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的内涵与外延
关于金融科技(FinTech)的内涵,国际金融稳定理事会(FSB)于2016年3月给出了一个国际通用的标准定义:“技术带来的金融创新,它能够产生新的商业模式、应用、过程或产品,从而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或金融服务的提供方式产生重大影响。”在金融科技所覆盖的范围与领域方面,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区分出四个核心应用领域,即“存贷款与融资服务”“支付与清结算服务”“投资管理服务”以及“市场基础设施服务”。
其中,“存贷款与融资服务”涵括贷、征信、众筹等产品;“支付与清结算服务”包括移动支付、P2P汇款等内容;“投资网管理服务”典型代表是智能投顾与智能投研等;“市场基础设施服务”涵盖最为广泛,意指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所带来的金融产品创新。
金融科技的中外语境差异
由于中外的金融监管环境与社会环境存在一定差异,中外金融科技(FinTech)概念的发展与演变也存在较大区别。
就美国而言,其语境上的FinTech公司以初创型企业为主,大部分是经营移动支付、财富管理、网贷等业务。而中国在“金融科技”概念被提及之前,事实上已经历了数年“互联网金融”阶段的发展,亦是以第三方支付、P2P网贷企业为典型代表。此前,由于从事“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大多是非金融持牌的互联网企业,出现了一些忽视金融本质、风险属性和必要监管约束的现象,导致业务运作不规范、风险管理不到位、监管适用不恰当或不充分等问题,引发了一些监管套利风险与消费者保护风险。
因此,笔者认为,国内官方组织与监管机构对“金融科技”的鼓励及相关政策适用对象,或许更强调是前沿技术对正规持牌金融业务的辅助、支持和优化作用,其运用仍需遵循金融业务的内在规律、遵守现行法律和金融监管要求。最终的金融科技产品或服务的提供者,也聚焦在持牌金融机构的范围之内。
具体而言,中国发展金融科技的侧重点或在于“市场基础设施服务”的细分领域。其实质,是以前沿科技能力的方式赋能(Empower&Enable)传统金融行业或传统商业模式,为产品本身注入区别于传统金融产品的能力,如远程核身能力、大量数据存储及运算能力、自动化与智能化服务能力、多机构对等合作及共享资源的能力、降低成本能力、安全加固能力、精准营销能力、精细化风险管理、防欺诈及风险定价能力等。以科技带动金融业务的革新,最终实现服务实体经济与普惠大众的目标。
中国金融科技应用现状
金融科技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图中的场景或产品形态。
1.基于云计算的金融服务
云计算引发了软件开发部署模式的创新,是承载各类应用的关键基础设施,也是金融科技创新产品的最佳交付载体。云计算和分布式架构的核心思想是在低成本、标准化的开放硬件和开源软件的基础上,通过分布式处理架构实现系统处理能力的无限扩展。采用数据复制、多副本、读写分离等技术弥补基础软硬件的不足,满足系统高性能、高可用和容灾备份等方面的要求。采用分布式中间件或分布式数据库实现联机交易处理的一致性等事务管理要求。
2.基于大数据的金融服务
金融科技与数据科学、数据管理和数据处理是紧密结合的,随着大数据不断在金融业的深入应用,大数据探索将为传统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公司带来更多的创新点和想象空间。金融机构可借助于新兴的大数据技术广泛收集各种渠道信息进行分析应用与风险管理,运用大数据进行精准营销与获客,通过大数据模型为客户提供金融信用,进而辅助各项业务决策。
3.基于区块链的金融服务
金融服务是区块链的最早应用领域之一。区块链技术可带来安全可靠、简化流程、成本节约、降低操作风险以及增加信任等优点,具备重构升华原有金融业基础架构的潜力。
例如,对于银行业机构,重点探索方向一般是应用区块链技术降低清算结算成本、提高中后台运营效率、提升流程自动化程度与降低经营成本等。此外,在多方合作的金融场景中,区块链有助于实现合作银行机构间的账本共享,降低争议摩擦成本,提高业务处理效率。
对于非银金融机构,区块链可用于提升权益登记、信息存证的权威性、削减交易对手方风险、解决数据追踪与信息防伪问题、降低审核审计的操作成本。
从监管机构角度看,区块链提供了一致且易于审计的数据,通过对机构间区块链的数据分析,能够比传统审计流程更快、更精确地监管金融业务。
4.基于人工智能的金融服务
2017年7月,国务院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提出了“智能金融”的重点应用方向,鼓励创新智能金融产品和服务,发展金融新业态,鼓励金融行业应用智能客服、智能监控等技术和装备,建立金融风险智能预警与防控系统等。
人工智能使得机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模拟人的功能,实现批量人性化和个性化的服务客户,将成为决定银行沟通客户、发现客户金融需求的重要因素。并在金融产品、服务渠道、服务方式、风险管理、授信融资、投资决策等领域引发新一轮的变革。
人工智能技术在前端可以用于服务客户,在中台支持授信、各类金融交易和金融分析中的决策,在后台用于风险防控和监督。例如在风险管理方面,人工智能的应用将大幅降低人力成本并提升金融风控及业务处理能力。
5.基于安全技术的金融服务
安全技术领先的企业也开始将其科技能力整合成产品提供给金融同业,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采用了生物识别技术的身份认证产品。从最基础的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掌纹识别,到声音识别、基因识别、静脉识别、步态识别等都属于生物识别范畴。生物识别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定位在“补充手段”,与传统核身手段的关系是配合而非取代,其在金融支付领域的应用逐渐从早期的身份认证走向金融支付,已经进入实用化阶段。
6.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金融服务
移动支付作为移动互联网领域和金融领域的革命性创新和代表应用,在促进电子商务及零售市场的发展、满足消费者多样化支付需求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二维码支付、电子银行、直销银行等均体现了移动互联网技术在金融服务领域的应用。
以监管科技应对金融科技
本质上,金融科技并没有脱离金融业的功能属性和风险属性,但技术创新使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传统金融风险的外溢效应更大。金融科技的风险目前主要包括业务风险、数据风险与信息安全风险。针对这些风险,金融科技的市场主体与监管机构需加强合作,共筑金融科技安全体系,包括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技术体系、风险评估应急体系等。
为应对金融科技快速发展及其风险属性,监管科技(RegTech)应运而生。监管科技作为实现穿透式监管技术的有力支撑,可提升合规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监管的规范性和风险监测识别能力。例如,监管科技可应用于风险数据整合,风险建模、分析和预测,实时交易监控、汇报和拦截,以及法律法规跟踪等方面。
责任编辑:陈爱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