,对进入海外区块链技术的机构与个人的信用、收入、负债等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查,规范机构与个人的金融交易行为,控制人为的金融风险,并重点解决由技术引发的区块链金融安全问题。其次,在协会层面,金融相关协会应鼓励应用区块链技术的商业银行成立区块链银行协会。协会应以自律管理和会员服务为宗旨,一方面,需制定区块链银行领域业务和技术标准规范,督促银行会员按规定开展业务;另一方面,需引导会员签订和履行自我监管的协议,规范区块链应用的海外市场行为。

      新一轮新兴技术异军突起,商业银行走出去已成为不可逆的趋势。面对传统经营模式下的监管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及国际化人才中断风险,商业银行应积极应用区块链新技术解决银行内外部的信息不完全,开展银行区块链系统开发、实现跨国界端口对接、制定联合监管的规则,打造国际化经营的全新业态。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兴业银行博士后工作站)

    责任编辑:王超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

    为你推荐

    猜你喜欢

    收藏成功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