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房贷政策收紧、资金价格上涨,消费金融是不少银行争抢的较优质资产,仅在2017年,工行、中行、民生、兴业等多家银行就竞相推出各自的消费贷产品。不少银行业务人士在3、4月份时还自信满满的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消费贷将是接下来重点推广的业务。
可短短几个月,资金市场价格越涨越高,信贷额度越来越紧,曾经大热的消费贷、现金贷似有遇冷迹象。
年初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还在某股份行营业网点办理业务窗口随处可见的某款消费贷产品宣传单,近期已经撤掉。记者使用的某股份行手机银行,年初还重点推荐某消费贷款产品并自动给予1万元授信,近日记者则发现该产品已显示“暂无可用额度”。
不少个贷业务人士口风突变,也叹:“消费贷现在审批也难了。”
传统端价涨 新平台价跌
记者采访中发现,资金价格的上涨已经有传导至消费贷的趋势。
此前,国有四大行的消费贷一直以低利息、高门槛让申请者又爱又“恨”。但记者近日获悉,建行深圳分行自5月22日起上调消费贷款利率,按照不低于基准利率1.5倍执行。而此前消费贷款一般利率在1.2-1.3倍,50%的上浮意味着大行与少数股份行的利率水平基本一致。
中国银行深圳某支行个贷经理郑先生对记者表示,中行的消费贷产品很多,但大多需要抵押和担保。信用贷款做得很少,中银E贷只针对邀请客户定向开放。线下的热门产品“工薪贷”也需要担保,而且近期不承诺放款时间,和房贷一样都需要排队。“目前线下的所有类别贷款都要排队,据我所知,各家银行状况类似,主要是额度问题。”价格方面“工薪贷”利率一般基准上浮30%,中银E贷年利率一直都是5.76%,暂时还未调整。
招商银行华南某二级分行个贷杨经理对记者表示 ,“6月接到行内消息,消费贷额度上收得特别紧,接下来几乎不太会放款了,价格也收到了上浮的预示通知。目前利率执行根据贷款人资质在基准利率上上浮30%-50%,总行还没有下达具体的细则文件,所以上调多少,如何收紧还未有具体方案,但是整体方向应该已确定。”
杨经理还表示,上浮30%-50%的利率同业相比属于中下水平,银行做消费贷本来人力各方面成本就比较高,加上近期资金成本上涨,消费贷成本就在基准利率上浮20%以上的水平,对于优质客户可以做到上浮30%已经是很优惠的水平,银行几乎不赚钱。
“虽然价格上有优势,但我行贷款审批条件较严格,有房或有房贷才能贷款。并且目前实行白名单制,符合条件可以申请贷款,但放款时要一一报备,进行名单制的放款,流程上已经减慢。”杨经理补充称,虽然消费贷增长规模接下来或有受限,但目前银行信贷政策还未进行转向调整,总行还未下达新的指示。
华南某城商行金融市场部副总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虽然资金价格上涨、额度受限,但对于银行来说,房贷走弱,监管加强,消费金融是收益率高、资产质量好的明智选择,相较于房贷额度的分配,消费贷还宽松些。而消费贷水涨船高也是必然的,但在4、5月上一轮FTP调整后,近期银行资金价格尚未有新的上涨动作。
但与银行传统信贷端价格普遍上涨的趋势相反,互联网现金贷平台的价格却有走低趋势。年初蚂蚁借呗和腾讯微粒贷的日利率都是0.05%,近期记者发现微粒贷日利率显示为0.035%,而蚂蚁借呗日利率则显示最低0.045%。
某现金贷平台负责人对记者表示,虽然市场资金紧张,但是优质项目并不缺乏资金,现金贷的项目在资本市场还是比较抢手的。相反银行消费贷利率上升,现金贷平台利率却在准备下调。当然这与现金贷利率水平本身已经很高有关,整个行业会逐渐朝着规范方向发展。
传统机构线上渠道或是折中选择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银行对于记者想要通过线下申请渠道进行信用消费贷款申请表示劝阻,均表示信用贷款目前比较少做或条件限制多且放款慢。而传统银行的线上渠道,主要包括手机银行、信用卡的相关增值服务则成为其主要推荐的替代产品。
前述中行郑先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建议通过信用卡做现金分期的业务,通过线上申请,暂时不受额度限制,两个星期完成审批放款。郑先生表示,“根据信用卡额度最高30万,无中行房贷的最长期限3年,无利息但每年收取4%的手续费,每年第一个月一次交清手续费,之后分期归还本金。如果有中行房贷,则最长贷款期限可达5年。”
招商银行深圳某支行个贷经理余先生告诉记者,没有房产不符合线下传统渠道信用贷款的条件,手机银行和信用卡的附加产品门槛则低很多。系统根据用户个人信息自动生成授信额度和利率,用户自行申请金额和还款方式。“一些优质客户的线上贷款利率折算下来比目前线下利率还低,上个月信用贷款线下利率上调,目前在10%左右。”
浦发银行北京某支行个贷经理也对记者表示,线下消费贷必须有本地社保、公积金,虽然最高额度30万,但普通客户能批下的额度不会太高。如果是信用卡用户,通过手机银行申请,虽然额度只能达到邀请额度,但是一方面不用提交材料,另一方面不占用信用卡额度,极速放款循环借贷,如果额度需求不大,线上是更理想的方式。
有业内人士指出,虽然各类平台、金融机构的借款渠道多,并且利率看上去并不高,但有些陷阱需要警惕。比如某股份行信用卡的某消费贷产品,看似每个月还款同样的金额,但却不是等额本息的算法。每个月归还本金递增,而利息递减,实际年利率会比宣传的高7-8个百分点达到15%-16%。
但该人士也指出,不同的平台因为门槛不同,定价有差别是必然的。以一些互联网现金贷平台为例,他们的年利率高达200%-600%,但依然有存在的道理。一方面是这类平台借款周期短,一般在7-14天,利息不会真的滚到几倍;另一方面这类平台很多不做风控,完全通过高利率覆盖坏账。平台的门槛不同、风控不同一定会影响定价。从近期情况看,如果不是特别大额的资金需求,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传统金融机构的线上渠道是相对折中的选择。
责任编辑:松崎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