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生银行风险管理与质量监控部邢乃千
5月4日,由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主办的“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青年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主题为“新时代、新银行、新民企”。和讯银行对论坛进行全程图文报道。在专题研讨会环节,中国民生银行风险管理与质量监控部邢乃千发表主题为“新时代下普惠金融对小微企业金融支持研究”演讲。
以下为嘉宾发言全文:
邢乃千: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我是邢乃千,来自民生银行资产管理与质量监控部,我主要聚焦于村镇银行对小微企业支持,首先我们了解一下普惠金融。被称为包容性金融,最早由联合国于2005年提出,其基本含义是:能够以可负担的成本、有效、全方位地位所有社会成员提供金融服务。世界各国正积极将普惠金融发展战略纳入国家金融战略中,并认为其是促进经济增长、减少贫困的关键。
从国际实践来看,围绕通过金融措施解决低收入群体脱贫问题,进行过较长时间的探索。在这一探索过程中,从最初的政策性贷款的失败,到局部地区公益性小额贷款的成功,再到全球微型金融机构(MFIS)的商业化发展,最终产生了构建普惠金融体系的设想。由此,普惠金融的产生,经历了从小额信贷到微型金融,再到普惠金融的一个历程。我们来看一下这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小额信贷阶段。一般认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代表性事件是孟加拉乡村银行、在拉美地区的自主创业妇女协会银行(Self-Employed Women’s Association Bank)、在印度的小额贷款实践等。
第二阶段是微型金融阶段。在20世纪80-90年代,实践者发现,贫困和低收入人口在信贷之外还需要其他金融服务,如存款、保险和汇款,是小额信贷内容的丰富和发展。比较著名或有代表性的是孟加拉的格莱珉银行(也称乡村银行),玻利维亚阳光银行模式、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乡村信贷部模式、印度的自助小组—银行联结模式、国际社区资助资金会—村庄银行(FINCA-VB)模式。
第三阶段:普惠金融阶段。可以看作是小额信贷、微型金融的产生,仍然无法完全适应实践中对贫困与低收入人口金融服务需求的认识,普惠金融应运而生。第一,可持续性,对供需双方来说金融机构能够盈利,社会成员能够负担得起;第二,公平性,为所有的社会成员提供服务;第三,创新性,为让每个人都获得金融服务,应在政府相关机构、金融体系内进行制度、机构和产品等方面的创新。
我国也一直致力于发展普惠金融事业,并将普惠金融事业上升到一个国家战略的高度,大家来看几个关键时点。首先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发展普惠金融”的国家战略,标志着我国普惠金融发展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金融体制改革被赋予了更加广泛、深刻的内涵。
2015年10月,党的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再次强调发展普惠金融,明确要求加强对小微企业、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金融服务。11月,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5)》。
2016年将普惠金融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意味着中国将高度重视对普惠金融体系的推行并促进其可持续性发展。
新时代下,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金融工作的重要思想,坚定不移地推动我国普惠金融理论发展、实践丰富,为社会主义事业奠定坚实基础。
为什么要设立村镇银行?背景是什么?刚刚郑行长说我小微企业大部分是民营企业,而目前在我国这些民营企业,特别是服务型,生产加工型,贸易型小微企业大部分都分布在县和农村地区,由于小微企业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就是说规模比较小,他们抵抗风险能力比较弱,他们抵质押不足,农村征信记录不完善问题,贷款需求存在着时间急,周期短,频率额度小等特点,导致他们无法在传统金融机构获得贷款,针对上述问题国家进一步释放农村和县域地区金融活力,提高金融供给,银监会也适度放宽农村银行业机构准入条件,这个时期村镇银行应运而生。2007年3月,我国第一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成立。
大家看一组之数据。截至2016年末,全国共组建村镇银行1519家,县市覆盖67%;全国已组建村镇银行资产总额12377亿元,负债总额9835亿元。
湖北、辽宁、江苏、吉林等10省已实现了县域全覆盖,山东、安徽、浙江省县域覆盖率超过90%。中西部共组建村镇银行980家,占村镇银行总数的64.5%,增加了对偏远地区的金融服务。累计向352万户农户和小微企业发放贷款580万笔,累计发放贷款金额已达到3万亿元。
从上述的数据可以看出村镇银行经过近10年每年加大对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力度,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增强小微企业便利性可获得性也践行了普惠金融的一个内涵。
那么在实践过程当中很多商业银行作为主办行也依托自己对小微企业的服务经验,那么致力于帮助村镇银行来提供对小微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资金支持和服务,今天我主要是想介绍以民生银行作为主帮行成立的民生村镇银行为例。
民生银行从2008年起设立了第一家村镇银行-彭州民生村镇银行以来,经过近10年的发展,截至2017年底,民生银行已在15个省、市的29个县市发起设立29家民生村镇银行。截至2017年末,29家村镇银行存款余额308亿元,贷款余额182亿元。
民生村镇银行通过不断的产品创新、融资模式创新、风险管理创新、信息技术手段创新等方式,在实体经济持续下行和银行业不良贷款居高不下的双重压力下,将服务县域经济和小微企业等作为自身发展的使命,不断丰富县域及农村地区本土化产品类型,持续加大对小微贷款的投放,走出了一条差异化、特色化之路。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产品类型的创新,民生银行作为小微企业领军银行,一直将小微企业服务经验输送给民生村镇银行,民生作为小微金融的领军银行,向民生村镇银行输出小微企业服务经验。从强抵押担保物的抵质押类产品,到引入政府、商会及协会、担保公司等增信的弱担保模式产品,引领和带动同行业的发展和竞争:
我们来看几个例子:厦门翔安村镇银行发放“胡萝卜贷”和“虾苗贷”。
安徽池州贵池村镇银行推行互助合作基金授信模式。
天长民生村镇银行开发以农村集体资产股权和承包土地经营权为抵押及担保的产品。
安溪民生村镇银行重点开发区域特色产业集群、产业链中的优质微型和小型客户群。
第二个是融资模式的创新。通过创新融资模式,运用小微企业征信记录、现金流、订单记录等,探索有效的“圈链”模式;与当地政府、监管机构、小微企业商会、农村专业合作社等合作,弱化抵押。
安徽贵池村镇银行在风险可的前提下探索弱担保贷款:控城区推出“林权抵押贷款”“公务员担保+互保”;农村地区针对性推出“中心企业+农户”“公务员担保+互保”的模式。
第三个是风险管理的创新,这是一个生命线,那么在民生村镇银行通过贷款授信模式由单个模式”向“批量模式”转变;
优化授信审批流程,提升审批效率并严格把控风险;
优化贷款流程,为小微企业提供便捷服务;
加强过程控制,严把授信风险;
强化贷后管理和风险预警信息排查;
培训风险文化,加强内控管理。
刚才讲了一些我们的管理实践,在新时代下村镇银行扶植小微企业有几个方面问题:
第一社会认知度不足,村镇银行成立时间较短,容易引发村镇银行无法受到当地居民信誉,信誉度不高,导致村之银行基础难的问题,影响了可持续服务。
第二个村镇银行服务和产品较为单一,主要集中为储蓄和小额贷款产品。产品创新机制乏力,同质化程度高,缺少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产品。
第三个是人才匮乏且培训不足:村镇银行地处偏远或经济发展程度较低的地区,难以吸引到学历、素质较高的员工;除部分有经验的员工外,岗位人员配备不足、素质不高,多数缺少银行从业经验,培训力度有所欠缺;
由于村镇银行员工的工资待遇和职业发展前景较差,村镇银行人员流动性较大。
最后我有几方面的建议,第一是深耕当地区域特色,坚持做小做微做特色,第二个不断创新产品服务,提升满意度,满足国家政策导向和地缘人员特点,关注土地流转平台,仓储物流等推出适合小微企业的产品。完善村镇银行治理架构,进一步厘清村镇银行管理责权,实现动态化管理:
加强风险管控,确保可持续发展,这是有四点:第一不断健全风险管理体系,满足风险管理独立性。第二强化信贷业务的督导和检查;第三借助大数据和挖掘技术的运用,创新风险管控模式;第四强化审计和问责,提高村镇银行人员违规成本。
责任编辑:方杰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