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端
    访问手机端
    官微
    访问官微

    搜索
    取消
    温馨提示:
    敬爱的用户,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会导致页面浏览异常,建议您升级浏览器版本或更换其他浏览器打开。

    商业银行低碳转型路径分析

    张静娟 来源:中国电子银行网 2024-12-10 17:25:49 银行 低碳转型 银行动态
    张静娟     来源:中国电子银行网     2024-12-10 17:25:49

    核心提示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参与者,依托雄厚资金实力、广泛服务网络、完备业务模式与多元产品架构,在推动绿色金融、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迈向低碳经济转型的时代浪潮下,我国积极响应国际号召,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布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的发布,从国家层面对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展开系统谋划,并再部署提升金融工具支持力度。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参与者,依托雄厚资金实力、广泛服务网络、完备业务模式与多元产品架构,在推动绿色金融、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其低碳转型进程不仅关乎自身业务革新与竞争力重塑,更紧密关联着实体经济绿色蜕变步伐,成为各界瞩目的焦点议题。

    在国家“绿色信贷”政策导向下,我国商业银行一直在不断探索碳金融业务体制机制创新,碳金融业务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银行将绿色低碳发展的要求纳入自身战略和治理架构中,积极谋篇布局。如建设银行设立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和推进集团绿色金融工作;工商银行进一步明确了“建设国际领先的绿色银行、成为具有良好国际声誉的绿色银行”的战略目标;中国银行则致力于打造成为绿色金融服务首选银行;农业银行设立碳中和工作委员会,在高管层成立绿色金融委员会,为推进全行绿色金融业务发展提供组织保障。目前部分商业银行开展了以“碳中和”为目标的低碳转型探索,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当前商业银行在低碳转型征程中依旧面临重重挑战。限于对绿色低碳金融的战略布局缺乏全局性考量,碳金融产品标准化程度低,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于绿色金融场景应用尚浅,开展低碳转型风险评估困难,以及外部市场政策激励和监管制约等多环节掣肘,给商业银行低碳转型带来诸多不确定性与合规压力。本文旨在分析商业银行低碳转型的策略与实施路径,为我国银行机构低碳转型提供参考。

    商业银行低碳转型的战略锚定与架构重塑。将低碳理念融入银行整体战略规划,建立支持低碳转型的治理架构和激励机制,完善治理和组织体系。一方面,充分利用我国银行机构已经建立的绿色金融组织架构及相关管理机制,锚定低碳转型牵头部门,加强董事会对银行低碳转型的监督和问责,构建低碳转型绩效考核和激励“双轨”机制。例如,可借鉴国际领先银行实践设定“碳减排强度”“绿色业务占比”等量化考核指标,挂钩部门与员工薪酬福利、晋升通道,激发内生动力。另一方面,扎根本土产业实际,充分理解我国碳达峰碳中和业务目标,深度剖析产业低碳转型趋势,明确重点领域低碳转型路径,同时对存量客户开展能力建设,加强对低碳转型理念的宣贯,引导转型企业编制转型规划,提出量化目标、举措与对应的时间表,引导帮助客户低碳转型,协同相关部门制定低碳转型业务政策、低碳转型方案等顶层设计创新,全面系统服务实体经济开展低碳转型。

    业务创新引擎驱动低碳金融生态构建。可依据各关键行业转型对象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多种金融工具的联动效应,创新低碳产品和服务手段提供转型支持。一方面,创新低碳金融产品。以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现状为依托,创新出风险可控、流动性较高、收益可观的低碳转型金融产品,引导企业开展低碳转型。例如,碳资产抵押信贷产品、碳理财产品、碳信托产品、针对绿色低碳项目开发碳企业债券等,促进碳市场交易的快速发展,增强碳市场的流动性、安全性和收益性。另一方面,丰富低碳服务手段。通过碳金融咨询、碳买卖代理、碳足迹追踪等为碳减排项目提供全流程解决方案,聚焦碳减排项目全生命周期,从项目前期可行性评估、技术选型,到中期建设运营资金支持,再到后期碳绩效审计,提供全流程“管家式”服务。例如,借助绿色贸易融资工具,为低碳产品进出口企业提供优惠利率、延长账期融资,助力绿色供应链稳健运转;依托可持续供应链融资方案,以核心企业低碳信用为背书,向上下游中小企业延展融资服务,打通低碳产业链资金“微循环”。

    风控“安全阀”筑牢低碳转型稳健根基。商业银行在推进碳中和实现的过程中面临的气候相关风险不容忽视,这不仅包括极端气候引发的物理风险,还包括低碳转型过程中资产价格变动带来的金融风险,这就需要完善低碳风险评估体系,强化风控能力建设。一方面,制定低碳转型风险管理政策,形成针对低碳转型的风险评估标准。商业银行可依托大数据、区块链等前沿技术,搭建碳账户数字平台,全景式映射企业碳资产、碳负债、碳绩效,实现风险实时监测、预警;深度参与碳衍生品交易,运用碳远期、碳期权等工具,对冲气候风险敞口。例如,针对钢铁、煤炭等传统化石能源行业,构建气候风险压力测试模型,量化不同升温情景下行业资产减值、违约概率变动,精准识别风险暴露“敏感点”,制定差异化风控策略,严守国家能源安全与金融稳定底线,杜绝信贷“一刀切”式粗放管控。另一方面,提升风险管理专业素养与团队能力。秉持“外引内育”人才方略,广纳气候科学、环境经济学、绿色金融等跨学科专业人才,充实低碳转型风控团队“智囊团”,通过常态化开展内部培训、学术研讨、行业交流活动,提高业务人员对低碳转型的认知水平,以及对关键行业和客户转型需求的了解程度,熟悉重点行业通用转型路径和技术,打造深谙低碳转型风险逻辑、能精准施策的风控尖兵队伍。

    商业银行低碳转型,既是顺应全球绿色金融发展洪流、拥抱监管政策导向之举,更是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血脉”功能、深挖绿色发展机遇的战略抉择。唯有从战略、业务、风控多维度协同发力,持续迭代创新,方能于波澜壮阔的低碳经济浪潮中,重塑金融服务新范式,为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宏伟目标铺就坚实金融基石。

    (文章系作者投稿,文中内容不代表中国电子银行网观点和立场)

    责任编辑:王煊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

    为你推荐

    猜你喜欢

    收藏成功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