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如同一道分水岭,21世纪经济报道从多个渠道发现,流动性收紧叠加的监管因素,银行参与产业基金业务有遇冷迹象,模式面临转型。中小银行尤甚。
东部某城商行对公业务负责人林涵(化名)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4月以来,我们行产业基金业务已经叫停,银监会的’三违反’专项治理要求使得原有参与投资产业基金的通道全部行不通了,我们也在寻找业内的其他替代产品。”
传统通道受堵
印象深刻的是,2014年10月,国务院出台43号文后,政府部门及城投平台的举债限制大大增强,产业基金成为地方政府融资的重要渠道之一,至2016年,产业基金便遍地开花。
CVSource(投中数据终端)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国内共成立901只政府引导基金,总规模约2.4万亿元。而2016年新增政府引导基金的数量和规模,超过2013年至2015年全国引导基金数量总和。
随着产业基金的兴起,商业银行作为重要的资金方,产业基金也成为其投行业务新的发展方向。撮合交易、提供财务顾问或资金托管服务等业务模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银行的信贷风险并增加了中间业务收入。
然而,这项业务今年有逆转之势。进入2017年,财政部87号文,银监会“三三四”检查等新政连续加强对这一领域的监管,政策效应首先在中小银行这一业务领域显现。
一家股份制银行投行部业务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银行主要通过信贷投放、设计理财产品或私人银行业务参与产业基金投资、设立境外子公司直接发起产业基金、为需要项目投资管理经验的产业基金提供咨询顾问服务、采取集团化模式投贷联动等多种方式参与到产业基金中。
林涵则称,虽然市场上银行参与产业基金的方式多样,但此前该行传统参与模式主要是银行通过中间通道将理财资金做成表外。
这种传统模式的具体操作是,银行与客户设立有限合伙企业(产业基金),银行理财资金通过信托通道作为优先级LP,客户和关联公司作为劣后级LP,双方共同指定一家管理公司作为GP,基金成立后的具体投资项目需报银行备案后方可划拨资金。
林涵进一步介绍,在基金成立后,投资客户新设的项目公司作为股东之一,客户和关联公司自己出资作为其他股东,基金除去资本金投资部分外,剩余部分可以通过股东借款方式用于项目,银行按照固定年化利率收取投资收益,到期客户回购银行LP份额,银行便完成退出。
“但这些传统通道在多个文件的强监管下,已经无法运作,再加上政府项目现在也很难做,我行的产业基金业务只能停止,”林涵道出了停止运作的无奈,“银行投资产业基金遇冷,我行不是唯一。小银行毕竟没有大行业务齐全,资金实力和风控能力明显弱,中小银行本身业务选择上就有所侧重,差异化定位更明显。我行以对公业务为主,零售业务为辅,住房按揭业务都是没有的,产业基金前两年成了一个比较重要的业务方向,相关业务叫停后,对于中小银行的冲击可能更大。”
小行与大行的悲喜逻辑
民生证券银行团队负责人林加力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监管政策意图是收紧地方政府违规举债,银行参与相关业务受到一些影响,冲击最大的是之前的“假PPP”、政府兜底的“明股实债”、政府隐性担保的公司贷款等项目。产业基金这种融资方式本身并不是监管重点,也并不意味着银行将不能参与产业基金,但在没有明确指引下达前,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往往会比较谨慎。
某券商PPP研究中心宏观研究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虽然现在地方政府不敢给银行担保,原有通道受阻,但现在也存在一些变通办法。
“银行不通过政府担保,而是直接和国企、上市公司共同设立产业基金,这种方式表面不存在政府兜底的情况,但实际上银行和企业还是在赌政府信用。因为政府不能公开兜底,所以银行投资会更加谨慎,但是投资方向并不会受太大的影响,未来可能在基建类、政府引导类上有所减少,但银行参与产业基金,获得中间业务收入的趋势依然存在。”前述人士透露。
渤海华美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人李新中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目前操作一些产业投资基金项目看,与银行的合作并没有出现困难。但市场上对于产业基金概念的界定可能存在分歧。广义上来说就是促进产业发展的基金,可能是纯粹的私募股权基金,也有一些是政府主导的产业基金。在这一轮监管中受到比较大影响的应该是后者,银行在这一部分的相关业务会受到影响,但不能论断整个银行参与产业基金遇冷。
然而,在小银行受困之际,大银行则又是另一番景象。今年4月,又一只千亿级产业基金——天津市海河产业基金在津揭牌,天津市财政出资200亿设立引导基金,力争撬动社会资本5000亿元。而工行、中行、建行、北京银行、中信集团、中国保险投资基金、中民投7家金融机构已经与天津市政府签署备忘录,五年内七家签约单位将为海河产业基金提供超过1000亿元的资金支持,银行仍是重要参与方。
但对于中小银行来说,一方面面临额度和资金紧张,一方面面临风控压力,失去了政府兜底,银行如何和政府机构合作,模式上还存在争议和探讨。中小银行踊跃、健康参与产业基金的时代也许尚待时日。
责任编辑:韩希宇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