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员 杨涛
在近日召开的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上,招商银行原行长马蔚华表示,“金融科技企业和传统金融,不是他们互相谁把谁灭了的问题,也灭不了,而是他们之间的相互交融,优势互补,我觉得这个是银行未来非常广阔的前景。”
就全球来看,金融科技浪潮已经扑面而来,无论是质疑者,还是鼓吹者,都不能否认主流金融体系、监管者、学者,都必须重新审视这场技术从后台到中前台的变革。
在我国,党的十九大报告里强调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带来的巨大影响。同时,当前金融领域也面临新技术的冲击,金融科技受到各方关注。我们认为,新技术已经成为影响下一步我国经济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无论在全球还是我国,未来金融科技发展变革当中,可能有如下主要趋势变化。一是技术分化、标准化、挤出劣币。技术对金融业的影响将一定程度上会出现适度的分化,同时技术本身也需要予以甄别、规范和落地,尤其在金融领域应用时,需进一步推动技术的标准化,同时摒除各类“伪技术”。
二是从长远来看,金融科技的业务与功能成为分类抓手,而非主体视角。如按照巴塞尔委员会(BCBS)的分类方法,金融科技活动主要分为支付结算、存贷款与资本筹集、投资管理、市场设施(包括分布式账户)四类。因为技术已经模糊了金融“是什么”的边界,而更好着眼于金融“做什么”。
三是主流金融机构的金融科技应用全面提升。从全球来看,主流金融机构一旦“大象转身”,不断转变发展理念,将在整个金融科技应用中具有更重要的地位。其中,以银行科技与保险科技作为典型代表。其中,或许10年之后,现有的银行形态已经转变为完全的移动端APP。
四是金融科技应用企业更受支持和鼓励。按照整个监管的方向来看,金融技术应用方案的提供者更受政策鼓励,其中或将出现一批全新的“独角兽”。同时,现有互联网金融巨头面临“向左走,向右走”挑战,最大的难点,是其技术基础设施的提供,能否保障“准公共性”。
五是类金融需要明确定位,“老老实实”。一些利用新技术的类金融领域,如P2P、众筹、现金贷,从长远来看需要安于小额补充的地位。一方面因为监管环境的导向;另一方面,从全球来看这些领域都是小而美的补充。
六是科技支持风险防范与金融安全将成为最重要的蓝海之一。考虑到全球都进入大大小小的危机波动愈加频繁的时期,未来五到十年,结合新技术的智能风控时代将逐渐来临,在这一领域会诞生越来越多新主体、新模式与新产品。
七是新兴产业链金融创新会体现天时地利人和。金融科技影响将从C端逐渐延伸到B端,其中新技术、新产业、新金融叠加在一起,使得产业金融(产融结合)生态建设成为重要着力点。
八是金融科技冲击更多地向基础设施进行下沉。比如从全球来看,支付清算体系是金融市场的基础设施,近年来伴随技术产生重大变革。此外,能否对信息、信用的基础设施,以及会计、律师、反洗钱、经济鉴证类中介产生影响,决定了未来金融科技的土壤质量。
九是移动场景时代的大势不可阻挡。移动端的用户飞速增长的趋势在我国非常突出,这意味着未来最终着眼于C端的所有服务场景,其生命力都在往移动端进行转移。过去基于线下的固定场景和PC互联网时代的场景,某种程度上都会遭遇重大挑战。
十是金融的严监管将成为常态化。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兴起早期,各国监管部门都对其提供了“观察期”,随着监管对金融科技看得越来越清楚,严监管肯定会常态化。P2P网贷的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当前的数字货币与区块链也不会长期处于“飞地”。
责任编辑:晓丽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