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端
    访问手机端
    官微
    访问官微

    搜索
    取消
    温馨提示:
    敬爱的用户,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会导致页面浏览异常,建议您升级浏览器版本或更换其他浏览器打开。

    关于开学季贷款诈骗的风险提示

    来源:宁夏银行 2025-09-19 09:37:54 贷款 诈骗 金融安全
         来源:宁夏银行     2025-09-19 09:37:54

    核心提示一些不法分子却盯上了涉世未深的学生群体,企图通过贷款诈骗的手段骗取钱财

    又到一年开学季,同学们即将开启新的学习生活篇章。然而,在这个充满希望与活力的时刻,一些不法分子却盯上了涉世未深的学生群体,企图通过贷款诈骗的手段骗取钱财。为了帮助大家提高防范意识,避免遭受损失,今天我们就来揭开开学季贷款诈骗的神秘面纱,看看骗子们都有哪些惯用伎俩,以及我们该如何防范。

    一、贷款诈骗常见套路大揭秘

    (一)虚假助学贷款网站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技术手段,精心制作与国家开发银行学生在线服务系统等正规助学贷款网站极为相似的虚假网站。

    这些虚假网站从页面布局到内容展示,几乎以假乱真,让学生及家长在登录时难以分辨。一旦学生和家长信以为真,在虚假网站上按照所列程序提交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家庭情况等个人信息,诈骗分子就能轻松获取这些敏感信息,进而实施诈骗。

    他们可能以缴纳保证金、手续费等为由,诱骗学生及家长转账汇款,使大家不但申请不到助学贷款,还白白损失钱财,同时个人信息安全也面临极大风险。

    (二)冒充学校老师或工作人员诈骗

    以发放助学金或申请助学贷款名义诱骗缴费:

    诈骗分子利用新生对学校环境和人员的不熟悉,以及对入学事务的紧张情绪,冒充学校老师或工作人员,打着发放助学金或帮助申请助学贷款的旗号,诱导新生缴纳报名费、手续费、保证金等费用到指定账号。一些新生由于缺乏经验,又急于解决经济困难,很容易上当受骗,损失一大笔钱财。

    以助学金政策变化为由骗取转账:

    还有的诈骗分子会以国家助学金发放政策有新变化为借口,要求学生提前缴纳一部分保证金,并按照其指令在 ATM 机上进行相关操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就被骗走了个人银行账户里的钱,等到发现时,已追悔莫及。

    (三)冒充银行或金融机构人员诈骗

    诈骗分子冒充银行或金融机构人员,以提供低息贷款为诱饵,诱导学生办理低息助学贷款。他们抓住学生可能存在的资金需求心理,用 “无抵押、低利息、秒到账” 等极具吸引力的话术,让不明真相的学生心动。

    一旦学生按照其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就会一步步掉入 “校园贷” 的陷阱。后续,诈骗分子会以各种理由要求学生额外缴费,如 “手续费”“保证金”“解冻费” 等,或者故意制造 “逾期” 情况,逼迫学生偿还高额利息,使学生深陷债务困境。

    二、真实案例敲响警钟

    案例一:虚假网站诈骗

    小李是一名即将步入大学的新生,家庭经济条件较为困难。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他决定申请助学贷款。在网上搜索助学贷款信息时,小李误点进了一个虚假的助学贷款网站。该网站界面看起来十分正规,要求小李填写详细的个人信息和银行卡信息,并声称需要缴纳 1000 元的手续费才能办理贷款。小李一心想着尽快拿到贷款,没有多想就按照要求进行了操作。然而,转账之后,小李不仅没有收到贷款,网站也无法再打开,拨打网站上预留的客服电话也无人接听,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案例二:冒充老师诈骗

    大一新生小王刚进入学校不久,就收到了一条自称是学校辅导员的短信,称学校正在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发放助学金,但需要先缴纳 500 元的手续费进行资格审核,审核通过后会将助学金和手续费一并退还。小王对辅导员的身份深信不疑,加上急于获得助学金,便按照短信提示将钱转了过去。之后,小王一直没有收到助学金,当他向真正的辅导员询问时,才发现自己上当受骗了。

    案例三:冒充金融机构诈骗

    大学生小张在网上看到一则贷款广告,声称可以提供低息贷款,无需抵押,快速放款。由于小张近期正好想买一部新手机,但手头资金不够,便心动了。他按照广告上的提示,下载了一个贷款 APP,并在 APP 上填写了个人信息和贷款申请。很快,“客服人员” 联系小张,称贷款申请已通过,但需要先缴纳 2000 元的保证金才能放款。小张有些犹豫,但 “客服人员” 以各种理由劝说他,还声称如果不缴纳保证金,就会影响个人征信。小张担心自己的征信受到影响,最终还是将钱转了过去。然而,转钱之后,小张不仅没有收到贷款,APP 也无法登录,“客服人员” 的电话也打不通了。

    三、防范贷款诈骗实用指南

    (一)核实信息真实性

    官方渠道查询:

    在办理助学贷款或涉及任何贷款业务时,务必通过官方正规渠道查询相关信息。比如,国家助学贷款办理有专门的官方网站和指定的金融机构,要仔细核实网站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不要轻易相信来路不明的网站和信息。对于自称是学校老师、工作人员或银行、金融机构人员的电话和信息,要通过学校官方公布的联系方式、银行客服电话等进行核实,确认对方身份的真实性。

    谨慎添加好友:

    不要轻易通过陌生人的好友申请,尤其是在涉及助学贷款咨询的 QQ、微信群中。不法分子常常混入这些群内,假冒工作人员添加学生为好友实施诈骗。如果对助学贷款有疑问,可直接联系当地县级或就读高校学生资助管理部门,寻求官方解答。

    (二)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不随意透露敏感信息:

    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敏感信息是个人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绝不能轻易透露给他人。无论是在网络上还是现实生活中,遇到要求提供这些信息的情况,一定要保持警惕。正规的贷款办理流程不会要求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提供密码和验证码,更不会要求向陌生账户转账汇款。

    谨慎对待陌生链接和网站:

    不要随意点击陌生链接,尤其是那些看起来与贷款、助学金等相关的链接。这些链接可能暗藏钓鱼程序,一旦点击,手机内的银行卡信息、支付密码等隐私数据就可能被窃取。如果需要登录相关网站办理业务,要手动输入官方网址,确保网站的真实性。

    (三)遭遇诈骗及时求助

    如果不幸遭遇了贷款诈骗,一定要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首先,要立即停止与诈骗分子的一切联系,避免进一步遭受损失。其次,要注意保留相关证据,如聊天记录、转账记录、诈骗分子的联系方式等,这些证据对于后续的案件侦破和追赃挽损至关重要。最后,要及时与家长和学校沟通,向公安、司法机关寻求帮助,依法理性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开学季是诈骗分子活动的高峰期,同学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不要让贷款诈骗破坏了美好的校园生活。希望大家都能牢记以上防范知识,守护好自己的 “钱袋子”,在新的学期里安心学习,茁壮成长!

    责任编辑:方杰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

    为你推荐

    猜你喜欢

    收藏成功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