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有消息称,香港银行的区块链(Blockchain)应用再有新突破。据港媒引述业内人士称,已有香港本地银行透过区块链技术,进行跨行甚至跨境支付。目前中银香港与其他三至四家银行,由香港金融管理局统筹一同研究区块链于贸易融资的应用,今年中可完成初步框架及运作流程。此举虽暂时只属概念验证(Proof of Concept),但足以反映香港没有落后于同在亚洲的新加坡。
新加坡华侨银行于2016年11月推出区块链支付平台,并成功在集团旗下数家银行间支付,当中涉及跨境交易。该行称,技术将原先需时一天的交易缩短至5分钟,而且有效降低成本。
去年9月,渣打银行公开表示,最早在2017年,银行将部署区块链解决方案。作为支付服务的一部分,区块链项目主要针对亚洲、非洲和中东地区。渣打方面表示,在区块链应用全面商业化之后,企业将获得实施跨境支付服务。交易费和汇率也会更加透明,用户将更好地控制支付和资金。
商业银行为何竞相瞄准区块链跨境支付和融资平台?区块链跨境汇款网络OKLink CEO徐明星告诉界面新闻记者,跨境支付存在痛点。
“国内转帐已经能够实现零成本,如从工行转到招行等,原因在于央行清算中心可以让国内银行间资金互相对冲。国外同理,美国国内、欧盟国内的汇款成本都很低。但是一旦跨境以后,没有一个国际化的清算中心,所以国际转帐成本非常贵。很多人努力做过,但是都失败了。”徐明星说道。
而区块链技术是透过分布式分类帐技术,建立及传送完整、加密的资料,有助提升资料的可追踪性,确保资料准确无误。在跨境支付成本居高不下的背景下,银行可借由研究区块链应用节省成本。
据悉,目前在香港地区,中国银行已经将区块链应用引入市场。该行2016年11月推出区块链物业估价平台,以改善涉及大量人力及纸张的按揭业务流程。虽然首阶段参与成员包括该行及两家物业估价公司,另有两家银行同意今年初加入,但中银会陆续邀请更多估价公司、银行、信贷纪录数据库及土地注册处等按揭相关参与者加入,逐步扩大应用范围,旨在令全港按揭流程进一步电子化及标准化。
未来香港计划将区块链应用于贸易融资,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信息安全与数据科学研发部总监王世松指出,区块链应用于贸易融资较用于物业估值复杂得多,因为贸易融资牵涉银行、港口、轮船公司及不同地区,各个单位协调需要时间。目前中银香港与其他三四家银行,由金管局统筹一同研究区块链于贸易融资的应用,今年中可完成初步框架及运作流程。
责任编辑:王超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