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障客户的合法权益,保障客户资金安全,上海银行与您分享一些电信诈骗案例,提示您谨防电信诈骗。
提防假冒银行客服
切勿泄漏短信验证码
典型案例
某先生收到一条某银行发送的交易短信,提示其购买了该行的贵金属,某先生正觉得纳闷,此时来电显示为 “955XX”的电话打来,自称是该行的“客服”,声称要与某先生核实是否发生该交易,并表示只需提供手机收到的“取消验证码”即可取消交易,于是某先生不假思索地将刚收到的短信验证码告诉了“客服”。之后某先生收到账户转出的短信提示,才发现自己上当受骗了。
专家解读
不法分子通过病毒木马等方法获取了客户的网上银行或手机银行登陆信息,为了骗取客户的手机验证码,完成资金盗取,不法分子通过客户的网上银行或手机银行用来买理财产品、贵金属等,制造资金丢失假象,再通过冒充银行或者支付网站客服给用户打电话,骗取验证码,进而盗走资金。
小贴士
1、在收到动态验证码时,请仔细核对短信中的详细信息,如具体办理业务的种类、交易金额等。
2.任何客服工作人员不会向持卡人索取短信验证码,如有人索要可判定为诈骗,请立即报警;切勿轻易泄露自己的身份证件号、银行卡信息、交易密码、动态验证码等重要信息。
3.若怀疑网上银行或手机银行登陆信息已被泄露,请立即挂失换卡,并更改登陆密码。
勿设置相同的用户名及密码
提防被“撞库”
典型案例
某女士发现其名下的卡片发生了多笔大额消费,而某女士并未操作这些交易,便立即报了案。警方根据交易资金流向的线索破案后发现,不法分子是通过黑客技术入侵了某网站,窃取了某女士在该网站的用户名和登陆密码,随后不法分子尝试用于网络支付,由于某女士在支付网站也设置了相同的用户名和密码,因此被盗刷。
专家解读
由于目前某些中小网站的安全防护能力较弱,容易遭到黑客攻击,从而导致注册用户的信息泄露。同时,如客户的支付账户设置了相同的用户名和密码,则极易发生盗用。
小贴士
1.对于支付账户的登陆密码、消费密码应与一般网站登录密码区别设置,并养成定期更改密码的习惯,防止因其他网站信息泄露而造成支付账户的资金损失。
2.网络支付相对POS消费等传统用卡渠道,存在交易场景虚拟化,验证强度相对较弱等特点,因此主要定位于小额支付。建议客户根据自身情况设置合理的单笔与单日交易限额,防止发生大额盗刷。
3.开通短信提醒服务,可及时掌握账户动态信息,避免发生连续盗刷。
手机突然无法使用
提防被“空中换卡”
典型案例
某先生收到了某运营商发给他的短信,提示他订购了某收费的阅读栏目,如果要取消订阅,则回复收到的验证码。某先生信以为真,便回复了验证码。随后,某先生发现其手机无法收发短信,接听拨打电话。之后发现,自己多家银行卡被盗刷。
专家解读
“空中换卡”是指目前运营商可提供SIM卡自助换卡业务,客户可持4G自助卡(空白卡),在运营商官网上进行激活,并通过旧卡收到的短信码进行验证,无需换号,即可实现SIM片的升级和换卡。
有不法分子通过电商平台购买运营商提供的SIM卡空卡,然后通过短信指令向电信运营商发出换卡的申请,运营商就会给用户正使用的手机发去验证码。在此之前,犯罪分子早已用自己的伪基站给用户发送钓鱼短信,以取消订阅收费项目为由,要求用户回复收到的验证码。不法分子得到验证码后,完成空中换卡功能,手中的空卡顺利地转变为用户的手机号码,而用户手中的手机号码则成为空卡。于是不法分子通过提供手机号码登录和找回密码功能,拿着手中的SIM卡新卡去盗取用户的账号和密码,实施盗用。
小贴士
1. 在收到动态验证码时,请仔细核对短信中的详细信息,如具体办理的业务,切勿随意泄露动态验证码。
2. 若发现信息被泄露,立即联系银行挂失换卡,并联系运营商挂失补办手机SIM卡。
责任编辑:韩希宇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