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周一发布报告称,到2030年,中国可能有1.61-2.81亿个岗位因为数字化和自动化因素而消失,但只要方案得当,政府、企业和个人齐心协力实现顺利转型,数字化对劳动力市场的冲击尚属可控。
麦肯锡的模拟研究显示,宏观因素将催生1.76-2.53亿个岗位,而数字化和自动化因素将消灭或淘汰1.61-2.81亿个岗位,与此同时,至2030年,中国的劳动适龄人口可能从现在的7.73亿减少到7.57亿。
为保证劳动力市场平稳过度转型,麦肯锡认为,政府应当成为主要的数字化投资者和消费者,积极参与全球数字监管讨论,促成数字管控的全球秩序和共识。
麦肯锡同时预计,到2030年,中国数字化的三股推动力——去中介化、分散化、和非物质化——或可转变与创造10%-45%的行业总收入。这三股推动力将对消费与零售、汽车与出行、医疗保健以及货运与物流等四大行业产生显著影响。
根据麦肯锡的解释,去中介化指以数字化技术消除中介,分散化指将汽车、房产等大资产分解并重新包装成细分服务,非物质化指将实物虚拟化,比如3D打印、虚拟现实等。
在麦肯锡全球研究院中国副院长成政珉看来,中国巨大的数字化潜力归功于三大因素:巨大而年轻的市场,助力快速实现大规模商业化;资本雄厚的数字巨头,打造丰富多彩的数字生态系统;政府为创新者留出的试验空间。
“在中国,由于传统行业效率低下、新技术和业务的商业化潜力巨大,这一转变在中国将显得尤为迅猛和激烈。”他说,“随着数字化的推进,中国经济将变得更具活力,中国企业将有能力参与到全球竞争中去,甚至可以出口‘中国制造’的数字商业模式。”
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王炜表示,企业应当采取更为大胆的策略,充分利用中国的数字生态系统,从海量数据中发掘最大价值。“那些没有紧跟数字化浪潮的企业,将会遭遇巨大的风险,”他警告称。
责任编辑:Rachel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