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据金融大行其道之前,银行和电商的关系多限为金融服务方与被服务方。近几年,随着如阿里、京东等知名电商在金融领域的跨界布局以及银行布局电商等战略的出台,银行和电商的关系逐渐变得复杂开来。
由竞争走向合作
回顾前三年的新闻报道,诸如“浅谈银行试水电商的三种模式”、“银行系电商认真起来,传统电商都要怕”、“再战‘双十一’,银行系电商如何成功逆袭”“马云给了银行当头棒,网商银行终于出手了”、“‘京东白条’对传统银行业的真正威胁”……多条新闻呈现出一种银行与电商间的激烈竞争格局。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近两年银行真正开始重视并积极抢滩移动互联网。
但是自2016下半年及今年的报道来看,“银行能用电商挣钱吗?”、“银行+电商 构建产融生态圈”、“商业银行布局互联网金融 电商平台或成方向”……合作大于竞争的报道开始形成规模。而随着联名信用卡的推出,银行与电商的合作关系开始由简单的借助平台营销而走向更深的合作领域中去。
邮储银行北京分行个人金融部副总、信用卡中心主任刘洋对北京晨报记者表示,“银行和电商间关系可以说合作远大于竞争,甚至可以说基本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竞争关系。二者应在合作的模式上进行更多纵深的探索,共同做大互联网金融这个市场。”
两方均可互惠互利
在银行与电商的合作中,联名信用卡业务受到不少业内人士的关注。以京东为例,继中信、光大后,民生信用卡也在近期携手京东金融推出了民生白条联名卡。联名信用卡是指信用卡和商品经销商达成协议,使持卡人在进行消费的时候,不仅能享受到优良的金融服务,而且可以享受到厂商的特殊优惠待遇,如民生白条联名卡就可享受多种京东优惠礼包服务。
刘洋指出“联名卡业务,是银行与合作的商业机构间互取所需,能让持卡人、发卡银行和商家三方受益。”在银行与电商为什么能进行此类合作的问题上,刘洋评论道,银行与电商推出联名信用卡至少对双方而言有三大好处:
第一个好处是,二者间可以互相调整客群结构。比如,京东一般的电商,其客户群体多为年轻一代、对移动互联网有深度黏合性的用户,而部分银行的客户在结构上则存在一定的制约,有可能对移动互联网的依赖也没那么深,所以客群之间彼此互补是双方合作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于对公业务的开拓,银行对公业务的开拓可能是公司从其他公司挖来了一个中高层领导,就能使银行对公业务的营销工作取得成效,但是零售业务很难以此方式进行开拓,即使是从别的地方挖人过来也需要及时融入这家银行的业务文化,往往一个人的力量很难扭转零售业务的局面。因此,业务的开展要远比对公业务难度更大,很难实现集体客群的转移。相比而言,银行更倾向于通过同其他行业龙头公司的合作,来批量获得客群。
第二个好处是,银行与电商二者可以在金融服务端的合作上更加纵深化。比如银行会通过这种方式增加电商平台对银行金融服务的黏性,电商也会因为这种合作而提高自己整体的议价权,通过建立起这种战略合作关系,促使电商在银行端获得更加全面的金融服务。
第三个好处是,电商和银行强强联合,通过让利于民提升品牌好感度。一般而言,在类似联名卡这种业务上,供应方需要提供类似满额减,赠送购物大礼包等优惠形式才能吸引到客户眼球,而这些活动本身既是银行向京东购买的权益,这本身也是银行与电商之间相互的让利,甚至是购买。而借此合作,银行也可以逐步从线下网点、实体领域逐步转向线上,实现线下到线上的流畅转移。
除以上三点外,刘洋还特别指出,“战略伙伴的选择其实也很重要,二者间的客群结果是否能够真的互相补充,在纵深合作上银行能否为电商提供不可替代性的服务,也是合作谈判双方都需要仔细考量的事情。”
数据共享模式 待进一步探索
虽然银行和电商的合作趋势大致已经显露,但在征信数据上的共享还是不太可能实现。
由于金融业务本身特有的属性,数据合作的模式是合作环节中一个至关重要的话题。“在银行与电商二者合作中,数据的合作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是双方都需要进一步去细化和创新的过程。”某业内人士张一(化名)指出,“现有的银行与电商的数据不会实现直接的共享,而多是以再生数据或者协助利用数据的形式进行。”举例而言,如果银行需要向某一类人群推送某个信息,会委托电商调用自己的数据库,电商再通过某种形式向特定客户去完成推送。
刘洋也指出,“数据是不能贩卖的,这是法律已经明文规定的,所以原生数据的共享是不可能的。但是再生数据的共享是有可能的,即不涉及个人的基本信息,而是以诸如研究报告、数据处理结果等形式的方式进行,这样的数据共享会让彼此的客户‘脸谱’都更加的清晰。”
在数据共享模式上,张一还指出,“数据共享模式的方式目前来看还是相对固化,如何在这一块开拓创新,实现一家数据体现的价值既能集中服务于更多的公司又能不泄漏原生的客户信息,是一件很值得研究的课题。这不仅能提高整个社会资源配置效率,同时还能推动国内社会征信体系的完善。”
最后,张一指出,联名卡业务仅是银行同电商尝试合作的一次试水,未来深度的合作形式还有待行业共同创新和推动。
责任编辑:王超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