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宏大版图中,有一个领域一直闪烁着时强时弱的星光,这就是股权众筹,官方译为“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为何说这“星光”是时强时弱呢?且看近期中关村众筹联盟与云投汇、京北众筹、36氪股权投资联合发布的《2017互联网众筹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报告》数据显示,全国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平台(以下简称“股权众筹平台”)数量共计145家,其中下线或众筹业务下架的平台数量有26家。而2016年中国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平台新增项目数量共计3268个,同比减少4264个,降幅达56.6%。
与前几年大有星火燎原之势的股权众筹平台崛起相比,这组数据让这一抹星光暗淡了许多。业务停止、转型,平台倒闭、跑路,不少业内人士都直观地感受到行业正在步入“冷却期”。其中最为突出的矛盾则是投资机构与优质创业项目存在“僧多粥少”的关系,质优项目的枯竭威胁着许多股权众筹平台的盈利,走特色化路线、与大的创投机构抱团,或将成为股权众筹平台未来的出路。
拔去“虚火”求转型
国内的股权众筹至今已有五年历史。2011年以来,股权众筹在国内落地后,迅速受到各路资本的青睐,平台数量呈现出爆炸式增长,不少券商、风投机构纷纷涌入其中,其中2014年到2015年间,在创业创新的“召集令”下,一众互联网股权投资平台相继成立,传统的创投机构也急剧扩增,为不断涌现的创业项目“输血”,平台数量更是以超过10倍的速度增长。
但是,数量激增往往容易产生泡沫,泡沫总会有被击破的一天。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国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平台数量共计145家,其中正常运营的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平台数量共计118家,平台下线或众筹业务下架的平台数量共计26家,转型平台共计1家。
从平台融资项目来看,2016年中国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平台新增项目数量共计3268个,同比减少4264个,降幅达56.6%。从投资人次来看,2016年中国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平台新增项目投资人次为5.8万人次,同比减少4.5万人次,降幅达43.6%。
事实上,据记者了解,在股权众筹路上艰难行走而不得不转型的平台远不止一家。就在去年10月,深圳本地餐饮众筹平台“汇梦公社”发布“致全体投资人”一封信,正式宣布平台将暂缓股权众筹类新项目上线,并将平台业务转向商品众筹、消费众筹、营销服务和IT服务。而在2011年上线的国内最早的一批众筹平台之一“点名时间”也在去年八月被91金融收购,期间也经历过多次转型。
就在2015年底,深圳股权众筹平台天使客也开始转型,慢慢淡出众筹方面的业务。“虽然我们当时也做了多个成功的项目,但是发现好的创业项目存在融资圈层的问题,优质的项目都会找最好的基金,实在找不到了才流到众筹平台来,因此要坚持平台上持续上线好项目好难。”天使客创始人石俊说。因此,她把方向转向了利用互联网的渠道帮助机构募集投资基金,将平台打造成为资产管理平台。
行业内较早的一批平台如大家投、云筹也纷纷转型做影视众筹项目,尽管影视众筹也是高风险,还需要有影视行业的资源,但是好处在于投资人对于影视众筹产品的接受度更高,市场上也已经有了成功的案例,此外众筹自带的市场营销属性也有利于影视作品做推广,对于投资者而言,投资回报的周期也有可能缩短,因此影视众筹成为了多个平台的转型方向。
走特色化路线或是出路
尽管搭乘互联网专车,试图让股权投资更加“亲民”,但依然不是人人都能成为这场游戏的“玩家”。如果依照私募基金管理办法,股权众筹的投资门槛应该是100万,但互联网化的股权众筹平台则往往按照各自的标准通过一些方式来降低投资门槛,但最低也在20万以上,这注定让股权众筹这一投资业态依旧高冷,观看者众而参与者寡。
但威胁着众多股权众筹平台生存的问题则在于,平台赖以生存的优质项目越来越少了。“创业市场看似火爆,但真正有质量的却很少,加上创投机构也不断扩增,线上线下机构都在拼抢好项目。”投壶网创始人赵妍昱则在去年就提出“众筹将死论”,僧多粥少的局面会让一大批平台倒下。
更大的隐患是,当下许多平台都依靠撮合交易获取佣金来生存,也就意味着,项目多交易量大才能有更多的佣金,在项目枯竭的情况下盈利模式必然受到限制,而这些平台又无法对标传统创投机构先募集一笔资金收取管理费来维持机构运作的方式,必然陷入尴尬处境,思考和转型迫在眉睫。
“即便去年年初比较火爆,但我认为能够坚持下来的应该不超过20家。”赵妍昱预测。尽管股权投资不是一个刚需市场,可在如今的经济形势下,合理的资产配置却逐渐成为一个大大的刚需市场。在赵妍昱看来,这对股权众筹平台的投资能力和业务拓展经验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再以流量为主,看清自己的优势,走特色化的路线是今后需要考虑的方向。”在行业逐渐步入红海的时候,投壶网却以打造创投行业底层生态圈的角色走了进来,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帮助传统创投机构寻找优质项目,且与之共同筛选、投资,直到项目退出再分享投资收益。“我们不做传统机构的竞争对手,而是与其互助共赢。”在优质项目稀缺,但创投机构数量激增且实力机构也不断涌现的环境下,股权众筹平台与创投机构抱团取暖或许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责任编辑:松崎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