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端
    访问手机端
    官微
    访问官微

    搜索
    取消
    温馨提示:
    敬爱的用户,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会导致页面浏览异常,建议您升级浏览器版本或更换其他浏览器打开。

    高负债还是卖资产? 2018银行业进一步“缩表”趋势解读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17-12-27 09:06:24 银行 数据解读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17-12-27 09:06:24

    核心提示不同于2016年末因政策不确定性带来的“迷茫”,2017年末,银行从业者的“迷茫”更多来自确定性强监管政策下,如何化险为夷,又如何布局转身。

      不同于2016年末因政策不确定性带来的“迷茫”,2017年末,银行从业者的“迷茫”更多来自确定性强监管政策下,如何化险为夷,又如何布局转身。

      在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金融领域相关表述为“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未来三年,防控风险仍摆在金融工作首位。某股份行高管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此大背景下,加之银行流动性管理约束增强,以及大资管新规对银行表外业务的限制,2018年银行业或面临进一步“缩表”。

      “错配收益要没有了”

      “银行这两年的资产负债错配太严重了。”某城商行人士坦言,特别是通过发行同业存单进行同业存单 ,期限多在一年以内;而资产端,一方面贷款期限多在一年期以上,另外,在同业投资上通过质押回购加的杠杆也不少,在利率上行过程中,不仅面临收益倒挂可能,更重要的是,流动性管理压力巨大。

      某国有大行在今年年中会议上就指出,同业板块因承担着一定流动性调节职能,又要确保银行各项考核达标,付出了很高的成本。

      前述某股份行高管表示,银行过去赚期限错配的钱,但在大资管新规和12月初发布的流动性管理修订版约束下,银行被“束住了手脚”,对银行未来的营收和利润的影响很大,甚至可能是“致命”的。

      根据《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对资产规模在2000亿元(含)以上的商业银行适用三个新的量化指标,一是净稳定资金比例,即可用的稳定资金除以所需的稳定资金;二是优质流动性资产充足率,即优质流动性资产除以短期现金净流出;三是流动性匹配率,即加权资金来源除以加权资金运用,三者监管要求均不低于100%。

      但对于优质流动性充足率和流动性匹配率分别设置了2018年底和2019年的达标期,并要求前者在2018年6月前达到70%,后者在2018年底前达到90%。

      前述某股份行高管表示,上述2018年的过渡期达标要求对于多数银行而言,压力颇大。在银行目前的资产负债结构下,压缩同业拆借,意味着银行只有两条路可行:一是通过协议存款或者理财产品等驱动高成本负债;二是主动收缩资产。若银行算一笔账,可能后者更为“经济”。

      “缩表”伴随“逆淘汰”

      主动收缩资产,意味着相比2017年,2018年或有更多银行进行“缩表”。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股份行中有两家已经“缩表”。其中中信银行“缩表”最为明显,前三季度资产总额较上年末下降6.64%,负债总额下降7.41%,营业收入同比微降0.03%。另外,民生银行同期资产总额较去年年末减少了3.11%。

      前述股份行高管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2017年,银登中心的资产流转生意较为火爆。无论是让其他银行代持,还是真实卖断,背后逻辑是不同银行间资产负债表呈现互补:有的银行资产溢出了,有的银行缺资产。而2018年可预期的趋势是,各银行的互补性进一步降低,大部分银行都将面临资产处置问题,包括可能需要压降存量信贷。

      “这个过程中银行还会面临一个头疼的问题,”前述股份行高管表示,“压降资产规模将伴随‘逆淘汰’过程,就是肯定先压降能够还本付息的企业的贷款,而这些企业对银行而言应该是好的资产。”

      21世纪经济报道就“开门红”采访全国多名国有大行和股份行对公业务人士,得到的多数回复是“没有明晰的业务导向”,且预计2018年信贷额度较为紧张。某华南股份行同业部人士甚至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往年起始于新年1月的“开门红”从今年四季度就开始了,但效果并不太理想。

      在以往,政府、国企和上市公司往往受银行“最爱”,目前围绕上市公司的业务被提及较多,多名受访银行人士提到了上市公司信用贷款、股票质押以及相关股债结合融资产品。

      “存款立行”大环境变了?

      收缩同业负债,银行吸收存款依然很难。

      多名银行分支行行长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反馈,今年以来,政府部门及国企对资金使用效率要求大大提高,导致原来这些部门在银行的存款,特别是活期存款大大减少,存款理财化趋势还在不断深化。

      “我们过去授信比较集中在国企和政府平台,导致很多结算性的客户退出,现在看来对我们是很大的损失,可能明年总行政策会有一些调整。”某国有大行分行对公业务人士表示。

      前述某股份行高管表示,“存款立行”的外部环境发生巨大改变,而银行目前的应对主要还是以存款产品驱动,以高成本获客。以某小型股份行为例,该行今年发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平均高出市场20BP-30BP,内部考核将基础客户数增量置于中间收入之上。

      这也就引发了客户黏性之问,用高收益吸引来的客户,又是否会在高收益结束之后用脚投票?

      前述股份行高管表示,目前好几家银行都在做大交易银行,就是希望通过供应链,在交易环节引流和截流资金,获取低成本资金。另有某股份行杭州分行行长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2018年将继续拓展私募基金市场,从托管服务入手,串联开户、结算、现金管理等服务。另外,今年已开展的汽车经销商供应链服务也有不错的资金引流效应,销售回款的资金沉淀较为可观。

    责任编辑:韩希宇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

    为你推荐

    收藏成功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