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网站”上能够搜索到很多个人信息
网站办公室曾位于美国罗斯维尔市一购物中心内
你可能根本不知道有这么个网站,但它却知道你的一切。是不是感觉有些毛骨悚然?近日,美国人布里顿在社交媒体推特上发布的一则帖子让这个名叫FamilyTreeNow的网站“火”了,更让人们意识到个人隐私正在被一些未被监管的搜索引擎“偷窥”并公之于众。
连你孩子是谁都清楚
1月10日清晨,安娜·布里顿收到一条来自她姐姐的消息:“你知道Familytreenow.com这个网站吗?”这个不大为人所知的网站自称能够提供免费的家谱信息。令人感到毛骨悚然的是,“它似乎知道你的一切信息,”姐姐告诉布里顿。
30岁的布里顿生活在美国阿拉巴马州的伯明翰市,得知自己被网站“偷窥”并公布了隐私后,她立刻上网查看。果然,网站列出了布里顿老公的名字,甚至把她这10年都住在哪里摸得门儿清。布里顿告诉《华盛顿邮报》记者:“这个网站甚至将我3岁和5岁的孩子列在了‘可能跟我有关系的人’的名单里。”
布里顿的姐姐是一家儿童保护中心的社工,她在检查自己的上网历史记录时发现了这个网站。吓坏了的布里顿赶紧上网搜索如何要求网站删除自己及家人信息的方式,并在社交媒体推特上发布了一条提醒帖:“这非常重要!特别是如果你受到了威胁,请一定注意!你可以选择退出,我会告诉你怎么做。”这条帖子也立即受到了网友的关注。
FamilyTreeNow的“威力”有多大?《华盛顿邮报》的几名记者亲身体验了一下,结果网站列出的个人信息相当的准确和完整。“网站列出了两个可能与我有关的人,一个是我过去的室友,一个是我的前男友。”一名记者说。你只要知晓对方的姓名,便可以知道他的一切。即便那是个很大众的名字,也只需要了解对方的年龄或者所在的州,便可以轻松筛选找出想找的人。更重要的是,想要获得他人如此详尽的个人信息,你不需要付费,甚至连注册账号这个环节都没有。
不仅如此,网站甚至还能替你将检索结果分好类别。比如,按照人口记录、出生记录、死亡记录、结婚记录、离婚记录、二战记录分类,方便用户过滤筛选信息。
用公开记录整合信息
《华盛顿邮报》称,像FamilyTreeNow这样的游走于个人隐私边缘的所谓“家谱网站”还有很多,如Spokeo、Intelius、Whitepages等等。它们通过公开记录或其他渠道获取个人资料,并提供人肉搜索服务。有些网站还充当起出售个人信息的掮客,提供付费服务。其中一些,只要用户愿意支付费用,就能查到个人的犯罪记录、法庭记录、财产情况、营业执照持有情况等。
这些信息究竟是哪儿来的?FamilyTreeNow网站显示,除了用户自己注册并提供个人信息,和来自第三方的数据以外,网站还通过技术手段获取使用者浏览网页时留下的浏览器数据,进而分析出对方的信息。而Spokeo则在官网主页上写道:“Spokeo是一个人肉搜索引擎,整合了电话白页、公共记录和社交网络信息,并将这些资源整合为一个简单的个人文档,帮你安全地找到并了解某人。”
也有人做过一番调查,发现政府档案是这些网站或数据库信息的重要来源。于是,一个县在网上公开的档案中一幅抵押文件图片就可能暴露一个人的社保账号。
干着权限以外的事情
对于普通的家谱研究者而言,这些网罗了未“抹去”个人隐私的公开文件、整合出个人信息的所谓“家谱网站”绝对是做研究的利器。但要是如此详尽的个人隐私落入坏人手里,后果不堪设想。
试想一下,有人知道你的电话、住址和家人的信息,不停地骚扰你,而你却不知道究竟是谁“偷窥”了你的个人信息、干了这些坏事;再或者你应聘的公司人力资源部门通过这样的网站“人肉搜索”并审核了你的个人隐私,然后又决定不录用你了,你会不会感到气愤?
这些数据库提供商并不认为自己是信用报告机构。《大西洋月刊》报道称,这就意味着这些网站提供的信息本不该被用于审查潜在雇员或者租客。但问题在于,如果用户做了不该做的事,网站其实是无能为力的,甚至根本就还没有法规限制个人或人力资源部门从这些无权提供信用报告服务的网站上获取并滥用个人信息。
可以自动搜寻和整合个人社交网络资讯的网站Spokeo一度给自家打广告,称可以为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对潜在的雇佣对象进行“超越简历的考察”、做更深入了解提供服务。然而,这样的服务本应该只能由信用报告机构提供,Spokeo的做法显然违规。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对Spokeo提起诉讼,称其违背了美国《联邦公平信用报告法》,未经当事人许可和核实就刊登个人信息,涉嫌侵权。最终,Spokeo花了80万美元摆平了这桩诉讼。后来,Spokeo修改了服务条款,澄清了公司不属于信用报告机构,告知用户不得利用网站来审核筛选候选人。但它依旧没有权限限制一些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或个人滥用个人信息。
要求撤下信息也没用
你当然可以选择联系网站运营者撤下被曝光的个人信息。但据《大西洋月刊》报道,2014年,一个叫茱莉亚·安格文的记者曾找到了212个收集并公布了其个人信息的所谓“家谱网站”和数据库,她也试图让这些网站或数据库的运营者撤下自己的个人信息。但只有不到一半同意完全删除,其他大多数竟然还要求安格文提交驾驶证之类的身份证件,24家要求其通过邮件或传真方式提交申请。
汤姆·唐利是网站Whitepages的发言人。当被问及如果有人向他所在的公司提出撤下个人信息的申请,公司会如何处理时,唐利回答说,只要人们提出申请,无论是免费还是付费页面上都不会再出现他们的个人信息,但接受“专业服务”的公司注册用户依然可以查看。《华盛顿邮报》称,这些网站仅仅只是暂时不显示申请者的个人信息页面,这并不代表他的个人信息已经从网站数据库中彻底删除,而这种情况在许多类似的网站上都存在。
FamilyTreeNow的创始人达斯汀·维瑞彻似乎也因被公开的个人信息而感到“困扰”。因为就在布里顿在社交媒体上呼吁人们关注自己的个人隐私,警惕FamilyTreeNow一类的网站后,媒体开始寻找维瑞彻的踪迹。
FamilyTreeNow网站的一些公开信息显示,这个网站已经运营了好些年。这个“利器”也为《大西洋月刊》的记者提供了寻找维瑞彻的线索。记者顺藤摸瓜找到了维瑞彻在在职业社交网站领英上的个人主页,并尝试给他发邮件,但一直没有收到回复。甚至没过两天,维瑞彻在领英和FamilyTreeNow上的个人资料页面就都找不到了。
责任编辑:韩希宇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