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美剧《权力的游戏》 艾德·史塔克手握寒冰剑
近年来,金融与科技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产业融合的程度越来越来深入。银行也开始成立自己的金融科技子公司。金融科技的发展空间还会很大,也似乎是要成就更多人的理想。这个理想包括金融科技从业者,也包括那些借助金融科技收获互联网理财收益的大众。
然而,以技术创新为基点,金融为本质的金融科技,却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自然可以成就很多人,但用得不好,这把剑就会反向伤着自己,并干翻一群人的理想。最近一段时间,不断爆雷的P2P网贷就让不少人受伤。
金融是比科技更难更复杂的“技术”
据零壹数据的《关键时刻:P2P网贷危机调研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共有364家网贷平台出现问题,其中6月问题平台数量多达98家,为近14个月以来的最大值。进入7月后,P2P行业流动性风险进一步增加,问题平台数量持续攀升。仅今年7月1日-20日,至少有98家网贷平台出现逾期、清盘和失联等问题,涉及待还本金至少439亿元。由此,行业风险可见一斑。
得承认,技术确实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科技可以改变传统金融。然而,我们也看到一些迷信技术而不懂金融,所谓的金融科技公司不断在身边爆雷。
之所以如此,大多是因为很多人过于倚重技术,而小看了金融运作的难度,未看懂金融的本质。也因此,单纯以赚钱为目的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往往更愿意在技术上付出较多,而忽视了风险的控制,抗风险能力较为薄弱,所以一旦东窗事发,行业倒闭的余震破坏力尽显。
中信银行王鹏虎曾在“中国电子银行联合宣传年2018贵阳高峰论坛”上表示,“金融是另外一门技术,是比技术、IT更加复杂的东西。”意在说明说明,金融科技单纯地进行技术输出并不能做好金融服务,而且,金融比科技更难掌控,需要有充分掌握金融本质的企业才能做好行业服务。
互联网金融的核心是金融,而金融的本质是风控,这已是行业共识。用央行原副行长吴晓灵的来说,“创新要对金融规则有敬畏之心,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的运用不会颠覆金融的本质。”
对金融的敬畏之心,实际上是来自于悬于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风控,稍有不慎,一命呜呼。然而在那些爆雷的平台之上,他们假装看不见。
技术尚可激进,金融仍需稳健
互联网技术以“网络红包”、“轻松理财”为敲门砖,迅速敲开大众的零钱包,“闲钱”潮水般涌入互联网平台,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
小额、闲钱理财的大范围成功,也成为推动互联网金融进一步走向存贷汇的全方位金融输出模式,于是网贷、消费金融等开始戴上金融创新、技术创新的光环进行疯狂地扩张运动。
互联网技术在方便快捷、长尾效应的把控上,激进变革着金融服务行业。技术之于金融,在充分理解金融本质,把握住风险控制的前提下,自然是利国利民利己的好事,否则,对社会伤害极大。2015年的某租宝一案,涉及人数就多达90多万人、资金达700多亿,破坏力惊人。
有分析认为,近期网贷爆雷与整体的经济发展形势有很大关系。但在笔者看来,根本问题还是在于行业内部发展的问题。一是,行业内的“骗子”依然存在,对行业信誉有很大负面效应;二是,行业内依然有懂技术而不懂或者不敬畏金融的参与者盲目迷恋技术的力量,低估经营金融服务的难度,导致企业风控能力较弱;三是,大众对金融风险的认知依然不足。
希望经过这一轮爆雷的洗礼之后,行业在继续追求技术突破的路上,能更清楚地认识到金融的本质,风控的重要性,并能技术提升行业抗风险的能力,而不是一爆就集体爆。
如此,金融科技之剑握在手上才能得心应手,趋利避害。
责任编辑:王超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