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辽宁省分行网络金融部
近年来银行加大资金投入、提供综合服务方案打造收单场景,谋求存贷款、支付结算、联动获客等综合收益。收单场景流量是场景中非金融服务的客户量,表现为场景的营销量、服务量(到访量)、成交量。银行运营收单场景的核心目标是将流量转化为金融产品的用户,只有通过品牌、优惠/权益的有效传播,为目标客户提供可即时获取的产品和服务,将场景流量变现为银行用户,方可形成流量价值。本文试着讨论收单场景流量价值计量的必要性及方法,并提出运营建议。
一、收单场景流量价值计量的必要性
一是流量价值计量有利于更准确地衡量项目间接收益。流量价值多表现为收单场景项目的间接收益,在项目前期论证中需要量化,并对不确定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以准确评估项目的可行性。
二是流量价值在收单场景项目收益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收单场景的市场竞争格局造成了项目投入不断提高,商户侧存贷款、结算等直接收益有限,需要更充足、可量化的流量价值以提升投资回报,也利于各级决策层对收单场景的综合价值有更全面的认知,提高对收单场景的重视。
三是流量价值计量有利于银行开展全流程的项目管理。准确的价值评估不仅利于分支行更全面了解收单场景项目的价值,还可以让银行更清楚地知道项目的价值,使项目实施前的商务谈判、实施中的运营管理均有更明确、可量化的目标。
二、收单场景流量价值计量的要素及方法
(一)影响流量价值的因素
影响收单场景流量的因素纷繁复杂,可将决定场景流量价值的因素主要归纳为:流量、有效的宣传传播、便利的服务获取、金融产品的用户价值。
1.流量(F)。可转化为金融用户的客户量。不同的营销产品、营销策略对流量的需求点会有较大差异,如:以“使用快捷支付”为营销目标,应关注成交的笔数、金额;以“开卡+快捷支付绑卡”为营销目标,应关注营销期间的到访量、场景与客流量日常活动的相对位置;而以“消费金融”为营销目标,则应关注到访量及其属性、成交的笔均交易额等。
2.有效的传播(S)。覆盖流量并能引发金融需求的传播,即触发金融消费者需求(参与)的促销行为。包括品牌传播、权益/优惠传播。一是原则上未经传播而引起的金融需求不应计为流量价值。二是品牌传播的价值可用广告位的定价确定;权益/优惠传播的成本以营销费用的投入计量。三是银行收单场景与结算行场景,因商户关系及传播配合度的不同,价值差异既表现在有效传播的成本,也表现在传播的有效性(即触发流量需求的概率)。
3.便利获取(G)。经有效传播的流量客户能够获取金融产品、服务、使用体验、优惠的便利性。为提供便利获取的能力,可在传播中植入产品线上申请入口与参与流程,流量高峰时段驻点指导与受理,保障金融消费需求得到及时满足。
4.用户价值(V)。流量成功转化为金融用户后所带来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如某笔贷款的收益)、潜在价值(如快捷绑卡活跃用户的金融资产增长),用户的最终价值应剔除单户(笔)的传播投入。
(二)流量价值计量方法
场景流量价值来自对场景流量有效传播触发的金融产品消费需求,银行要把握需求、在有效的促成期内将需求转化为用户,实现流量价值。据此,可结合场景分类与流量特点,根据营销的金融产品确定场景流量价值,并将各类金融产品的价值汇总,从而得到场景的整体价值。
即:
其中:P为场景流量价值,i为面向场景流量可营销的金融产品,Fsi,Gi,Vi分别为有效传播产生的需求流量,产品便利获取的程度,金融产品(服务)的用户价值。各项确定方法如下:
1.金融产品(i)。场景类型及其流量特点影响着可营销的金融产品。如:驻点办卡可选择百货、零售等大流量场景;支付优惠可选择零售商超、餐饮等;消费金融、信用卡分期可选择汽车、家装等客单价高的场景;财富管理及客户快捷绑卡引荐则可优先选择高端酒店(会所)、文体、孕婴类场景。
2.需求流量(Fsi)。金融产品的需求流量应剔除无传播条件下的量。可在项目实施初期待场景非金融流量稳定后测定;也可在有效传播后通过线上产品入口流量增加值、门店收银员/银行营销人员收集反馈得出;强场景下可直接使用非金融流量,如校园食堂场景中的师生就餐人数。
3.便利获取(Gi)。流量运营前可根据流量特点及受理流程设计,使用客户体验调查、流程评估方式测定。如:1-操作步骤×0.1-提供资料×0.15;1-0.05×操作时间2;1+平均优惠额/笔均消费额-优惠操作步骤×0.1。流量运营后要跟踪修正,视贷款批核率、优惠参与率等情况调整。在场景价值实际计量及后评估中Fsi×Gi的值(获取用户量)通常可直接得出,分项测算主要用于前期评估使用。
4.用户价值(Vi)。能够由金融产品确定价值的可确定直接价值,如:贷款投放交易额×收益率×期限-户均传播投入。以培育用户、获取客户为营销目标而未形成直接价值的,可按潜在价值确定,如:信用卡户均收入|快捷绑卡账户边际资产收益-户均传播投入。
(三)案例应用
1.场景流量及因素。
基本情况:A超市,银行投入6万元(收款设备及超市电子价签、广告屏),合同期4年、签订广告位宣传(估值约1万元/年)排他条款,联动日均存款80万元,收单定价0.3%,年交易额1800万元。据以上情况测得项目年直接收益3.64万元(利差1.84万元、中收1.8万元),投资回报期2年。
流量情况:日成交量840笔、日成交额5万元、笔均交易额58元/笔;日到访量约1000人,主要为超市周边居民,营销期内(1年)成交流量按2000人计;无室外广告位获取额外场景营销量。
传播促销费用投入情况:基于场景流量特点,银行投入营销费用开展消费金融拉新活动、快捷支付满减活动,同时引入三方资源提供店员支付宝绑卡引荐红包、商家支付宝激励金活动为辅助;开展消费金融拉新、快捷绑卡、快捷支付使用3项产品传播促销。
流量价值情况:
一是消费金融拉新实现200户,发生营销费2000元;使用广告位进行权益传播、有效传播率达30%以上,权益通过微信扫码即可领取、需求满足(便利获取)达1/3;新客户均放款1100元2年,剔除传播投入后的用户价值21元/户。
二是快捷绑卡实现20户,银行未发生营销费;场景流量年龄偏高,支付宝渠道认同率低,且关联的支付优惠力度有限,有效传播率10%;店员绑卡引荐红包规则仅限账户首绑,店员促成交易积极性受到影响,便利获取率10%;无传播投入,用户潜在收益为绑卡账户户手续费收入18元。
三是快捷支付使用,发生营销费2万元,触发交易1万笔、交易额86万元;促进快捷支付活跃用户提升量稳定在140户,全部为借记卡,快捷绑卡活跃后资产收益提升187.6/元,剔除传播投入后用户价值49.35元/户。
2.场景流量价值计量。根据以上情况,A超市收单场景流量价值(年)为:
P=P1+P2+P3+P4=1+200*21+20*18+140*49.35 = 2.14万元
其中:P1为品牌传播价值1万元(广告位传播价值);
P2消费金融产品流量潜在价值0.42万元;
P3快捷绑卡流量潜在价值0.036元;
P4快捷支付当前价值0.69万元。
计入流量价值后,项目年收益5.79万元,提升59%。
注:以上稳定流量的超市场景未能取得预期的快捷绑卡收益,主要由于银行优惠方式、外部营销政策规则影响了传播效果和需求满足(便利获取),可考虑使用新绑卡账户专项优惠的方式改进。
四、收单场景流量运营的建议
根据以上场景流量计量因素与方法,结合A超市案例,我们看到在分析收单场景流量特点、结合金融产品目标客群的情况下开展流量运营,收单场景项目的价值将有明显提升。针对运营建议如下:
(一)结合场景特征的营销目标是流量运营的基础。场景的行业、地理位置、服务人群、成交笔数、笔均交易额、客流属性都会对银行营销目标的设定产生影响,在具体运营中要避免脱离实际,应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确定营销目标。操作前可以借鉴同类特征场景的营销效果,采取试运行、分阶段的方式审慎实施。
(二)基于产品盈利的促销策略是流量价值的前提。流量价值来自每个金融产品的价值回报,在没有可靠的消费者调查情况下,切忌在单一产品上对场景流量盲目乐观。要在不影响客户体验的条件上,尽可能采取流量转化后的费用设置,保证每项投入的回报,再视获取用户的数据情况进行规则调整。前期传播投入尽量杜绝普惠、薅羊毛式的促销策略,不仅影响流量价值回报,还不利于维护市场秩序。
(三)开展有效的传播促销是实现流量价值的关键。再好的流量也不会自发产生充足的金融需求,针对营销目标的传播是促进流量变现的关键。在传播中既要注重取得低成本的渠道(如A超市中的免费广告、外部资源引入);又要关注传播时间、地点、方式,以及如何发挥商户和店员的传播作用;还要注意突出符合场景商户行业特点的价值输出,如宣传孕婴行业的安全商户、健身行业的诚信商户,从而满足各参与主体诉求、实现共赢。
(四)提供便捷的获取通道是流量充分变现的需要。随着金融服务渠道的丰富,在传播中应重点介绍APP渠道、在交易侧努力简化流程以提升客户体验,提高金融服务获取的便利性,以便更充分地促成意向客户的服务。在客观条件受限的情况下,应通过提升优惠/权益投入的力度、组织人工指导等方式弥补自身不足。
(五)把握风控的审慎独立是流量合规运营的保证。收单场景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应遵循审慎原则,运营过程中要执行相较于场景行业更严格的标准。在与场景商户合作中重点关注告知义务履行、客户信息安全、消费者自由选择权,以审慎独立的原则合规运营场景流量,确保整体营销服务质量和效果。
(六)坚持不懈的创新实践是提高流量价值的手段。随着收单场景的持续运营,特别是支付结算、消费金融的营销实践,银行在收单场景流量变现上会逐步积累经验。围绕自身场景流量特点、聚焦产品服务、整合场景生态,为特定客群提供一站式、综合化、乃至无感服务,场景流量价值转化将不断提升。期间还需要银行保持资源和政策投入的战略定力,坚持不懈地创新实践。
责任编辑:王超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