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端
    访问手机端
    官微
    访问官微

    搜索
    取消
    温馨提示:
    敬爱的用户,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会导致页面浏览异常,建议您升级浏览器版本或更换其他浏览器打开。

    香港银行界:香港市民信贷报告或遭财务公司转售获利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8-12-04 15:37:35 香港 银行界 江湖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8-12-04 15:37:35

    核心提示香港有中介公司收集市民资料 申请信贷报告后转售

      据香港《星岛日报》报道,香港环联网上查阅信贷报告服务被揭发存在严重漏洞,相关服务现在虽然已暂停,但有香港银行界消息透露,香港市民的信贷报告可能早已遭财务中介公司转售获利。

      据报道,香港银行界消息透露,有财务中介公司,看准身份认证过程简单,以促销电话形式,假借协助申请贷款,实质收集个人财务资料,以回答向环联申请个人信贷报告时要回答的身份证问题。当取得个人信贷报告后,以每份100至200元(港币,下同)出售给不同的机构,甚至作多次转售,一份信贷报告估计至少可赚超1000元。

      据熟识运作的业内人士称,这些中介公司非法获取客户信贷报告,运作已维持了8、9个月。由于市场对信贷报告的需求迫切,一份信贷报告往往会转售到10家或以上的电话促销公司、或直销贷款公司。

      每份信贷报告的市场价为100元至200元,即一份报告至少可以赚超1000元。该人士补充,现在市场上的促销电话,所掌握市民的资料越来越准确的原因,也正是市民的信贷报告外泄,不断被转售所致。

      环联如今与多家第三方平台都有合作,业内人士认为,本次环联事件出现不单是身份认证的技术问题,实际上环联与第三方平台合作,存在极大风险。该人士表示,第三方平台的背景不明,且不受任何监控,极有可能非法储存大量市民个人及贷款信息,再加上有中介公司利用保安漏洞冒认别人取得其信贷报告,客户在不知情下,个人信贷报告已遭转售获利。

      个人私隐专员公署对此表示,截止至3日下午5时,共收到7宗与环联事件的相关查询,并没有收到投诉。而金管局回复称,并没有收到与本次环联事件有关的投诉,对于事件也没有进一步评论。

      立法会金融界议员陈振英指出,环联网上查询信贷报告服务业务模式会造成漏洞,可使市民的个人信贷数据被人不当使用或出售来牟利,认为环联应研究如何改进业务模式,令市民的信贷数据不被滥用。

      陈振英称,环联所载有的个人信贷资料主要由银行及财务公司经客户同意下提供,认为环联应是服务有关金融机构及客户,其业务模式也应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而不应只为借着增加查阅信贷报告的交易量来赚取更多盈利,并罔顾市民的信贷数据可能会被滥用。

      为保障市民,陈振英建议市民最好还是经银行或有关金融机构来查阅信贷报告。他又认为,前车可鉴,拟建立助银行提升执行客户尽职审查效率的专业信息机构平台(KYCU)应由特区政府运营,下一阶段则利用电子身分证(eID)来核实个人身份。

    责任编辑:松崎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

    为你推荐

    收藏成功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