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端
    访问手机端
    官微
    访问官微

    搜索
    取消
    温馨提示:
    敬爱的用户,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会导致页面浏览异常,建议您升级浏览器版本或更换其他浏览器打开。

    大数据浪潮下的“金融方舟”

    周临青 来源:中国电子银行网 2016-08-29 15:15:36 大数据 征文选登
    周临青     来源:中国电子银行网     2016-08-29 15:15:36

    核心提示

      2016年7月-10月,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中国电子银行网(微信公众号:cfca-cebnet)联合全国70余家银行发起“2016金融科技引领银行未来”征文活动。以下为热心网友通过网络渠道投来的稿件。   

      作者单位:山东临朐农商银行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科技的日益成熟,大数据成为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抢滩核心,各企业的“大数据”行动热火朝天,银行业的大数据金融建设方兴未艾。早在2012年3月,奥巴马政府就公布了大数据研发计划,近年来全球数据更是以每年两倍左右的速度呈现爆炸式增长,大数据金融的应用浪潮席卷全球。如果把这股浪潮比作席卷整个银行业的洪水,那么应用这些技术改进产品便成为了拯救行业、获得新生的“诺亚方舟”。

      所谓“大数据金融”,是指大数据基础上的融资方式延伸。大数据,是指所涉及的资料数量庞大,无法透过数据库软件在合理时间内筛选、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有效信息。从融资方式上看,互联网的强大的数据收集能力为大数据嫁接传统金融业提供了平台,互联网金融相比传统金融更有优势,大数据金融成为真正实现“以客户为中心”服务的新蓝海。移动支付、社交网络、搜索引擎等金融方式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运行机制,抢占了大量金融资源。

      大数据与金融的结合,正像是红与黑的碰撞,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绚丽色彩,赋予了金融业全新的生命与活力。大数据金融创新了银行风险管理模式、增加了客户与企业的互动式体验、满足了客户个性化的需求。在先机已被阿里等企业抢占的危机局势下,各银行业纷纷迎难而上,开发出自己的个性化产品,实现“跨界”经营。如农商银行的手机银行,不仅能实现传统的支付、转账业务,而且能够缴纳电话费、水电费、代发企业工资,让消费者实现事业生活两不误。

      大数据金融具有传统金融无可比拟的优势:第一,创新了风险控制方式。通过大量数据采集和计量经济模型等,进行消费者信用评估,严格把控贷款违约风险。第二,实现与客户更加亲密的互动式体验。例如,关注各银行的微信公众号便可获得最新的银行动态、理财产品消息,有的甚至有不定期的红包派送,极大增加了银行业的产品推广速度和公众认同感,同时也创新了银行收集客户建议的新途径。第三,精准定位,满足个性化需求。通过互联网,客户可以通过线上理财师、会员圈子分享等获取并咨询金融产品信息,可以根据自己的客观需求、风险喜好、投资偏好、个性特征选择金融服务,自主交易,并分享体验,这也为金融机构针对不同人群建设新产品提供依据。山东农商银行便是成功应用这一依据的典型:针对农民工省外携带现金风险大、汇款难等问题推出了齐鲁乡情卡、针对中小企业推出POS机刷卡消费业务、针对高校学生推出锦绣前程校园卡等,实现个性化定制。

      然而,整个银行业和科技行业正在进行一场生死时速的对决。对传统银行业来说,大数据金融不是蜜糖,而是摧枯拉朽的洪流,一招不慎便会在洪流的浪潮里湮没。大数据在为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提供充分的信息支持的同时,其滋生的新型金融业对传统银行业带来了严峻挑战:

      一方面,对互联网下的风险防控提出了新的要求。黑客攻击、客户信息泄露等问题在互联网的显微镜下被无数倍放大,而目前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的风险防控体制、采集的数据质量等问题还需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使银行处于行业竞争的劣势,面临角色弱化的风险。互联网技术打破资金供给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降低了交易成本,使得银行融资中介的职能受到极大的挑战。第三方支付、P2P、手机银行、云金融等互联网创新业务增长迅速,从存、贷、汇等方面冲击银行服务,使一部分客户、资金、消费渠道都脱离了传统银行业。最后,相关人才队伍建设薄弱。据去年“普惠金融”发布的数据库统计显示,国内平均每100个拒贷案件中,就有16起涉及不同程度的蓄意造假或欺骗,而银行业普遍缺乏运用大数据技术识别并排除这类金融风险的人才队伍。

      面对大数据的浪潮,银行业如何登上大数据金融的“诺亚方舟”、以新生迎接黎明的到来着实令人期待。银行业必须关注大数据金融,抓住机遇实现新的跨越。

      第一,打好数据基础,拓宽数据搜集渠道,准确把握客户信息。通过收集大数据源、建立大数据库、分析高价值密度数据,帮助银行更加准确地掌握客户情况。传统客户信息获取主要来自市场调查、财务统计、信用记录等单一静态渠道,银行要着力拓宽数据获取渠道,特别是通过微博、网络日志、移动电话等现实和虚拟媒介扩大客户数据来源,并跟踪客户的实时行为,如交易结算、语音对话、空间位置等。银行网点每个人都可以归为农商行的移动 “微银行 ”,如客户经理要对自己的客户做好相关的台账,同时收集和整理客户的家庭信息以及账户信息等,将这些信息与客户的产品相联系,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客户进行总体分析,在客户及家庭成员上学、购房、婚嫁等重要时刻,及时送上相关的财富管理方案。

      第二,建立“电子银行+自助渠道+物理网点”的立体客户服务体系。机构形态由以物理网点为主向以虚拟网络为主转变,不断拓宽自助服务范围。通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多种网络方式办理转账、消费支付甚至投资理财等各类金融服务,以弥补网点和工作人员的不足。如山东农商行的银行手机银行跨行转账、定活期存款互转等业务就极大地实现服务区域和服务时间的全覆盖。

      第三,做好风险防控工作。一是对于客户信息的保护。严格客户交易明细的查询制度,加强网络安全建设。在信息技术管理方面,增加科技人员配备并引导客户设立较复杂的网银交易密码。二是防范信用风险。基于数据分析与挖掘,对不良贷款企业的共同特性进行分析提炼,在信贷业务办理过程中筛选具备共同风险特性的企业进行重点核査,着力防范信用风险。加强反洗钱的核查力度,对企业和个人客户的大额、可疑交易金额、时间及频率进行归类并预警。

      探索以大数据为基础的解决方案,是银行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借助数据化的智慧,通过大刀阔斧的改革来登上浪潮下的“金融方舟”是传统银行业走出困局迎接新生的必由之路。  

    责任编辑:晓丽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

    为你推荐

    猜你喜欢

    收藏成功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