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京东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发文谈及稳定币与第三方支付的异同时表示,两者定位于支付工具,业务模式非常类似,是1︰1与法定货币锚定,但在支付系统、储备资金投资范围、使用场景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沈建光指出,第三方支付系统依赖于中心化的账户体系,通过将用户的银行账户或预付资金与支付平台进行绑定实现支付操作,而稳定币则建立在区块链和分布式账本技术之上,支付交易是去中心化,且“支付即结算”,实现了资金与信息同时流转,不再需中心化的结算机构。
此外,第三方支付的储备资金(备付金)只能存放在央行,而稳定币发行人的储备资金投资范围更广。沈建光称,美国《GENIUS法案》明确要求,稳定币储备金的投资范围主要是美国的美元资产,包括美元现金、短期美国国债、美联储票据、货币市场基金以及中央银行存款等。
使用场景方面,沈建光解释,第三方支付的主要用途是处理境内的小额日常支付,如在线购物、账单支付和个人转账等;随著跨境支付需求的增长,部分三方支付系统也开始支持国际支付,但主要局限于旅游消费等领域;稳定币的推出起源于加密资产的投资交易结算,近年来快速向跨境贸易支付、代币化资产交易、金融市场结算等领域拓展。
责任编辑:陈爱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