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会对于银行账面的不良贷款监管越来越严,近期曝的几宗数额巨大的银行时间都让人质疑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是否远比表面多。北京商报之前也有关于银行“挪腾”不良贷款的报道,银行这些做法无非是想让账面好看一点。
银行在处置不良资产中有哪些措施是“偏门”?
1.直接续贷或者违规授信。企业无法偿还届期贷款,银行为了减少账面不良资产率,采用给该企业续贷的方式,或者直接违规授信给企业企业,空壳企业,使得贷款企业用续贷来还贷,或者授信企业分担银行的不良贷款。这种方式表面上看起来“降低了”银行账面的不良资产率,实际上不过是将不良贷款风险后移或者暂时压制,续贷企业在之前已经出现偿贷危机,续贷不过是雪上加霜,治标不治本,违规授信给空壳企业,更是只会给银行带来更大的风险而已。
2.向授信企业“拆借”。银行将授信客户里面,信用较好的客户的资产直接或者间接“借走”,用来补无法还贷的授信企业的窟窿。因前者在银行也有贷款,即便是出现这种情况,也无法依照正常途径要求银行撤销或者拒绝"借款",至于变相转嫁到企业之间的借款是否能够清偿,银行自己是不承担的。
3.表内变表外。银行将不良资产通过信托渠道出表,发行资产管理,然后再回购该类资产,从表内业务到表外,借此掩盖银行的表内不良资产。行业内也成为“抽屉协议”、“假出表”。银监会《关于规范银信类业务的通知》中明确强调,银行不能采取这种或者类似方式逃避监管。
银监会在整治银行业的工作一直在持续推进,银行在处理不良资产中,从信贷审查到后期处理,都应当透明合规,资产质量也会大幅提高。靠"拆东墙补西墙"或者私下"挪腾"来降低账面不良资产率,不是明智之举。
责任编辑:方杰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