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端
    访问手机端
    官微
    访问官微

    搜索
    取消
    温馨提示:
    敬爱的用户,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会导致页面浏览异常,建议您升级浏览器版本或更换其他浏览器打开。

    数字金融驶入深水区:产业金融如何“有数”?

    李愿 翁榕涛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23-02-28 08:55:36 数字金融 产业金融 金融科技
    李愿 翁榕涛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23-02-28 08:55:36

    核心提示数字金融已经成为金融业的重要趋势。

    数字金融已经成为金融业的重要趋势。

    “当前是万物数据化、万物智联化的时代,经济金融更加离不开科技支持。”2月25日,银保监会首席检查官王朝弟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举办的明珠湾金融峰会(2023)上表示。

    我国“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和金融数字化。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与指引下,产业数字金融发展按下加速键。2022年上半年,银保监会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也明确指出要积极发展产业数字金融,此后金融保险业数字化转型有了路线图。

    当前,大力发展产业数字金融已成为行业共识,发展产业数字金融具有紧迫性、必要性和重要性。

    “产业数字金融是未来经济稳定增长的新引擎。”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在上述峰会上表示,产业数字金融需要政府、科技公司、实体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深度合作,构建政策、产业、金融、科技等融合发展的良好生态,同时建立清晰明确、标准统一的监管规范体系,共同促进产业数字金融的高质量发展。

    在上述峰会上,《粤港澳大湾区数字金融的发展机遇、挑战与前景》(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其中也强调粤港澳大湾区要发挥本地的技术、资源和制度优势,抓住数字金融的发展机遇,助力大湾区进一步融合发展。

    吸取互联网金融的经验教训

    黄奇帆认为,产业数字金融作为产业金融服务的3.0阶段,在数字技术赋能下,逐步引导金融服务从过去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看重企业主体担保、抵押,核心企业确权、增信的模式,向只关注交易信用、向市场主体提供平等融资环境转变。

    科技创新往往伴随高风险而被市场诟病、怀疑,但产业数字金融恰恰是有效控制社会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创新。“产业数字金融的本质是通过数字技术,最大限度透明化产业金融服务的各个环节,使虚假贸易背景、虚假交易过程、虚假资金往来、虚假账户管理、虚假数据等传统金融风险点无处遁藏。”黄奇帆表示。

    实践证明,在数字金融背景下,金融领域的数字化变革,对我国的金融高质量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监管部门也对保障数字金融时代下的金融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2022年,中国人民银行印发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即指出,加快监管科技的全方位应用,要强化数字化监管能力建设,对金融科技创新实施穿透式监管,筑牢金融与科技的风险防火墙。

    黄奇帆提醒,与服务C端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不同,聚焦于服务B端产业链的产业数字金融,要吸取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科技机构和金融机构各司其职,取长补短,共建生态。二是坚持严把准入门槛,吸取消费互联网的经验教训,稳步推进产业数字金融科技创新。三是坚持为实体经济降本增效的初心。

    对于如何大力发展好我国产业数字金融生态,黄奇帆建议,国家出台政策鼓励企业开展自身数字化基础建设,可享受税费专项附加扣除政策;人民银行完善和提升“沙盒监管”制度,特别是加强对产业数字金融科技平台的创新支持,为已经成熟的产业数字金融平台进行监管背书,给予合法身份;监管机构出台政策引导各类金融机构提高自身金融资产数字化的占比,特别是提升对存量和增量资产数字化风控的占比;出台对应的科技创新扶持基金,支持从事产业数字金融相关科技的企业做大做强。

    产业数字金融在落地方面,也面临一些新问题。例如,产业数字金融和工业互联网是实体企业自身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双轮驱动,要结合起来一起落地。实际落地过程中,企业面临短期巨大成本投入和数字化效果需要较长一段时间才能呈现的时间错位。

    目前地方也存在金融创新与实体经济发展对接不足的情况。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主要问题具体表现在金融发展和创新企业存在错配。上述《报告》也有针对性地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在发展消费金融的基础上推动产业金融,粤港澳大湾区数字金融未来可考虑更多对企业客户的服务。在新一代数字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下,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价值释放为核心,以数据赋能为主线,扩大企业服务范围,推进产业金融发展,打造全方位产业金融服务方案。

    加强金融数据信息保护

    当前,金融科技创新正持续赋能普惠金融发展。我国已成功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普惠金融发展道路,取得了国际公认的成绩。

    伴随电子支付特别是移动支付持续普及,我国基本金融服务已实现城乡全覆盖。目前,中国成人账户拥有率、银行业离柜交易率已超过90%,移动支付普及率和规模均居全球首位;银行机构利用大数据等开展智能风控,已对近3000万小微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王朝弟提出,当前科技创新作为关键变量,是国际竞争和大国博弈的主战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推动金融科技、普惠金融深度融合,让金融科技这一‘关键变量’真正成为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如何让“关键变量”成为“最大增量”?王朝弟表示,首先要坚持金融科技以人为本。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大力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加强银行、证券、保险协同联动,加大普惠金融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金融投入。

    其次,需要夯实金融科技发展基础。例如,加大数据存储中心、大数据平台、智能计算中心、深度学习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加快在数据确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治理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同时还需要强化金融科技审慎监管,“要持续丰富监管方式和手段,提升穿透监管能力”。

    另外,王朝弟表示需要高度重视数据安全,要建立数据安全策略,保障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银行保险机构要构建更加有效的保护机制。国家安全和金融稳定方面,进行数据风险评估,使用加密与权控技术,全方位加强金融数据信息保护。

    “金融科技并非十全十美,并不是包治普惠金融百病的‘万能药’。”王朝弟表示,我国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二是体系标准尚不完善;三是科技风险日益凸显。


    责任编辑:王超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

    为你推荐

    猜你喜欢

    收藏成功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