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对银行业而言是不折不扣的“严监管”年。在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的任务面前,以及存款等负债不易寻觅、互联网金融机构持续冲击等内忧外患之下,银行加速转型步伐,一方面规范自身,另一方面寻找新的增长空间,而宏观经济稳定增长、行业基本面持续向好则为银行行稳致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强监管”成常态 成效彰显“严监管”是今年金融业的一根主线。为了遏制资金“脱实向虚”、治理金融乱象、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监管部门陆续出台相关政策,特别严查理财、表外及同业业务。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对记者表示,今年以来监管加强的目的主要是去杠杆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在过去几年政策相对宽松的环境下,许多金融机构加快创新发展,虽然发挥了一些正面作用,但也出现了许多问题,部分金融机构进行监管套利,导致金融乱象频发,提高了风险系数。针对金融领域出现的乱象,监管部门及时采取一系列风险防范措施,银监会对银行业开展“三三四”检查,央行也提出实施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同时健全宏观审慎管理考核。
从今年3月末起的一段较短时间内,银监会下发七份监管文件,涉及的监管政策被总结为“三违反”、“三套利”、“四不当”(简称“三三四”),即“违法、违规、违章”、“监管套利、空转套利、关联套利”、“不当创新、不当交易、不当激励、不当收费”。在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教授王勇看来,监管文件不断发布,监管措施不断推进,这代表了监管层对金融业加强监管的决心,目的就是净化金融环境,使金融进一步为实体经济服务;还在进行中的“三三四”检查的内容很多,也非常必要,可以促使那些伸得很长的“手”从违规的领域收回来,转而放在实体经济领域。“5月到8月,"三三四"检查进行得如火如荼时,有些商业银行很不适应,尤其是自查阶段,某些商业银行原本做的同业业务不规范,自查时通过降杠杆把钱收回,进而支持实体经济。虽然很艰难,但是出于社会责任,出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必要性,银行业必须这样做,而现在已经基本形成共识,整个金融业态形成新的生态链,实现良性循环。”王勇对记者说。
此外,从一季度起,央行在MPA考核时将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范围,加强对商业银行表外理财业务管理,促进商业银行审慎经营。9月起,金融机构不得发行期限超过1年(不含)的同业存单,且于2018年一季度起,资产规模5000亿元以上银行发行的一年以内的同业存单将纳入MPA考核。11月,央行牵头制定发布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对嵌套原则、杠杆比率、刚性兑付、托管等多个方面进行了限制,分析师预计资管新规将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规模和非息收入等方面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王勇认为,监管部门态度坚决,措施得力,效果明显,并且做到了可持续监管,使得一些金融机构摒弃了投机的侥幸思想。
温彬表示,在多项监管措施实施的背景下,金融领域在去杠杆方面已取得初步成效。“金融机构出现缩表,同业业务在收缩,金融业去泡沫,同时,按国家要求支持实体经济。监管政策发力下,金融业脱虚向实效果明显,也有助于银行机构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李佩珈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年的“强监管”效果很不错,银行业各项指标都表现良好,宏观杠杆率也在下降。
王勇预计,2018年,实体经济将得到更多、更全方位的金融支持,金融业将更多担当起社会责任,“责任金融”将会成为金融业的重头戏。增长更慢更稳 经营指标向好“今年以来监管环境的收紧,为银行业带来最直观的变化就是规模扩张速度的放缓,以及资产负债表结构的调整。”招银国际分析师指出,“作为银监会当前监管的重中之重,过去两三年中高速扩张的同业业务今年明显收缩,金融去杠杆成效初显。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第三季度末,银行业同业资产和负债较年初分别减少2.6万亿元及2.0万亿元,理财产品增速连续8个月下降,第三季度末降至4%,同比下降30个百分点。受此影响,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扩张速度减慢,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总资产达到247.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4%;总负债达到228.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3%,同比增速分别降低5.4个百分点和5.5个百分点。”
作为银行最优质的负债,存款增速今年以来明显放缓。截至第三季末,人民币存款余额按年增长9.3%,至162.3万亿元,前三季度共新增11.7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少增1.13万亿元,其中变动最大的是非金融企业存款,较去年同期少增3.03万亿元。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表示,今年存款几乎已经成为银行的一大心病。“前两年可能觉得存款还不是很重要,今年想拉存款已经拉不到了,而且各种各样的方式都很难,成本很高。”曾刚说,存款增长乏力未来可能会成为长期趋势,这对银行以存贷款为主的传统业务模式是非常大的挑战。
招银国际分析师预计,在现行货币政策和监管力度维持不变的情况下,存款预计仍将维持在较往年为低的增长速度上,各家银行对于有限优质资金资源的争夺,特别是零售存款的争夺,预计将会加剧,吸收存款的成本将有可能上浮。
在中银国际分析师张晓娇、朱启兵看来,整体而言,银行业表内业务未来有缩表的趋势。“由于银行目前主动负债的来源较之前更加倚重债券发行、同业拆借和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因此在债券市场利率上升的市场背景和"脱虚入实"的监管要求下,银行存量业务或有缩表的趋势。”他们表示,但银行缩表之路或较曲折,因为“银行的债券发行和同业投资等业务在过去几年发展较为迅速,短期内可能采取对资产端到期产品续作并提高预期收益率的办法,但在资管新规的监管要求下,预计在今年底至2019年6月30日之间,将逐步出现到期产品的清理和新发产品的规范化。”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指出,货币供应量、社会融资规模是银行规模增长的基础和重要决定因素。据其预计,2018年,受金融去杠杆及监管趋严等因素影响,行业规模增速将持续放缓;但是,也存在一些促进货币信贷增长的有利条件,比如基础设施贷款需求旺盛,消费贷款继续发力。
行稳致远,银行发展更稳健了,利润增速反弹了,资产质量改善了。中行指出,2017年,上市银行不良已从“双升”变为“单降”,不良贷款增速收窄,部分银行不良率出现下降,同时,部分银行关注类贷款规模及关注类贷款比率均出现下降;2018年,预计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工业企业利润提升,信用风险压力有所缓释,资产质量有望进一步改善。
中行同时预计,2018年上市银行整体净利润增速将有所改善。“一方面,受金融去杠杆及监管趋严等因素影响,流动性相对紧张,利率中枢有望上移,利好银行利息差收入。另一方面,银行信用成本有所下降。前期不良贷款加速暴露,释放了大量的不良压力。上市银行充分利用债转股、核销、打包出售等多种方式处置不良贷款。与此同时,上市银行拨备覆盖率持续提升,为缓释不良风险提供了支撑。”银行与互联网公司合谋未来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银行与互联网公司之间的关系不断加深。远的不说,就在11月,中信银行与百度公司共同筹建的国内首家独立法人直销银行——百信银行“呱呱落地”;工商银行与京东金融联合推出的“工银小白”数字银行,成为国内银行业首个开到互联网平台上的银行,银行与互联网公司的合作不断扩大。
王勇认为,银行和互联网金融的不断联合,是今年的新动向。早前银行和互联网公司各自为阵,而随着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的爆发式成长,商业银行的客户基础以及市场份额都被削弱,所以今年以来大型商业银行主动拥抱互联网金融平台,部分中小型商业银行也纷纷和互联网金融平台紧密联合,形成相互融合的格局。
温彬认为,银行和互联网公司的合作实现了优势互补,在未来更会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提供更好的服务,提高服务效率。“单从金融业务来看,发展直销银行可能是银行对传统经营模式的挑战,原本物理网点运营成本较高,效率较低,因此各商业银行也陆续推出自己的直销银行品牌,有的是在银行体系内,有的是建立子公司制。商业银行与互联网公司共同推出的直销银行能够便捷高效地提供金融服务。”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指出,互联网公司与商业银行之间已经从竞争走向竞合的原因有三点:一是由于技术发展,客户金融需求和消费习惯也发生变迁,而为了更好满足客户需求,商业银行与互联网公司选择了合作;二是近年来,金融监管政策不断收紧,以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活动为代表的“严监管”行为,对商业银行和互联网公司都产生压力,加强合作成为两者的共同需要;三是商业银行与互联网公司之间有明显的互补关系和比较优势。从两者各自的优势看,以信贷业务为例,商业银行资金成本较低,从业者素质较高,风险管理经验丰富,在提供大额和中长期贷款方面具有优势;互联网公司流程简单快捷,客户体验较好,应用场景丰富,在规模批量和信息搜集处理、提供小额、小微贷款等方面优势明显。从大数据角度看,两者拥有的数据在来源、范围、性质和方式上都存在较大差异,如互联网公司的客户数据多为非结构化数据,商业银行数据则集中在结构化数据,由此也决定两者在大数据处理方面有着各自的比较优势。因此,商业银行和互联网公司选择合作是不错的选择。
王勇强调,虽然银行与互联网企业之间的合作是可喜的,但也不要忘了加强监管,银行插上互联网的翅膀以后,可能出现的风险与传统银行业以及传统金融机构暴露出的风险也会不一样,这方面风险管控需要加以重视。“互联网金融对金融机构的武装,使金融业由原来的分业经营格局向混业经营发展,从而形成金融跨业态、跨领域,随之而来的风险也会出现跨业态、跨领域。因此,金融监管手段要跟上时代,监管科技需要不断发展。”王勇如是说。普惠金融搭起组织架构 迎接政策支持
2016年,首个普惠金融国家级规划正式出台。在国家战略指引下,2017年5月,银监会印发了《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实施方案》,推动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聚焦小微企业、“三农”、创业创新群体和脱贫攻坚等领域的普惠金融事业部。目前,五大行及兴业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已成立普惠金融事业部。9月1日,光大银行成立普惠金融管理委员会,由光大银行行长任主任,组成部门包括小微金融业务部、财务会计部、资产负债管理部、信息科技部、风险管理部、信贷审批部等12个部门。在该委员会的积极推动下,该行普惠金融部正式成立,为落实和实现普惠金融业务的全面发展提供制度保证。中行报告指出,“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的基本组织构架已搭建完成,预计2018年普惠金融业务将取得积极进展。”
2017年9月,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的通知》,支持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业务。根据央行的测算,本次定向降准将惠及全部大中型商业银行、约90%的城商行和约95%的非县域农商行,而在小微企业、涉农等普惠金融领域投放较多的银行更可以享受1.5个百分点的降准优惠。招银国际分析师表示,大中型银行因其规模较大及大型企业客户较多,预计获取第二档降准优惠有较大难度,不过民生银行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小微贷款余额占比已达到总贷款余额的10%;中小型城商行作为普惠金融投放的主力,预计将在今年余下时间内将信贷额度向政策涉及的项目倾斜,以达到第二档降准标准。
招银国际分析师指出,今年,监管对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的引导作用体现在了贷款结构的变化上,整体的贷款结构走势与宏观经济走势相吻合;明年,企业贷款预计将会继续跟随经济走势,同时,因应央行针对普惠金融的定向降准政策,料各家银行将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
银监会日前指出,银行要加大支持民生薄弱领域发展,加快普惠金融体系建设,推进精准扶贫,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可得性和满意度。
对外开放力度超预期 自身竞争力是关键
今年金融领域还有一个亮点,就是对外开放力度加大。11月,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后,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为落实十九大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相关部署,中方决定将单个或多个外国投资者直接或间接投资证券、基金管理、期货公司的投资比例限制放宽至51%,上述措施实施三年后,投资比例不受限制;将取消对中资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单一持股不超过20%,合计持股不超过25%的持股比例限制,实施内外一致的银行业股权投资比例规则;三年后将单个或多个外国投资者投资设立经营人身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的投资比例放宽至51%,五年后投资比例不受限制。
12月13日,银监会表态,将继续推动改善银行业投资和市场环境,支持外资更广泛地参与我金融市场发展,提升银行业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积极稳妥推进银行业对外开放。
王勇表示,金融业的开放伴随中国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尤其是“一带一路”的建设更是加快了这项进程,金融业开放是大势所趋,十九大报告也提到金融开放。“2017年金融业开放的步伐迈的更大了,金融开放本身就是为人民币国际化,为中国金融业走出去,为使资本跨境双向流通,为贸易投资便利化,为中国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营造良好环境。”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博士后、副研究员李仪告诉记者,此次金融业的开放,与当年启动深圳特区具有类似的历史战略意义,将引领中国的第二次改革开放。其最大的利好在于,通过扩大外资金融机构对华风险敞口,有利于进一步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对于维护我国海外金融机构、金融资产利益,具有重大积极意义。
李仪认为,必须认识到开放的大势所趋及其紧迫性,从全球范围看,近十年的发展表明,金融开放程度与收入水平的正向关系趋于明显化。近年来,金融全球化与经济全球化相互推进,金融全球化的浪潮正在深刻影响世界经济的走向与格局。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开放是双向的,中国资本要走向世界,世界的资本也要走进中国。外资银行在中国享受同等国民待遇,同样遵守中国金融的法律法规。这也是中国经济进一步走向开放的标志。
在开放的同时,李仪认为要做好两件事:一是进行全面有效审慎监管。一些新兴国家的经验教训表明,在推动金融开放过程中,不适应在所难免,开放增加宏观经济金融脆弱性、提高金融风险传染概率,甚至引发金融危机的事例也屡屡发生。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开放本身并不是问题,监管才是问题所在。无论是否开放,一国金融体系都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并发生危机。金融监管必须审慎、从严,以消除金融风险。这也是2008年后许多新兴经济体的共识和普遍做法。二是积极引导金融资本更多投向实业。如脱离服务实体利益的本位,金融开放必然带来严重风险。近年来,我国金融部门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日益微妙,经济金融化格局加速形成。金融部门的资本、规模增长压过实体经济,非金融企业投资金融渠道的资金比例快速提升,实业投资意愿低迷。在金融业走向全面、深度开放的背景下,应当更精准、更有效地制定实施宏观政策,促使金融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做好开放与稳定的平衡、金融稳定与实体发展之间的平衡、短期利益与战略布局之间的平衡。
李佩珈表示,我国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开放不断加快,力度大于预期,中国的金融市场开放将达到更高阶段,竞争也将加剧。“我们要利用好这3-5年时间,银行应根据自身定位来提升各自核心竞争力。从监管层面看,开放意味风险,应管控好复杂多变的资金流向,做好政策储备研究,适当学习其他国家的相关经验,保护好本国金融安全。”
中行预计,银行业双向开放进入加速期。在加速推进银行业对外开放的指引下,预计明年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将进入新阶段。对内开放方面,2017年民营银行加速设立,目前17家民营银行均已开业,预计2018年将进入业务扩展期,资产规模有望大幅提升。与此同时,中国银行业“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在“一带一路”等海外地区的布局将进一步扩大,中国银行业海外经营网络持续完善。
责任编辑:方杰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