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端
    访问手机端
    官微
    访问官微

    搜索
    取消
    温馨提示:
    敬爱的用户,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会导致页面浏览异常,建议您升级浏览器版本或更换其他浏览器打开。

    央行银监会监管联手“去杠杆” 中长期资金面承压

    闫瑾 刘双霞 来源:北京商报 2017-04-14 08:32:34 央行 银监会 政策速递
    闫瑾 刘双霞     来源:北京商报     2017-04-14 08:32:34

    核心提示在连续13个交易日暂停逆回购操作之后,央行于4月13日重启逆回购。不过,在分析人士看来,央行此举主要是为了对冲当日巨量到期。并且央行和银监会等监管部门协同“去杠杆”,市场流动性将收紧,尤其对中长期资金面影响明显。

      在连续13个交易日暂停逆回购操作之后,央行于4月13日重启逆回购。不过,在分析人士看来,央行此举主要是为了对冲当日巨量到期。并且央行和银监会等监管部门协同“去杠杆”,市场流动性将收紧,尤其对中长期资金面影响明显。

      时隔13日重启逆回购

      4月13日,据央行公开市场业务交易公告,在发放抵押补充贷款(PSL)839亿元的基础上,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100亿元逆回购操作,具体包括7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2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200亿元28天期逆回购操作。

      在分析人士看来,央行此举主要是为应对较大的到期量,同时也进一步表明其“稳健中性”的调控态度。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陈冀表示,当天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操作(MLF)量大,重启逆回购会对到期的逆回购和MLF形成一定程度的对冲,令货币市场利率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稳定。从预期角度来看,也可以使市场进一步确认未来一段时间内央行中性平衡的调控态度,消除一些预期方面不确定性可能给市场带来的不利影响。

      据统计,13日有400亿逆回购到期以及2170亿元MLF到期,总体来看,公开市场仍处于净回笼状态。值得注意的是,自3月24日以来,央行已连续13个工作日未开展公开市场操作,13天累计净回笼资金4900亿元。

      而4月下半段,资金面将面临较大压力。数据显示,4月中旬,将面临4000-5000亿元的缴税压力,同时4月18日还有2345亿元MLF到期。华创证券认为,资金面压力将在4月中旬加速到来,货币市场还将维持紧平衡。DM金融平台对涵盖56家银行和券商、基金、保险等非银机构的调研结果显示,4月份的银行间资金价格仍会继续上升,但上升空间有限,3月份的价格高点难以再现

      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中心主任黄志龙也表示,4月后半期或整个二季度资金压力还将持续收紧。他认为,其实不是现在货币政策收紧,而是过去的政策过松,无论是逆回购、MLF、SLF等市场操作利率,今年以来都是过去两年内处于历史低谷的常态化回升,包括货币净回笼,是对过去两年内释放的天量流动性的逐渐回收。

      监管联手“去杠杆”防风险

      事实上,央行从去年8月开始,先后重启14天期和28天期逆回购,意在“锁短放长”,相当于提高银行的资金成本,促使银行去杠杆。从监管部门的表态和举动来看,去杠杆是今年金融监管的重要举措。

      进入2017年,央行货币政策也已显性收紧,主要表现在市场利率的上升以及资金投放的收紧两方面。央行今年多次上调市场利率。2017年1月央行正式上调MLF半年期和一年期利率,2月3日,央行再次对逆回购和SLF利率上调,标志着短端和长端利率已经全面上调。在美联储3月中旬加息后,央行再度全面上调了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在资金投放方面,央行也明显收紧了逆回购操作次数和规模。春节过后,公开市场以净回笼为主。

      来自国开证券的分析指出,去年8月央行货币政策由“稳健略偏宽松”转向“稳健中性”。其目的就是针对去年债券市场泡沫、同业存单市场成本收益倒挂以及“高烧不退”的房地产市场等,实现抑制资产价格泡沫、金融去杠杆的目标。

      此外,从2017年一季度开始,表外理财被纳入广义信贷口径,成为MPA考核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分析人士指出,这有利于引导金融机构减少各类腾挪资产、规避信贷调控的做法,也有利于防范与股票和债券市场敞口相关的风险。

      央行之后,银监会也加入“去杠杆”行列,4月,银监会连续下发多项文件,对银行同业、投资、理财等业务的监管力度。银监会近日下发《关于开展银行业“监管套利、空转套利、关联套利”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指出,此次专项治理针对的是当前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同业业务、投资业务、理财业务等跨市场、跨行业交叉性金融业务中存在的杠杆高、嵌套多、链条长、套利多等问题。

      有券商交易员表示,此次专项治理涉及同业、委外、资产穿透等几乎与金融杠杆相关的方方面面,力度超出市场预期。多家机构认为,银行被动去杠杆的速度将加快。华创证券分析师屈庆指出,监管去同业链条的操作会从资金面和产品端同时开展,监管协同背景下一行三会的目标和行为更加一致。前期已经看到央行货币政策的转向,并通过“锁短放长”、直接调升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的方式抬高资金成本;现阶段则更多的看到银监会在银行产品操作、细节层面出台更多的监管政策,对其进行管理。最终的监管目标都落脚在压缩同业链条规模、规范同业业务、引导资金脱虚向实等层面。

      黄金钱包首席分析师肖磊也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央行目前的目标是多方向的,一方面要考虑短期利率过于陡峭的问题,另一方面还得顾及汇率,银行相关监管政策对资金面也形成影响。在黄志龙看来,这是监管部门的整体协调一致的举措,其共同和唯一的目的是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爆发,这是决策部门今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此外,央行、银监会等监管部门也对金融风险防范做出一致表态。在4月13日召开的2017年金融稳定工作会议上,央行副行长范一飞表态称,做好金融稳定工作必须坚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维护金融稳定的根本路径,将防范跨行业、跨市场的交叉性金融风险作为维护金融稳定的重点领域,着力丰富和完善维护金融稳定的工具箱。银监会主席郭树清日前也表示,银行业种种乱象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源于监管制度缺失,他指出,部分交叉性金融产品跨市场,层层嵌套,底层资产看不见底,最终流向无人知晓。

      监管慢变量将影响中长期资金面

      需要关注的是,银监会针对银行业目前存在的突出风险,将补充完善股东管理、交叉金融产品、理财业务等监管制度。据悉,银监会正在制定制定、推进、研究26项规范性文件。在分析人士看来,监管收紧是慢变量,影响也将偏中长期资金面,且限定了整体的市场环境。

      彭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年内,将有约3.23万亿元的MLF资金到期,创历史新高。若央行上半年继续新增6个月期限的MLF操作,到期规模还会进一步上升。相比之下,2016年同期MLF到期量约2.04万亿元。长江证券研究所的统计数据显示,二季度同业存单到期规模约为3.8万亿元,超过一季度的3.4万亿元。分析人士表示,整体来看,在当前货币总量调控持续趋紧的背景下,二季度逾3万亿元同业存单的到期可能成为资金面最大的“暗礁”。

      屈庆指出,银监会对于银行违规操作和套利行为的检查逐步推进,但是从检查要求的出台到后期银行根据监管要求逐步处理同业链条仍需一段时间,监管作为慢变量会在较长时间内影响债券市场,在同业链条收缩之前,央行偏紧的流动性管理和银监会对于产品端合规性的管理将同步执行。

      肖磊认为,在资本市场并不过热,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通胀指数暂时并没有超出预期之际,后续为了维护利率的稳定,可能会逐步加大逆回购力度,适当放松当前资金紧张的局面。监管层面的降杠杆是个长期过程,但对表外业务的监管,尤其是对理财这一块的监管,会导致银行吸储能力的下降,会加剧资金面紧张的局面,这种情况下,长度端利率的上升是个挑战。黄志龙也表示,央行和银监会对资金面的影响还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形势向好的情况下,收紧流动性的倾向更加明显。未来的去杠杆,准确来说是控制杠杆率的上升,以时间换空间的方式,来控制杠杆总水平。

    责任编辑:方杰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

    为你推荐

    收藏成功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