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端
    访问手机端
    官微
    访问官微

    搜索
    取消
    温馨提示:
    敬爱的用户,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会导致页面浏览异常,建议您升级浏览器版本或更换其他浏览器打开。

    新一代“零售银行”崛起 ——中国商业银行的转型模式思考

    来源:证券时报 2018-07-13 08:24:31 零售 平安银行 银行动态
         来源:证券时报     2018-07-13 08:24:31

    核心提示能同时将金融和互联网两张牌打好,并喷薄而出的“智能化零售银行”模式,颇值得研究。

      微妙。

      或许是描述当下中国银行业所处发展时点的一个最好形容词。

      在整体经济下行、宏观去杠杆和监管肃清等多重压力下,力求触底反弹的中国银行业,几乎无一例外的都在进行艰难的行业转型。尽管行之不易,但渐露曙光。

      从目前我们对银行业整体情况观察看,无论是国有大行,还是股份制银行、城商行,自上而下,几乎多将大零售和金融科技作为这两年的主要转型方向。一方面,银行业皆认可“得零售者得天下”,大力布局零售转型;另一方面,金融科技成为银行零售转型的有力抓手,两者相得益彰。

      此背景下,随着转型的逐步深入,一批新一代“零售银行”开始崛起。其中,能同时将金融和互联网两张牌打好,并喷薄而出的“智能化零售银行”模式,颇值得研究。

      新一代“零售银行”开始崛起

      从数据表现来看,银行业似乎已经告别最艰难的岁月:2017年,41家上市银行全年实现净利润比2016年度增长5.1%,实现了1.42个百分点的上升。不仅如此,在取得业绩增长的同时,上市银行的不良率也从2016年末的1.65%下降至1.55%。在经济增长尚未迎来实际拐点的当下,这样的成就取得,实属不易。

      不过,随着经济周期步入下行通道,弱化经济增长增速目标,金融监管加强,管住货币和信贷总闸口等因素一起袭来,意味着以往靠规模快速扩张获得盈利、业务对象首选对公客户的商业银行模式已难为继,银行传统资本密集型经营方式在新时代已步履维艰。更严重的是,一系列新兴科技在商业和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对依靠信息不对称和价值时空错位盈利的银行业根基,更造成根本挑战。

      鉴于此,过去几年来,可以陆续看到不少眼光前瞻、战略布局卡位较前的银行,均在积极谋求结构转型,而向零售银行转型,成为未来发展的长期趋势。分析这背后的原因可见,首先,目前银行负债成本高企,易上难下,此种情况下,银行零售存款变得弥足珍贵;其次,在负债成本高企的背景下,银行只有寻觅高收益资产才能与之匹配。除大行外,其他银行以其成本难以支持做对公业务,零售成为转型方向;更重要的是,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转型,居民消费的兴起将是大势所趋,银行消费信贷、信用卡,乃至投资理财均具广阔发展空间;第四,从技术上来讲,大数据和金融科技的发展,使得以往难以批量化的零售业务得以大规模批量进行,加之大数据信息的收集整理,极大改善了银行零售方面的风控。

      十几年前,在业界的记忆里,唯有招商银行可称之为“零售银行”,而时至今日,随着各家银行积极补上零售短板,已有一批银行提出向零售转型的发展战略,它们成为新一代“零售银行”崛起的中坚力量。相较而言,在这个新兴群体里,将新零售与金融科技紧密结合、并经过深刻改造的平安银行新零售模式,值得探讨。

      独树一帜的新零售模式

      行业往零售转型是大势所趋,作为较早布局零售业务转型的股份制银行代表,平安银行的转型成果,无疑令人瞩目。

      事实上,平安银行零售转型是基于对“互联网+”时代背景和自身资源禀赋考量下的“背水一战”,但从一年多的发展实践看,其零售转型的战略清晰度和战术成熟度,皆超市场预期。

      对其新零售模式详加分析可见,其特点之一是,战略层面转型态度坚决,定位明确。 2016年下半年,平安银行迎来新一届董事会。随即,新的高管团队提出“科技引领、零售突破、对公做精”的战略方针,拉开了向零售全面转型的大幕,并坚定推进转型。在2017年股东大会上,平安银行又明确提出打造领先的智能化零售银行,向零售银行全面转型,对公和同业协同发展。

      特点之二,零售转型战术成熟。这场转型战役,首先是信用卡、汽车金融、新一贷(消费金融)三大零售产品尖兵“三箭齐发”。之所以如此布局,自然有其深意。比如,信用卡可快速获取客户流量并建立,协同银行零售打造账户能力;新一贷可抓住消费金融市场快速发展机遇,通过差异化地富裕“深耕”和中产下沉,服务更广阔的客群;汽融贷则可继续在汽车金融领域保持先优势。从数据看,三大产品尖兵推动了平安银行零售资产规模稳步增长,目前,零售营收利润占全行比分别提升至44%及68%。

      特点之三,是加大对集团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充分发挥集团的客群优势和综合金融优势。从模式看,平安银行零售转型战术中最直接、也最富成效的一点,是从以往的“坐金山”到现在的“挖金山”。由于与集团的联动大大加强,平安银行各项零售业务借助集团的营销渠道迅速突破,来自集团综合化贡献占比达到40%—50%。

      一组可供参考的数据是,平安集团拥有完善的产品体系(牌照齐全)、广泛的销售网络(130 万个险代理人)、充足的客户资源(个人客户数1.5 亿人,互联网用户数4.3 亿人)和领先的后援平台。而且,不容忽视的还有,平安集团在大数据、金融云和人工智能方面,都拥有相当的技术积累。

      特点之四,转型不只靠战略战术,还得靠执行力。引人注意的是,在此次向零售转型中,平安银行的执行强度和效率远胜以往,增量资源几乎100%投入零售业务。围绕零售转型的战略方针,制定了零售“1-2-3-4”落地实施路径并坚定执行,零售转型成果明显。

      从定量角度来看,目前平安银行的零售整体收入、利润、贷款额度、存款增速、客户数增长等指标均实现了快速增加。数据之外,整体线上科技能力的增强、月活提升、用户对平台黏性的提升、科技在零售场景的应用等各方面的提升和革新,亦很显著。

      打造“不一样”的智能银行

      与不少商业银行单纯向零售银行转型不同的是,平安银行零售转型,同时还有另一个终极武器————金融科技。

      为了加速让金融科技落地,据了解,平安银行组建了一个多达2100人的零售专属IT团队。有了专业、实干、有凝聚力的核心团队,平安银行零售转型因此有了强劲的火车头。

      经过一年多的快速推进,从平安银行内部了解到的信息显示,经科技引领,以及拥抱人工智能、生物识别、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前沿科技,平安银行已迈入智能化零售银行3.0 阶段。这是什么概念?大致可解读为,平安银行已构筑以客户为中心,打造融合口袋银行APP和零售智能新门店、呈现“综合化、场景化、智能化、个性化”特征的金融新零售模式————即成为OMO(线上线下融合),“金融+互联网”的智能化零售银行。

      从线上看,平安银行已经推动原有的手机银行、直销银行及信用卡三大渠道APP整合, 2017年8月上线了全新的平安口袋银行4.0版本。这一版本集合了贷款、理财、信用卡、支付等业务功能,还引入寿险、产险、养老险、证券、期货、资管、信托等集团子公司的产品与服务,目的在于连接客户的生活、消费、金融场景,并成为零售获客的重要入口。

      从线下看,平安银行推出了纯零售网点“智能门店”。在“智能门店”,客户可以一站式办理银行零售业务以及综合金融业务。通过自主开发口袋银行家APP等各类移动智能管理平台,与口袋银行APP等平台相呼应,“智能门店”为客户提供出“综合化、场景化、智能化、个性化”四化服务,让银行更懂客户。

      颇为耐人寻味的是,线上APP整合、线下一站式办理,用科技提升效率增加新客户的模式,只是平安银行的一个方面考虑。平安银行客户数现有7000万,假设涵盖6000万个家庭,则已覆盖2亿人,已覆盖了足够多的人群。但平安银行做零售业务的思路,不只是追求增加新客户,而是要把存量客户的需求全面挖掘。

      这,或许是金融科技助力零售业务发展的另一个“王道”。

      据了解,平安银行在智能化零售银行打造中更注重“软件”,即人员作业模式的改变,通过线上线下结合,从提供金融服务开始,最终让客户获得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让他们成为黏性客户。

      过去的一年,平安银行通过深挖平安集团优质个人客户资源,除通过产品、服务外,还以客户推荐客户形式进行迁徙转化,将银行账户能力通过插件、接口等技术手段与平安好医生、汽车之家等集团下其他各线上平台的场景、流量进行结合、形成互补。这一思路,正契合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2016年所提的“金融管家+生活助手”定位。

      随着转型的逐步深入,金融牌照齐全、海量金融数据、资金实力强等银行实力与互联网思维相结合,平安银行正逐步成长为金融+互联网的智能化零售银行,其独有的综合金融和金融科技优势将助力发展进入新一轮爆发期。

      几年的砥砺前行,平安银行构筑的智能化零售银行模式,或值得银行同业,细加研究。

    责任编辑:晓丽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

    为你推荐

    猜你喜欢

    收藏成功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