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内地很多城市,几乎遍地都可以进行手机支付。数据显示,80%以上的超市接受支付宝和微信付款,80%的摊贩都会摆出支付二维码,出租车司机越来越不喜欢现金交易。越来越多的人热衷并依赖这样的支付方式,有时候在遇到对方不接受移动支付时,肯定会抓狂地来一句:“什么?居然不能用手机支付,这也太out了吧。”而西藏受大环境影响,移动支付也越来越盛行。
移动支付可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为全面推进符合银行业联网通用标准的移动支付业务发展,推动移动支付在便民支付领域的广泛应用,提升移动支付的便民服务水平,西藏将推动移动支付建设项目,借助银行业联网通用的移动支付产品,努力提升银行业在零售支付领域的竞争力。为此,人行拉萨中支联合自治区金融办、财政厅、商务厅、交通运输厅和卫计委,组织辖内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国银联西藏分公司和辖内非银行支付机构西藏分公司负责人及业务人员,于日前召开了举办移动支付建设工作部署会,此次会议涵盖了手机PAY和二维码的受理环境建设、商户和收银员的营销激励、客户的宣传推广、客户支付体验的优化提升、移动支付产品介绍等内容。“移动支付便民示范工程是人民银行大力推动‘普惠金融’建设,打造‘智慧城市’,着力解决民生领域问题的重大举措。”人行拉萨中支相关负责人介绍,“这项工程意义重大,任务艰巨,需要西藏各有关职能部门和辖内发卡银行、收单机构、中国银联、各地市人民银行等各方通力协作,确保有效推动。”为落实好此项工作,人行拉萨中支结合西藏实际,初步研究拟定了《西藏辖区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移动支付便民示范工程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各单位工作职责。
据悉,从目前西藏情况来看,移动支付主要在购物、娱乐方面占比较大,但是从内地先进经验来看,移动支付其实还可以渗透到医疗、交通、教育等领域,起到促进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功能。“以医疗来说,国内一些大城市移动支付可以实现直接通过手机挂号、取药、选择主治医生等,可以极大地解决看病慢、排队难等问题。”人行拉萨中支支付结算处科长罗布说,“除此之外,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也会极大地方便人们的生活。”
罗布所讲的是移动支付中非面对面的支付模式,这种支付模式主要满足了客户不用亲临现场就可进行交易的需求,客户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使用手机短信、语音等操作方式,就可完成日常生活中的水电煤气、物业管理、交通罚款等公共事业缴费,或者用于彩票购买、手机订票等交易。而另一种是面对面的支付模式,也就是我们现在几乎每天都会接触到的类似在商场内的刷卡消费,客户的手机与商家的终端之间采用近距离无线通信方式,客户只需将手机靠近终端,通过免密、指纹等就可以完成闪付的消费。
我国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分为3种
随着国内经济环境变化、社会资金结算需求、支付方式及渠道呈现日益多样化,特别是在“互联网+”的政策背景下,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快速普及,居民小额支付需求持续增长,基于金融IC卡的移动支付业务正逐步成为便利生活、促进消费、丰富支付结算的重要途径与手段。据悉,目前我国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分为3种,即以移动运营商为运营主体的商业模式、以银联为运营主体的商业模式和以银行为运营主体的商业模式。
移动运营商作为移动支付平台的运营主体,以用户的手机话费账户或专门的小额账户作为移动支付账户,用户所发生的移动支付交易费用全部从用户的话费账户或小额账户中扣减。在以移动运营商为运营主体的移动支付业务模式中,移动运营商除了承担着基础网络服务和内容增值服务的角色之外,还承担了账户系统、资金清算等金融机构的责任,不需要银行过多的参与。这种商业模式技术实现简便,但是移动运营商的角色定位不清楚,使得产业链各方的利益难以保证,前景复杂。
银联作为银行卡信息交换网络的金融运营机构,所提供的移动支付平台接入服务是银行卡支付服务的延伸,有别于商业银行个性化的手机银行业务。由银联来建立和运营移动支付平台,可以避免以移动运营商为主导的一些弊端,同时也能解决多个银行共同开展移动支付业务时带来的困扰和资源浪费,优化了整个产业,使得各方的定位更加明晰,大家能各司专长,共同发展。
银行通过专线与移动通信网络实现互联,将银行账户与手机账户建立对应关系,用户通过银行卡账户进行移动支付。银行为用户提供交易平台和付款途径,移动运营商为银行和用户提供信息通道和内容服务,不参与支付过程。当前我国大部分提供手机银行业务的银行都由自己运营移动支付平台。与“手机钱包”不同,银行主推的是“手机银行”模式,实质是金融机构与移动运营商合作,将用户的手机号码和银行卡号等支付账号绑定,通过手机短信、手机WAP上网等移动通信技术传递支付账号等交易信息。
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服务提供商是独立于银行、银联和移动运营商的第三方经济实体,主要是借助手机的移动上网功能实现随时随地的无线支付,以第三方交易平台为运营主体提供移动支付业务的主要特点是:银行、移动运营商、平台运营商等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平台运营商将银行、运营商等各利益群体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简单化,将多对多的关系变为多对一的关系,从而大大提高了商务运作的效率;用户有了多种选择,只要加入到平台中即可实现跨行之间的支付交易。
责任编辑:Rachel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