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端
    访问手机端
    官微
    访问官微

    搜索
    取消
    温馨提示:
    敬爱的用户,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会导致页面浏览异常,建议您升级浏览器版本或更换其他浏览器打开。

    日本现金贷也疯狂:从民间“消金三恶”到银行过剩融资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17-12-15 09:07:42 现金贷 江湖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17-12-15 09:07:42
    江湖

    核心提示盛世之下,必有阴影。

    日本现金贷也疯狂:从民间“消金三恶”到银行过剩融资

      盛世之下,必有阴影。20世纪60年代开始,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民间消费金融公司崛起,日本进入了消费信贷的黄金时代。然而,过度消费导致了“消金三恶”(高利率、多头借贷、不当催债),一些底层用户陷入债务危机,甚至出现自杀或离家出走的极端事件,软暴力催收导致的社会问题更是备受诟病和舆论指责。

      重磅监管之下,2000年后,日本消金乱象逐渐熄火。如今,在负利率、监管真空的态势下,日本的银行成了现金贷的主力,过去五年间现金贷余额涨幅高达7成,“过剩融资”正引发日本监管层的关注。

      “消金三恶”死灰复燃

      “300万日元以内,无需收入证明即可申请。年化利率为4%~14.5%不等,最高额度800万日元,最短审查时间30分钟,没有银行账户也能申请。”以上是在日本电视、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广告词,而代言人则是当红女星吉高由里子。

      近期,“现金贷”在中国饱受争议,监管政策也纷至沓来,但你可能想不到,上述广告就是日本三大银行之一的三井住友银行的现金贷广告。

      “当年民间现金贷公司在重压监管下破产,基本都被日本大银行收购,如今银行成了现金贷的主力,这几年负利率压得银行息差收入紧缩,消费金融这块业务可是主要赚钱的来源了。”三井住友消费金融部员工Yasumi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她也透露,日本人工作结束后爱喝酒,“甚至有些投行精英,有时候这种酒局太多了,也会借现金贷来周转一下。”

      眼下,“过剩融资”(意为“银行消费金融过度”)已经引发了日本政界的高度关注。早年,《贷金业法》对民间贷金公司提供消费信贷的规模进行了限定,额度不得超过借款人年收入的1/3,且总规模不得超过50万日元。而银行消费信贷不受此规模限制,银行为了增加收益,为借款人提供便利,普遍为借款人提供超过年收入1/3的贷款,额度从过去的10万、20万日元,暴涨到了现在的200万日元到300万日元,年收入只有1000万日元可超还款能力借到2600万日元。

      Yasumi也对记者透露,“消金三恶”的死灰复燃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今年9月时日本金融厅就表示要到银行彻查,现在银行也都主动将贷款规模控制在借款人年收入的1/2,预计之后会出台明确的监管措施。”不过她也提及,对正规途径的消费金融应该规范而非限制,否则反而会进一步助长地下融资。

      过度消费下的“消金乱象”

      早在几十年前,日本的消费金融就开始蓬勃发展,而无担保的现金贷作为消费金融的一个分支则加速发展,这一行业也曾经历了盲目发展、逐步规范、强化监管的阶段。

      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这段时间可谓是日本民间消费金融的“盲目发展阶段”。

      20世纪50年代中期后,日本经济开始持续增长,非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在大阪开始兴起,起初的贷款对象多为和服作坊等手工业者,特点是贷款金额小、周转速度快。虽然消费信贷利率较高,但为手工业者提供了周转资金,成为一种运转较为成功的信贷模式。此外,日本小区模式的出现也聚集了大量的上班族,其逐渐成为消费信贷的最大客户群体。

      1964年日本成功举办奥运会,有力刺激了经济增长,使日本民众对耐用消费品和休闲娱乐等消费产品的需求迅速上升,但收入增长却没有同步提高,这直接导致了消费信贷需求再一次爆发式增长。一些消费金融贷款公司抓住机会快速发展业务,甚至出现了从银行取得资金后向借款者放贷的情况。

      到70年代后,消费信贷规模不断膨胀,债务违约的发生频率大幅增长,“消金三恶”的社会现象日益严重,消费金融市场成了“消金地狱”。

      2000年后开始,鉴于“消金三恶”所产生的严重社会问题,日本民众对贷金业产生反感情绪,日本的消费金融正式进入了“监管强化期”。

      2000年,日本把对中小贷金公司的监管权从地方收到金融厅。此后,为了加强惩治力度,2006年,日本政府开始分四个阶段对《贷金业法》进行修订并逐步实施,《利息限制法》对日本消费金融行业的打击尤为致命。

      “这段时期,日本民间的消费金融巨头都纷纷破产了。”Yasumi告诉记者,日本最高法院规定,所有超过《利息限制法》上限的利息均为无效,且贷款额不得超过借贷者年收入的三分之一,之前多出的利息部分,要全部退还给借贷者。法令从2010年6月18日起全面实施。

      为此,2010年前还是日本最大的消费金融公司——武富士,于2010年申请破产,同年10月退市。武富士需要退还的贷款利息就超过2万亿日元。

      “软暴力”催收黑幕

      值得一提的是,在监管完善后,“软暴力”或暴力手段催收的情况已经有所缓解。

      基本的催债方法主要是打电话和寄送邮件,在债务人置之不理的情况下才上门催债,进而移交债权回收机构和司法部门处置。

      但在新《贷金业法》出台前,据统计,2000年日本国内因经济因素自杀的人数增至近9000人,约占自杀总人数的30%。

      据记者了解,“软暴力”催债手段表现为:对欠债人进行电话骚扰,每天不分昼夜多次向欠债人家庭打电话、发传真进行催债;频繁上门催债或在欠债人住所、公司周围蹲守;逼迫债务人从亲属、朋友和其他公司借款还债,甚至要求债务人卖器官、以死后赔偿的保险金、以生活保障金等偿还债务;在邻居大门上张贴传单,在债务人家中大声催债,让邻居知道借款人欠债情况,刻意在欠债人同事、邻居中造成恶劣影响来逼迫债务人还债等等。

      由于日本人一般自尊心与信用观念较强,在有偿还能力的情况下一般不会拖欠贷金公司欠款,或欠款而被外人知晓,因此一旦被催债,可能会采用自杀等极端方式来解决问题。由此,“软暴力”催收也导致日本自杀率上升。

      此消彼长银行接棒

      Yasumi告诉记者,如今日本的消费金融巨头基本都由银行控股,目前日本的消费金融领域有四大巨头:三井住友财团旗下子公司Promise、Mobit以及三菱财团旗下子公司Acom、Atful。

      目前,银行也在积极推动消费金融业务,现金贷则成了主力,在过去五年间涨幅高达七成,2016年末的总量高达5兆6000亿日元。“銀行カードローン”(即银行现金贷,CardLoan的音译)一词成了各大广告牌的“常客”。

      “之所以叫CardLoan,主要因为十几年前,现金贷的借款人很多根本没有银行账户,因此消费金融公司会给他们单独办理一张专用的贷款卡,因此得名,并沿用至今。”Yasumi告诉记者。

      现在,银行除了普遍为借款人提供超过年收入1/3的贷款,更令人震惊的是,银行贷款利率设计是借款额度越高,利率越低,如三井住友银行100万日元以下的消费贷款利率为12%~14.5%,借款100万到200万日元,利率10%~12%,从而造成借款人向银行过度借款。

      据统计,银行消费贷款余额2013年3月为3兆5442亿日元,3年后的2016年3月迅速提高到5兆1227亿日元。

      据记者了解,银行甚至给员工设定业绩指标,而这一现状背后的推手主要就是2016年实行的负利率和监管真空。

      三菱东京UFJ某分析师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日本原本存款利率就接近0,因此负利率后存款端降无可降,而贷款利率却不断下滑,这使得银行利息收入大降。相较之下,现金贷等消费金融普遍超过10%的利率就显得愈发诱人。

      此外,监管套利也是另一大原因。一般现金贷公司从2006年后受到严格监管,在电视宣传广告方面,需要事先获得行业协会审批,并规定一个月内媒体发布广告不得超过100个。然而,银行不受此限,如2016年,三菱东京银行发行广告为1990个,新生银行2230个,大力宣传银行消费信贷的便利性广告的影响也诱导借款人过度利用银行消费信贷。

      债务过剩引监管关注

      今年以来,这一现状不断引起政府和监管机构的关注。

      日本财长麻生太郎在9月1日举行记者发布会时就表示,“希望推动银行现金贷业务正常化发展,并希望把握银行运营的实情。”

      根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今年9月,日本金融厅就针对银行现金贷贷款过剩问题,对几家大银行和地方性银行进行了检查。Yasumi也对记者表示,根据调查结果,金融厅对于一些行为不当的银行也会给予行政处分。

      记者获悉,此次检查的内容包括:银行是否存在对现金贷过度广告宣传的情况;是否将贷款获得情况作为对银行员工的业绩考核标准等。

      今年11月,日本全国银行业协会发布了调查结果,其以189家银行为样本,其中120家提供现金贷业务的银行中,有43家(36%)都以现金贷的贷款情况作为支行或员工的业绩考核标准。

      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教授小林庆一郎撰文称,民间部门存在的过剩债务是经济长期停滞的原因。通过模型分析可知:如果过剩债务不断积累,借款人的经济活动将变得效率低下。如果过剩债务达到一定水平,借款人的低效率经营将成为永久状态,有可能带来经济长期停滞。

    责任编辑:王超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

    为你推荐

    收藏成功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