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端
    访问手机端
    官微
    访问官微

    搜索
    取消
    温馨提示:
    敬爱的用户,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会导致页面浏览异常,建议您升级浏览器版本或更换其他浏览器打开。

    银行从业人员:从银行股集体上涨看中国经济的未来

    康宁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2018-01-31 09:00:11 银行股 银行动态
    康宁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2018-01-31 09:00:11

    核心提示银行股迎来了多年不见的普遍上涨,工、农、建这样的股市庞然大物还创下了历史新高

      这个冬天是一个格外寒冷的冬天,然而银行股却迎来了多年不见的普遍上涨,工、农、建这样的股市庞然大物还创下了历史新高。

      银行股集体上涨的原因是挣钱更容易了吗?答案显然不是这样。在当前中国经济政策顶层设计的“三大攻坚战”中,“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位列第一,可以预见整个金融行业接下来仍然要把“去杠杆”作为首要任务。

      5年前的银行业比现在更容易,2013年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还曾这样痛批银行暴利,“即使将银行行长换成小狗,银行也照样能赚钱”。形成鲜明反差的是,痛批银行暴利的时期却没什么人愿意买银行股票,现在风险暴露却迎来银行股集体上涨。

      为了准确回顾这段关于银行股价高低的历史,这里需要了解一个名为“市盈率”的概念,就是企业在股市的总价值是银行每年盈利的多少倍。假设某家上市公司每年能盈利1亿元,那么这家公司的股票总价值显然应该是1亿元的若干倍,否则人家自己每年挣的钱都够把自己买回去了。

      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微信和淘宝,这两个家喻户晓的互联网产品背后的公司分别是在中国香港上市的腾讯和在美国上市的阿里巴巴,它们俩现在的市盈率都在90倍左右,也就是说公司的价值是每年盈利的90倍。

      那么中国的银行市盈率是多少呢?在2013年,规模最大的工商银行以及零售业务最强的招商银行,市盈率只在5倍上下。现在2018年这波银行股普遍上涨之后,工商银行的市盈率只是8倍左右,招商银行的市盈率也才10倍出头。

      股市是一个非常看重未来预期的市场。腾讯和阿里巴巴的市盈率虽高,却未必代表此时的股价高。银行在5年前被批评“暴利”,然而经济周期之下银行不可能永远顺风顺水,当时看起来放贷款是躺着挣钱,可贷款要收不回来就要连本带利赔进去。

      2013年时银行的普遍低市盈率未必是不理智,不能只看当下挣多少钱,还要看未来有可能赔多少钱。

      单看银行股上涨这件事,与其说是现在上涨很奇怪,不如说过去5年价格始终那么低才是真奇怪。那么能不能说这是不足为奇的价值回归呢?从股市中的投资法则看,可以认为市盈率只是恢复到正常水平。

      恰逢2018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国的银行业在这段时间中经历了变革。这轮银行业的起起落落,已经是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的历史,现在需要面对的困难与前几次相比实在算不上艰难。

      中国GDP总量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不过是2011年才发生的事情,现在已经是日本的3倍多了。尽管GDP规模不能代表所有,但一个国家的基础设施、医疗教育、综合国力等仍然与GDP密切相关。

      同样来自十九大报告的定位,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就是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银行业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会在化解风险的过程中暴露出过去几年积累的隐患,但同时也会是这场攻坚战的受益者,原因当然是中国这样巨大的GDP体量需要一大批优秀的企业才能支撑。

      例如现在已经无处不在的二维码支付,有人认为这是银行不思进取的结果。可当我们仔细观察中国移动支付全球领先这个结果,基础工作是大部分中国人有可以绑定手机的银行卡,以及这些来自不同银行的卡片可以在统一的标准下连通起来。

      银联诞生于2002年,不过比支付宝早了两年而已,当时要解决的问题是让老百姓从存折换成能刷卡消费的银联卡。在这十几年里,并不是支付宝和微信独自完成了领先世界的移动支付体系,也要靠银行和银联很快补上了发达国家已经发展几十年的银行卡体系。

      在互联网企业的刺激之下,同样在激发银行向更高水平发展,实际上中国银行业手机APP的方便程度也已经普遍超过发达国家的银行。如果没有积累补课与弯道超车并存的发展阶段,说不定现在还继续用存折付款。

      总而言之,回首过去已经克服的种种困难,我们仍然可以乐观地认为未来会越来越好。无论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还是发展模式从求量到求质,都会给包括银行在内的企业带来新的价值增长。这种乐观未必能立刻反映在股市和银行的股价里,但迟早会给出一个包括未来预期在内的合理价格。

      (作者为银行业从业人员)

    责任编辑:方杰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

    为你推荐

    猜你喜欢

    收藏成功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