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十三五”规划重要的一年,定调坚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改革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制、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之际,各新金融企业纷纷抓紧制定新阶段的发展战略和远景规划,把握新趋势、找准新方向、确定新定位,对各新金融行业而言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12月21日,由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中国互联网金融三十人论坛(CIF30)、国培机构主办的“2018中关村互联网金融论坛暨第五届普惠金融论坛”在北京香格里拉大酒店成功举办。本次大会以“智能金融,开创金融服务新时代”为主题,广邀中国人民银行、工信部中小企业局、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等相关主管机构领导及金融科技、互联网金融与小微金融等领域的企业高管和相关领域学者专家,共同探讨智能金融的现实与未来,为金融科技、互联网金融、小微金融与传统金融机构的深耕细作、战略转型和创新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前沿分析。
本届论坛由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张羽主持,全国政协委员、南南合作金融中心主席、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原副主席蔡鄂生,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副局长(正局长级)秦志辉,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主任助理孙凌,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李长萍分别致辞。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贾康,蚂蚁金服首席战略官陈龙,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前所长、大成基金副总经理兼首席经济学家、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互联网股权融资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姚余栋,京东金融总法律顾问、京东金融研究院负责人刘志坚,小米公司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小米金融业务负责人洪锋,华软资本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副理事长、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王广宇,小赢科技总裁成少勇,铜板街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何俊分别做主题演讲。同时,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院长刘勇发布《中国金融科技与小微金融竞争力报告(2018)》。
全国政协委员、南南合作金融中心主席、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原副主席蔡鄂生在致辞中提到新时代下,金融服务要更加注重防范风险、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促进经济发展由高增长向高质量转变。稳中求进是金融发展的基调,金融监管是现代金融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金融一线机构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基础将助力现代金融体系建设。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副局长(正局长级)秦志辉提到智能金融的发展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金融科技为核心要素,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带来了体制机制、商业模式的创新。智能金融通过信息和技术平台的资金汇集、信息分享、信用塑造和价格发现等功能,实现比传统金融更高的资金融通效率,使得金融服务更加个性化、智慧化,使很多小微初创企业和创业者的融资需求得以满足。最后,他提出智能金融的发展要牢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始终要把握以增强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和便利性为使命;二是始终要把握以加强风险防控为根本;三是始终要把握以生态环境优化,实现多方共赢为目的。
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主任助理孙凌提到中关村作为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目前唯一的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是我国创新创业最为活跃的区域,科技要素和金融要素相对富集,具有发展金融科技的先天优势。同时,她指出中关村积极支持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金融引领发展,通过吸引互联网金融企业聚集、支持互联网金融基础设施或平台建设、推动金融科技企业前沿技术示范应用、支持企业获得金融业务资格等方式,不断优化新金融服务体系。最后,她针对中关村未来工作的开展,发表如下观点:一是推进金融科技创新创业企业培育体系建设。二是促进金融科技和信用评价深度结合。三是打造金融科技创新高地。打造智能金融产业,促进普惠金融的发展。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李长萍提到海淀聚集了最广泛的科技创新资源,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争取率先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学城。同时,她指出金融和科技的充分融合是未来金融发展的主流趋势,也是构建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动力。下一步,海淀区将围绕首都城市功能定位,进一步发挥科技金融的优势,加强产业培育,优化产业布局,发展金融科技,促进金融普惠。
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贾康认为智能金融最终应该体现为金融功能的进一步提升。智能金融利用技术拓展了商业性金融的边界,但是政策性金融的配套支持在行业发展中依然会起到关键作用。同时,他提出智能金融会带来诸多风险,如何把创新的正面效应最大化并使其处于风险可控的状态,并把这个发展过程落到以人为本的共享发展的归宿上十分关键。最后,他认为在智能金融创新发展中,应该反复把握好发展中规范与规范中发展的理性权衡点,落实审慎包容的监管原则。
蚂蚁金服首席战略官陈龙作“从金融发展史看进化之道”主题演讲。他提出了金融的两大发展之道分别是评判金融的标准不是消灭风险而是经营和监管风险;另外就是,经营和监管风险的本质是以风险为本,让适当的人承担风险和收益。他指出在思考金融创新、金融发展之道的时候,应该树立正确的以“风险为本”的金融观。评判金融的有效性不在于风险的大小,而在于它能否有效服务实体经济,伴随实体经济而进化。金融有道,这个道不在于消灭风险,而是如何理解、评判、经营,以及监管风险。
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院长刘勇发布《中国金融科技与小微金融竞争力报告(2018)》。他在详细介绍报告各部分内容的基础上,提出未来金融科技行业发展十大趋势,分别是第一,金融监管趋严,行业走向合规。第二,牌照化管理将成为金融科技的常态,行业准入门槛大幅提高。第三,人工智能在金融科技行业的发展中日益凸显,金融智能化势不可挡。第四,金融科技应出海潮东南亚市场也会成为一个竞争高地。第五,金融风险意识增强,金融基础设施成为行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第六,监管科技成为平衡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的重要的一个突破点。第七,智能投顾开启资产管理新时代,或将成为金融科技的又一风口。第八,网络小贷也会迎来一轮新的洗牌潮。在发展过程中很多的有一些条件,方方面面。第九,供应链上升到国家战略,供应链金融将会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第十,科技与保险的深度融合,保险科技引领保险业的改革。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前所长、大成基金副总经理兼首席经济学家、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互联网股权融资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姚余栋呼吁修改完善《证券法》中“小额公开发行注册豁免”的条例,尽快发展股权众筹行业。他提到,目前创新性小微企业仍然面临融资难的问题,而这个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银行、PE等现有金融机构的支持,更需要创新性金融机构特别是股权众筹行业的大力支持。股权众筹作为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普惠金融的实现有重大作用。最后,他提出防范股权众筹的风险同样重要,并提出行业发展的十大不准:1、不得发布虚假标的。2、不能自筹。3、不得明股实债或者变相乱集资。4、不得进行虚假陈述和误导性宣传。5、不得归集资金设立资金池,要严格落实客户资金第三方存管。6、不得非法集资。7、不得吸收公众存款。8、不得向不合格的投资人开展股权众筹业务。9、不得向投资人提供担保或者承诺投资收益。10、未经登记不得开展私募。
京东金融总法律顾问,京东金融研究院负责人刘志坚指出现代金融有两个特点:一是金融要能够促进整个实体经济高质量的发展,二是普惠的价值在于在低成本的前提下实现金融服务的广泛性。同时,他认为实现现代金融核心驱动力在于技术,而制度保障在促进行业规范发展方面也将起到重要作用。在提及无界金融时,他提出无界金融有两大内涵,分别是数字化和场景化。而数字化和场景化将更好地服务中小微企业和三农。
小米公司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小米金融业务负责人洪锋提到小米依托智能硬件、新零售、互联网三大业务版块,实现对供应商、消费者等的数据的精准把握,从而开展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及小额信贷等金融服务。
华软资本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王广宇围绕主题“金融科技如何赋能新实体经济”分享了三个观点。第一,金融科技处于加速融合的阶段。技术可以为行业加速,但更重要的是技术与金融的深度融合。另外,随着过去三十年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铺垫,今天的金融科技已经到了一个可能具备爆发增长的当口。第二,智能金融更大的意义在于赋能。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包容式的金融服务,推动科学技术领域的创新和实践,是智能金融的价值所在。第三,新实体经济代表了中国经济的未来。金融科技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促进金融要素服务新实体经济方面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最后,他指出金融科技不仅可以帮助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也可以在精准扶贫、污染防治和绿色金融等方面做出更多的尝试。
小赢科技总裁成少勇指出中国的消费金融市场巨大,传统金融具有服务成本高、有效覆盖面窄、信息不对称、风险管理难等问题,小赢科技凭借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模型构建能力,进行人群细分与客户需求锁定,最终为客户提供科技化解决方案。最后,他认为AI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能解决一些问题,AI在整个风控流程里十分重要,AI的最佳应用的结果是大大提高每个环节的效率。
铜板街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何俊作“属于金融消费者的科技时代”主题演讲。他指出新金融文明的特征是以客户为中心依托各种场景来提供个性化的服务。科技可以带给消费者极致的生活体验,并可以满足金融消费者的多样需求。新金融要有正确的价值观,这体现在一是坚持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统一。二是倡导服务小微,助推实体经济、保护金融消费者安全是新金融价值观的应有之义。最后,他呼吁从业者要坚守三个不变:对风险的敬畏之心不变;服务小微、实体经济的初心不变;科技赋能金融价值的核心不变。
以上嘉宾围绕智能金融、金融科技的发展现状,当下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未来的发展趋势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展开了探讨交流。未来,中国金融科技发展必将提质增速,为大众提供更高质量服务,引领行业深度变革。
责任编辑:Rachel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