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刚刚悉数亮相的银行中报显示,上半年国有四大行网点进一步“瘦身”,集中火力进行网点改造,并全面发力金融业务线上化,员工数共减少2.56万人。可以看到,金融科技着实给传统金融业带来了很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银行人开始感觉到金融科技方向袭来的阵阵寒意。不过,从中国电子银行网选登出来的“报告行长大人”征文文章里,我们看到的不仅仅只有担忧,还有不少让银行人值得关注的内容。
一只小咸鱼
当初是在多么激烈的竞争中进入银行工作的,相信很多银行人都还记得很清楚。“背负着那么大的竞争压力转正之后,就如参加完高考进入大学一样,以为安静地沉在池底做一只小咸鱼了。”一位征文参与者向笔者倾诉。
“以前也参加过类似的征文活动,但大多跟着形式将文字预演一遍就完事儿了。但这次真的不行。我看到很多人开始真正关注金融科技,特别是人工智能对某些银行工种的‘毁灭性’打击。保饭碗的事儿,我们银行人肯定是不会含糊的。”
笔者发现,在这次征文中,很多文章来自一线的柜员,他们对自己的工作前景表达了自己的担忧,而主要担忧的点是人工智能、移动金融的发展,以及这两者对人工业务的替代率越来越高。不过,也有员工在征文中表示,智能机器实际上可以替代的是一些重复性较高的机械性工作,但柜员的形象和亲和力依然是银行网点的重要特征。
“作为一个柜员,以前很少关心金融科技类的文章,只是觉得科技肯定会越来越高明,自己以后工作起来会越来越省心省力,但没想到的是,这些新科技竟然会威胁到自己的工作。所以,最近在恶补金融科技相关的文章,包括人工智能、区块链,以及征文里不少作者提到的物联网金融。”
金融科技对银行的影响,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大概就是岗位的调整和变化了。所以,我们似乎很自然地能从这次征文活动中看到一篇有关于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岗位结构影响文章。文章认为,“银行业的发展趋势迄今为止可分为三个阶段,互联网阶段,移动互联阶段,人工智能阶段。在此三个阶段,传统商业银行的岗位构成会发生不同变化,商业银行某些岗位的雇员数量会减少,同时可能会产生新的岗位需求。”
银行主动掌控金融科技
“按道理来说,金融科技也就是一个工具,人没道理被一个摆在那里的工具就压死,所以,如何利用他们才是我们应该琢磨的事情,如果脑子里没这些意识,被淘汰怕也是迟早的事情。”
这次征文中,有作者提到,城商行、中小银行如何运用金融科技的方法。
为什么中小银行无法自由地掌控金融科技?有作者比较尖锐地指出了当前中小银行在金融科技发展中的三个大问题:1、金融科技专业型人才缺失;2、粗放式管理导致数据资产严重浪费;3、渠道比不上大型银行,技术发展回报低。
就此,他也提出了三个针对性的意见:1、多角度发展金融科技创新;2、建立数据库,学习完善的数据分析方法;3、运用区域优势扎根本地市场。
还有不少作者认为,传统银行之所以被新起的这些金融科技公司压制着,主要是因为金融场景做得不够广,客户不够“草根”。所以建议银行应该努力拓展自己的场景,而物理网点恰恰又是与客户进行场景交互的重要场所。
银行的金融科技没见天花板
这段时间,媒体对直销银行,又有了些难听的声音,对银行APP的评价也不怎么高,而智能投顾及人工智能的话题却是越来越多。这越来越多的是非评论似乎是在告诉我们,银行可能不知道该怎么玩金融科技了,概念太多,不知道该追随谁了。
其实不然,这一次征文中,有作者就这些问题做了比较专业的分析和判断,并给出意见和建议。
比如,社区银行如何完成“减肥增智”的任务,再比如,中小银行如何构建自己的智能投顾,还有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风控的构建办法。
而关于直销银行这个让很多人暂时没有头绪的组织,有人甚至理出了一套算术题的解题思路——“加减乘数法”。
提到智能投顾,有作者就某家银行的智能投顾做了更为透彻的分析,数据翔实,条理明晰,结构完整,值得阅读。
甚至还有作者非常详尽地介绍了一遍如何利用微信构建支行公众号矩阵的方案,也是值得关注和学习的。
后记
有征文参与者称,他的文章并未通过初审。不过,为了应付这次征文,他看了不少金融科技方面的文章,特别是看了这次参加网络投票的文章之后,多少还是有些收获的。表示,为了自己以后的职业规划,不是说,银行的金融科技人才匮乏吗?以后还是要多读多看多学习这方面的东西。“不能再做沉在池底做小咸鱼了,是时候浮出水面看一看水面之上的光景了。”
责任编辑:王超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