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端
    访问手机端
    官微
    访问官微

    搜索
    取消
    温馨提示:
    敬爱的用户,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会导致页面浏览异常,建议您升级浏览器版本或更换其他浏览器打开。

    打造中非投资合作市场化平台

    贾瑛瑛 来源:中国金融杂志 2018-09-10 10:04:01 中非 投资 江湖
    贾瑛瑛     来源:中国金融杂志     2018-09-10 10:04:01

    核心提示打造中非投资合作市场化平台——访中非发展基金董事长杨宝华

      编者按: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由来已久,特别是中非合作论坛成立18年来,双方务实合作取得显著成效,贸易往来日益密切,经济金融合作方式更趋多元化。今年9月初,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召开,将推动中非合作朝着更高水平迈进。对于我国金融业来说,如何在防控风险的基础上,加快非洲市场布局和业务发展,实现双方经济金融合作提质升级成为重要课题。本期专题约请多位专家,就中非经济金融合作的广阔前景进行深入探讨。

      记者:感谢您接受《中国金融》杂志的采访。成立中非发展基金是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中国政府宣布的对非务实合作的重要举措。您怎样看待中非发展基金在中非合作中的角色和定位?

      杨宝华:作为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重要成果之一,中非发展基金的成立弥补了中非贸易、工程承包等传统合作模式以外的空白,通过市场化方式服务中非可持续发展,为贯彻中国政府对非政策、巩固中非友谊、增进政治互信发挥了积极作用,中非发展基金既契合了中非共同发展、构建命运共同体的需要,也有力地对接和促进了这一进程,见证了中非合作的蓬勃发展。可以说,中非发展基金是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探索者和践行者。

      自2007年6月开业运营以来,中非发展基金把优质中国企业和非洲项目连接起来,在助力中非合作提质升级、支持非洲发展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良性发展,趟出了一条以市场化方式服务国家战略的路子。作为第一支专注于非洲的股权投资基金,中非发展基金也是中国海外投融资领域的一大创新,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发挥了先行先试作用。截至目前,中非发展基金投资项目分布在非洲36个国家,已决策金额超过46亿美元,可带动中国企业对非投资超过230亿美元,投资项目分布在产能合作、基础设施、农业民生、资源开发等领域,可增加非洲当地出口58亿美元、税收10亿美元,超过870万人受益,得到我国政府及南非、加纳、埃塞、马拉维等20多个非洲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的赞扬,是中非投资合作重要助推器和主力平台。

      记者:中非发展基金的运作与传统的对非优惠贷款有哪些不同?能否请您结合具体的案例,谈一谈对非投资模式的创新?

      杨宝华:不同于传统的对非优惠贷款,中非发展基金通过商业化运作,发展具有商业价值的企业或项目,为非洲工业化增加资金来源,并为当地带来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创造就业,增加出口和税收,培育非洲当地商业化和市场化运作能力。这种模式能激发非洲内生发展动力,是市场化方式服务中非合作的有效模式。中非发展基金“造血”式的对非投资不增加东道国债务负担,有效提升非洲自主发展能力,受到非洲政府和民众的欢迎。

      当前非洲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中国企业“走出去”也面临诸多挑战,对非投资需要不断创新。11年来,中非发展基金发挥平台优势和专业优势,积极探索创新适合中非合作特点的投资模式。

      举例来说,在基础设施领域,发起设立海外基础设施平台。非洲基础设施发展滞后,主要原因是缺乏具备融资条件的成熟项目。为破解基础设施发展瓶颈,培育具备融资条件的成熟项目,中非发展基金联合我国6家大型工程企业,发起设立“中国海外基础设施开发投资有限公司”,专注于基础设施前期开发,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海外基础设施开发平台。

      在产能合作领域,策划中国企业集群式“走出去”。非洲工业基础薄弱,产业上下游配套能力低,单体项目抗风险能力弱,难以形成竞争优势。为此,中非发展基金策划和支持具备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关系的制造业企业“集群式”投资,通过项目和产品之间的自成体系、自我配套,可有效克服当地工业基础薄弱、产业配套能力低的困难,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中非发展基金与天津泰达合作投资的埃及苏伊士经贸园区项目,已初步形成电器产业、纺织服装产业、石油装备等产业集群,带动本地就业近2000人,吸引对埃投资9.5亿美元。

      记者:“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对非投资带来了重大机遇。其中,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从实践情况来看,非洲基础设施建设面临哪些困难和障碍?中非发展基金在支持中非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做了哪些探索?

      杨宝华: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非洲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首先,投入严重不足。据世界银行估计,要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非洲每年用于基础设施的资金应达到1000亿美元,但每年的实际投资还不到这个规模的一半。其次,融资模式受限。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很多非洲国家负债空间收窄,基于传统主权或类主权提供支持的融资模式难以为继。在此背景下,以企业或项目为主体的新型商业融资模式的应用显得更加重要,但由于部分非洲国家对私人领域资本的怀疑和观望态度,以及各国金融机构基于风险的谨慎态度,新型融资模式难以快速推广。最后,缺乏前期投入。尽管国际及非洲多边组织在非洲规划了庞大的基础设施发展计划,但因缺乏项目前期开发的投入而很难落地。

      中非发展基金结合非洲基础设施特点和现状,积极探索创新,与中国企业共同推动中非基础设施合作。

      一是加大前期开发力度,培育具备融资条件的成熟项目。中非发展基金发起设立了中国海外基础设施开发投资有限公司,通过整合多家大型工程企业的技术资源和资金优势,把规划蓝图转化为可投资、可融资的成熟项目,为我国与非洲合作企业提供更多的项目来源,扩大了对非合作规模。目前重点推动的刚果(布)黑角经济特区等项目,已取得阶段性进展。

      二是积极构建公私合营(PPP)模式投资,合力促进非洲基础设施发展。中非发展基金联合招商局港口控股有限公司与世界第二大船运公司地中海航运公司合作投资多哥洛美集装箱港项目,通过与政府签署特许经营权协议,以PPP模式参与项目的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2017年港口服务11条航线、完成吞吐量88.1万标准箱,有力促进了西非地区贸易与物流发展。中非发展基金参与投资的加纳AWA航空公司,目前拥有6架飞机,即将引进第7架飞机,运营3条国内航线、4条西非区域航线,2017年运输客运量40.2万人次,有效服务加纳本国及西非区域的互联互通。

      三是产业链综合开发,解决基础设施有效投资不足的问题。基础设施投资具有投资金额大、公共性强、经济性较弱、政策依赖性强的特点,针对这一特点,中非发展基金统筹当地优势产业、相关行业联动开发投资,结合国别规划和当地产业发展规划,策划路、港、电等配套或相关产业的系统开发,优化基础设施项目财务可行性。

      四是融资融智,为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中非发展基金依托股东国家开发银行,将对非中长期贷款和股权投资结合起来,同时为企业在非基础设施领域投资提供规划、咨询、对接政府企业等方面提供融智支持,满足企业赴非投资全方位的需求。

      记者:产能合作是中非经济合作的一项重要抓手。您认为中国企业参与产能合作要注意哪些问题?中非发展基金在这一领域的成效如何?

      杨宝华:中国企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尤其是开展对非产能合作,需要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和诸多挑战。通过在非洲11年的投资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中国企业在参与产能合作的过程中,首先要深入了解东道国的法律法规、经商规则等投资环境,因地制宜推进产能合作。非洲大部分国家工业化程度偏低,产业配套不足,但法律法规相对健全,规则和标准普遍向欧美靠齐。中国企业推进产能合作,要充分了解当地法律法规、产业发展政策等要求,并且要根据产业、行业发展规律逐步培育市场,因地制宜推进产能合作。其次要对投资风险有科学的预判和评估,强化风险防控。对非产能合作项目普遍遇到当地产业政策变化频繁、外汇管制且汇率变动大、市场准入条件突变以及金融服务水平偏低等问题,项目可行性研究距离实际运营情况差距较大,企业难以实现预期经营目标。要注重对上述风险的认识,加强项目前期论证,做好防控措施。最后要融入当地,履行社会责任。对非产能合作的项目普遍是重资产项目,投资周期长,员工属地化比率高。中国企业要有扎根当地、致力于长期发展的打算,深入了解当地的社会文化和企业管理文化,注重环境保护,真正将产业发展融入和服务当地工业化发展。

      中非发展基金在推动中非产能合作方面先行先试,通过投资重点产能合作项目,服务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带动我国优质产能及装备、技术、标准走出去,加快非洲工业化进程。11年来,中非发展基金积极带动我国汽车、电器、机械、水泥、玻璃等优势产能赴非投资兴业,投资项目已形成6.85万辆中重型卡车、30万台空调、54万台冰箱、39万台电视、160万吨水泥的年产能。同时,中非发展基金还通过投资尼日利亚莱基经贸区、埃及苏伊士工业园区等项目,引导我国企业集群式“走出去”。目前,苏伊士园区项目已有70家企业入驻,累计吸引投资额9.5亿美元。

      记者:“一带一路”建设的“五通”中,民心相通同样非常重要。中非发展基金在促进人文交流和履行社会责任方面有哪些考量?

      杨宝华:中非发展基金在秉承支持中国企业对非投资使命,以市场化方式服务国家战略的同时,践行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真实亲诚”观念,坚持对非合作新型义利观,注重投资在当地产生的社会效益,同时加强与非洲国家的人文交流,引导当地民众对中国投资正确认知,推动中非合作互利共赢。

      一方面,中非发展基金通过投资项目促进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设立以来,我们坚持支持有实力、守信誉、形象好的中国企业对非投资。已投资支持四达非洲数字电视、南非传媒等文化项目落地非洲,促进中非人文交流。已决定投资的项目,总计可为当地增加出口58亿美元、税收10多亿美元,直接惠及870万当地民众。此外,不完全统计,相关项目还为所在社区提供9条公路(约500公里)、4所医院、9所学校等公用设施,这些投资带来的成效得到了非洲政府高层和社会各界的肯定。

      另一方面,发挥平台作用,联合有关政府机构、合作伙伴和社会力量,共同履行社会责任。中非发展基金与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建立合作机制,共同为中国在非投资企业颁发“社会责任奖”,合办企业社会责任杂志;中非发展基金联合中国企业、非洲在华留学生发起“携手中非你我他”主题活动,目前已与11家在非企业建立了境内外青年交流基地,搭建中非青年交流平台;2014年,中非发展基金代表国家开发银行向埃博拉疫情最严重的利比里亚、几内亚、塞拉利昂三国提供总计45万美元的专项捐款。

      记者:今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召开将赋予中非关系新的时代内涵。您怎样看待未来中非经济合作的方向和前景?中非发展基金将聚焦于哪些领域开展业务?

      杨宝华:自2000年至今,中非合作论坛作为中国和非洲国家开展集体对话、深化互利合作的重要渠道,已经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成效最好的南南合作平台。今年9月初中非领导人将再度聚首北京,共商中非友好合作大计,规划新时代合作蓝图,推进各领域的合作交流。我对中非经济合作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非洲始终是中国外交的重要优先方向。在中非双方共同努力下,中非关系取得长足发展,中非关系定位由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当前国际形势深刻变化,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的碰撞日益加剧,进一步加强和巩固中非友好合作关系符合中非双方的共同利益,也是中国长期坚持的战略选择。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为中非投资合作指明了方向。中非发展基金将发挥自身优势,聚焦产能合作以及与之相关的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进一步加大对非投资支持力度。一是在公路、铁路、区域航空、港口以及电力等基础设施领域,加大前期项目开发力度。二是发挥平台作用,推动优势产业和优质企业集群式、上下游全产业链配套走向非洲,形成规模效应。三是与有实力的中国农业生产及加工企业合作,支持非洲农业开发,由初级产品出口向增加附加值的深加工产业链延伸,提升当地农产品的价值。四是结合非洲各国政策,支持民生领域的合作,探索对具备商业价值的非洲医疗卫生、教育培训以及民生改善项目进行投资。

      中非发展基金将继续深耕细作,在巩固中非传统合作和满足非洲发展需求的同时,通过开发性金融手段推进中非经贸合作由“贸易主导型”向“投资主导型”发展变化,引导对非投资提质升级,助力非洲经济实现结构转型,把中国的发展同非洲的发展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从根本上促进非洲国家实现可持续增长,推动实现中非之间的合作共赢和共同发展。

    责任编辑:松崎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

    为你推荐

    收藏成功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