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端
    访问手机端
    官微
    访问官微

    搜索
    取消
    温馨提示:
    敬爱的用户,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会导致页面浏览异常,建议您升级浏览器版本或更换其他浏览器打开。

    外资银行“失落十年”? “一带一路”成为新发力点

    来源:上海金融报 2017-05-16 08:49:45 外资银行 一带一路 银行动态
         来源:上海金融报     2017-05-16 08:49:45

    核心提示十年间,外资行经历了初期的高歌猛进和“黄金发展期”,到如今被指面临“总资产比重比例下滑”的困境,发展历程可谓是跌宕起伏。

      2017年,是外资银行在中国开启法人化之路的第一个十年里程碑。十年间,外资行经历了初期的高歌猛进和“黄金发展期”,到如今被指面临“总资产比重比例下滑”的困境,发展历程可谓是跌宕起伏。凡走过必留下痕迹,在这一特殊的时间节点上,记者近日采访多家最早法人化的外资银行,作为亲身经历者的他们更能全面展示这十年间外资行走过的路。除了回顾和总结当下之外,外资银行更多的是在思考,在当前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将如何调整在华发展战略、保持核心竞争力

      十年间笃志前行

      十年前,外资行在华开启法人化之路曾被形容是“狼来了”。事实上,外资行在华十年发展也确实经历了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2006年底,监管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下称《条例》),允许外资行法人化改制,即外资行可以申请将分行转为在中国注册的法人银行,享受“国民待遇”。所谓的“国民待遇”即取消对外资银行的一切非审慎性市场准入限制,可以开展中国公民人民币业务,同时实行与中资银行统一的监管标准。

      《条例》的下发激起了原本已经在国内有发展势头的外资行的“雄心”:2007年外资行法人化改制迅速推进,到2007年底,外资行法人机构总行已经有29家,法人机构分行及附属机构也达到125家。

      与之相对的是,外资行资产规模的飞速扩张。2007年末,外资行总资产突破万亿元,达到1.25万亿元,同比增长34.98%,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比重为2.38%。

      然而,外资行在国内的“辉煌”似乎一闪而过。2008年起,外资行的资产比重初显下降趋势。根据银监会数据统计,2015年,外资行总资产比重已下滑至1.38%。2010年有媒体曾发出“外资行在中国是狼还是羊”的疑问。从当时的贷款数据看,外资银行2007—2009年新增贷款分别为1704亿元、628亿元、18亿元,三年时间里缩水了近100%,贷款增速放缓直接导致息差收入减少,业绩自然下滑。

      近段时期相继发布的外资行2016年报显示,各大在华外资行均出现利润下滑,这一迹象也引发市场强烈关注,更有媒体用“失落的十年”来描述外资行这十年的发展。

      虽然数字不漂亮,但对于每家外资行而言,其发展总结不可简言之“失落”。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行长兼行政总裁廖宜建在回顾十年发展时用了“十年砥砺笃志前行”八个字。廖宜建说:“十年间,中国的金融改革和经济转型举世瞩目。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启动以来,其全球影响力不断提升。从贸易结算到正式"入篮"SDR,人民币正稳步走向一种可兑换、可自由使用的国际性货币,亦为中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注入新的催化剂;在制度创新领域,自贸区无疑是中国深化改革的重要前沿和载体之一,通过"先行先试"推进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机制。”

      在这种背景下,外资行在中国十年的发展当然并非没有亮点。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外资银行已在华设立了39家法人机构。在这些银行的资产、贷款和存款中,人民币业务占70%。在过去十年中,外资银行贷款业务的重点关注对象已经从跨国公司变成了中国公司。

      以上海的外资行发展为例,2007年外资行法人化改制当年,就有11家外资法人银行落户上海,截至目前,上海外资法人银行已经有21家,占全国外资法人银行总数过半。

      而在这十年的发展中,上海外资行在规模、业绩、客户结构、服务能力等方面也有相当程度的提升。截至目前,上海外资行资产规模达到2万亿元人民币,已是转制初期的6倍多,资产规模10年年均复合增幅达19.6%。

      上海外资行的本土化和“走出去”也有较大的发展。本土化方面,上海外资法人银行的人民币资产、贷款和存款占比均在70%以上,人民币业务已成为主要业务。对中资企业的贷款则由17.1%上升至35.3%,中资企业客户贷款的占比已经翻了一番。几乎从零起步的对中国居民个人贷款,目前已占外资银行所有个人贷款总额的65.3%。

      走出去方面,上海外资法人银行近年来通过集团联动,利用集团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网点,在服务中资企业境外兼并购、帮助中资企业登陆境外融资平台、协助中资企业在境外开拓业务等方面促成了较多成功案例。

      模式创新推行“本土化”

      数字的累积背后,是外资行业务模式的不断创新和突破,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内互联网金融浪潮的兴起,作为传统银行金融机构,同中资行一样,外资行也在不断加快金融科技化的步伐。

      据花旗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伴随科技发展和客户金融行为与偏好的变化,花旗率先提出“打造世界的数字化银行”的目标,推行“移动优先”的全渠道分销模式。

      “我们的数字化战略确保花旗紧跟客户的脚步,以他们所熟悉和喜爱的方式进行交互,这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通过花旗自身的核心平台,持续加大金融科技的投入,并融合中国市场的需求和特点,为客户打造拥有卓越体验、功能强大的电子银行渠道;另一方面则是通过与国内领先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例如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合作,满足对多渠道体验期望水涨船高的现代交易客户的需要。”该负责人表示。

      花旗银行(中国)副行长兼财资与贸易金融部中国区总经理裴奕根认为,银行的发展要与时俱进,以积极的心态拥抱数字化时代。花旗银行是最早规模化使用ATM的银行,并一直在全世界寻找新思想和新技术,以此迎接Bank3.0及其带来的挑战。“数字化、互联网金融及金融手段的创新可使银行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而银行本身也深受其益。”

      实际上,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浪潮来袭,对传统商业银行带来了冲击,东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下称“东亚中国”)执行董事兼行长林志民笑称对此“又爱又恨”,“成本低、效率高、客群广是互联网金融公司掀起风云的重要原因,也是其优势所在。”

      但换个角度看,这也为银行带来了新兴的市场机遇。林志民认为,尽管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银行的汇款、信用卡及存贷款业务,但通过与之展开合作、优势互补,却能为客户带去更优的服务体验。

      林志民表示,银行要开拓思路,顺应潮流,发挥在风控、金融等方面的专业优势,打造特色化、安全度高的移动金融产品。目前,东亚中国已成为内地支持在线支付功能齐全的外资银行。

      对于外资行而言,借助互联网手段也是其开拓个人业务的重要手段,寄希望于通过与技术公司的合作来提升银行数字业务水平的

      东亚银行副总裁李民斌说:“公司战略就是在大城市中重点开展个人银行业务。”

      另外一家外资银行——渣打银行同样走在银行业务数字化的前列。早在2011年,该行就在中国以及其他地区推出了生活方式APP“Breeze Living”,目前全球范围内超过百万用户已经下载了此软件。“渣打银行特别重视亚洲、非洲和中东市场,在那些对科技越来越熟悉的客户之中,渣打银行看到了扩大移动服务所带来的巨大潜力。针对个人用户,渣打开发出Breeze:一套集手机银行和生活于一身的应用软件套装,同时为企业用户提供Sraight2Bank 平台,其中包含可移动授权的应用软件,让企业财务主管能更好地掌控交易。”渣打银行相关人士表示。

      记者了解到,许多外资银行亦充分发挥在海外多个市场的银行运营及专业经验,将先进的银行产品及服务引入内地。在提供特色金融服务方面,外资法人银行创新举措频出。如浦发硅谷银行填补了上海乃至全国科技金融专业型银行的空白,为初创型科技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又如美国华美银行的影视行业融资,华美中国利用母行在该领域的优势,将好莱坞的影视制作经验和业务模式介绍给中国的影视公司,促成了多个中美间的影视合作项目。

      面临挑战重重

      有得也有失,外资银行经历过去十年间高速增长后,在当前中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的大背景下,银行业普遍面临不良贷款率上升、盈利能力减弱的困扰,行业竞争持续加剧。回顾这十年的发展,外资行也不乏反思。

      廖宜建表示:“无可否认,十年间,世界经济和金融市场发展远非风平浪静。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对全球金融行业的冲击更是深远,波及监管、资本、风控等各个层面。而外资银行在内地的发展策略和市场地位也随着市场的变化而逐步调整演进。”

      廖宜建认为,如今,企业和机构依然面临着金融市场波动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面对债务增长、主要行业产能过剩,以及全球不稳定性加剧等诸多挑战,银行需要不断审视并完善其风险管理、日常营运以及服务客户的方式。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外资银行不太可能再像前些年那样保持高速的增长了,然而外资银行的优势依旧很明显。”林志民也认为外资行面对行业困境与挑战。

      “站在本地注册十年的重要节点,如何在应对短期挑战中寻求突破、保持业务增长动能;如何在中长期机遇中令自身的跨境优势与中国的国际化需求更为契合,这些都将是外资银行作为一个整体在未来十年需要面对的新课题。”廖宜建表示。

      目前,一个残酷的现实已经摆在外资行面前了。财报数据显示,外资行去年利润普遍下滑,下滑幅度从2%—62%不等。虽然业绩受挫,各家银行依然看好中国市场,并将在2017年展开新的布局。分析人士指出,外资行和中资行相比,在内地的竞争并不占优势,需要寻找新的突破点。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表示,银行业受降息周期影响最大,其利差收入将会不断收窄,并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再加上次贷危机以来各国加强银行业的监管,银行面临高额罚款,司法成本提高。

      另一方面,外资行在华零售业务的停滞不前,一直是业内质疑其业务拓展能力的焦点。记者了解到,当初外资行进入中国市场,面对庞大的人口基数,对零售业务无不“摩拳擦掌”。

      记者了解到,外资行热衷的法人化改制主要是通过法人机构设立分支行,这样更容易,同时也可以发展人民币业务,零售业务包括发卡等成为外资行所看重的业务板块。不过现在由于网点少,零售业务困难重重。

      对此,毕马威华振合伙人陈思杰表示,有外资行在零售业务上竞争不过中资银行,主要因为网点少,高净值客户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例如存钱或者外汇等都有不方便的地方。“因此很多外资行的零售业务一直不赚钱,除了汇丰、东亚、渣打、花旗这种外资行的"四大行",一些中小外资行很难吸收到中国本地人的钱。”

      “一带一路”成为新发力点

      对于外资行的业务发展,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表示,对外资银行来说,其在中国内地市场相较于中资银行并无太大优势,而更擅长为企业提供跨市场的资金、投资、管理等服务;而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逐步实施,在中国市场已有一定发展基础的外资银行有了新的发力点。

      星展银行执行总裁高博德表示:“体量和业务规模均不占优势的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并非没有机会。银行业务尤其是零售银行业务,都是较为本土化的业务,外资银行很难成为本地银行的竞争对手。但人民币资本项目的逐渐开放,以及人民币的国际化,对外资银行的企业银行业务将带来很大机遇。中国企业"走出去"需要国际化的服务,对外资银行来说客户的基数会越来越大,这对包括星展在内的外资银行而言,是业务增长的一个机遇。”

      “中资企业走出国内的节奏加快,它们需要世界一流的银行来为其保驾护航,以有效地获取国际资本,抵御全球金融市场风险;并优化世界各地的现金流管理。德意志银行将积极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为走出国门的中资企业以及进入中国市场的跨国公司提供一流的企业与投资银行服务。”德意志银行中国区总经理、德意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峰表示。

      据林志民透露,未来东亚中国将发挥在跨境业务方面的优势,持续推出更多跨境业务方案、财资及财富管理产品,并不断深化与战略伙伴在消费贷款及互联网金融等领域的合作。

      廖宜建则表示,汇丰中国对公业务的重点之一就是借助汇丰集团在海外金融市场的领先优势,为中资企业日趋全球化的运营提供国际化的金融解决方案。为此,汇丰在欧美、亚洲、中东、非洲和拉美约20个主要国家和地区设立了“中国企业海外服务部”,为拓展海外市场的中资企业提供本地支持。此外,汇丰中国为“一带一路”成立了专门的团队和小组,帮助企业进行跨境融资。

      在渣打银行看来,外资行在服务“一带一路”战略上有天然的优势,能够帮助客户很好地把握“一带一路”所带来的机遇。

      “我们有67%的全球网点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度重合,而且我们在其中的大多数国家运营超过100年。我们对于当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有着深刻理解。多年来也与多家区域性发展银行,中国政策性银行以及商业银行建立了良好和互补的合作关系。这些独特优势再加上全面的产品和优质的金融服务,包括项目和出口融资,并购融资,银团贷款,债权资本市场等,使渣打成为客户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2016年,我们参与完成了与"一带一路"相关的40个项目。”渣打银行表示。

      “目前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精耕细作的阶段。相应地,我们的策略就是将业务重心放在既符合中国经济未来发展方向,同时我们自身又具备优势的领域。中国所倡导和推进的"一带一路"倡议、人民币国际化、金融市场开放,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以及中产阶级群体的不断扩大,为渣打下一阶段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渣打银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除了“一带一路”带来的发展机遇之外,廖宜建认为,《中国制造2025》计划将推动中国制造向价值链的中高端迈进,促进传统产业焕发新的蓬勃生机,进而带动中国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转型。“这体现了中国在推进改革中的强大能力。在构建绿色经济领域,中国将依然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与其他伙伴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未来将会吸引更多的海外投资者参与绿色金融的发展。”

      此外,廖宜建指出,金融科技已经并正在改变银行联系和服务客户的方式。“区块链、生物识别、人工智能等等都将成为传统金融业可以依赖的新技术手段,以赋予自身新的转型驱动力。通过技术提升客户体验将作为金融变革的"核芯",成为银行业未来数年的一大命题。”对于未来外资行的突围路径,花旗银行(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欧兆伦也曾表示,外资银行想要有很好的发展,最主要的就是要找准自己在市场中的定位。他称,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的业务模式有所不同,每家外资银行都有自己的目标客户。事实上,花旗银行的定位就不是涉及所有的市场,而是专注于目标客户。

      欧兆伦表示,花旗现有的项目主要在资金管理等方面,未来随着中国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等金融改革的推进会有更多的产品创新。

      除此之外,比如德意志银行在中国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跨境现金管理及贸易融资领域。摩根大通债券承销和固定收益业务一直稳居全球前列,凭借其强大的海外发行人到海外投资者的基础,摩根大通在中国债市的业务一直处于在华外资行较为领先的位置。

      

    责任编辑:晓丽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

    为你推荐

    猜你喜欢

    收藏成功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