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名称
泉州银行智慧运维与开发自动化建设实践
案例简介
泉州银行将数字化转型列为“一把手”工程,通过建立以PaaS化架构为核心的研运一体化平台,实现了研发、运维、运营流程的深度融合和全面优化,完成CI/CD/CO全流程的精准管理。一个平台支撑银行项目需求、编码、持续集成、测试、发布、监控等关键环节,推动了跨部门的高效沟通与协作。通过敏捷协同的工作模式和精准的度量分析,提升研发过程的透明度和质量把控能力。在运维层面,通过运维的"监·管·控"协同作战策略,借助资源统一管理与一体化监控体系,确保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应用发布管理的规范化流程也大幅提升了发布效率,有效减少人为失误,为银行业务的稳健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创新技术/模式应用
一、建立体系化的研运支撑能力:
采用PaaS化平台架构,平台全面支撑项目需求、编码、持续集成、测试、发布、监控等各个工作环节。公司的各业务部门和技术团队能够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协同工作,极大提升了研发效能和运维效率。
二、敏捷协同到度量分析的全方位优化:
1、敏捷协同:打通从需求到研发、再到CI、CD全流程的产研工作闭环管理,拉通业务部门与研发、测试、运维等部门的统一协作,实现协同工作的信息共享、可管控、可度量。
2、持续集成:以蓝盾CI为内核,数字业务交付效率的同时,强化对研发过程的管理。通过可视化全自动流水线+代码检查+质量红线的组合能力,实现高度自动化、支持多并发、能力可扩展、全程可视化和质量可卡控。
3、制品管理:基于仓库代理、版本管理、制品元数据、安全扫描、依赖分析、精细化权限控制、制品同步分发等功能,实现对制品全生命周期的流程、风险、权限和质量等多维度管控。
4、度量分析:以“关键问题–关键步骤–关键指标”为度量指标体系建设指引,逐步拆解业务步骤来保障度量指标的价值性和可用性,打破研发“黑匣子”,洞察研发过程存在的问题。
三、运维“监·管·控”协同作战:
1、资源统一管理:以应用为中心,建立元数据管理平台,实现包括模型设计、数据导入、权限委派、资源总览、实例查询、审计分析等配置管理功能。基于配置发现,实现网络设备、中间件和数据库等设备的自动发现及自动采集。
2、一体化监控:基于平台的数据采集、处理和插件扩展能力,集成现有监控平台,实现对各类网络设备、主机设备、存储设备的监控告警。通过集中管理告警信息,并采取统一的收敛、屏蔽等手段提高告警有效性,减少误告与漏告,提升告警处理效能,保障系统稳定运行。
3、应用发布管理:实现发布包的统一管理、发布版本记录、基于标准运维流程的应用发布、异常回退。通过规范统一的流程执行,提高发布效率,减少因人为因素导致事故的现象。
项目效果评估
1、统一技术平台:将开发、测试和运维等多个团队整合为一个协同的工作流程。研发和运维团队可以在同一个平台上协同工作,实现快速、可复用、自动化、标准化的部署和运维,从而减少部署和运维的时间和成本,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优化部署流程:实现了持续集成和持续部署,提高了需求上线的速度,也降低了因为人为错误导致的线上问题,显著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
3、加速产品交付:业务部门能够更早、更频繁地进行持续集成、持续部署和验证测试,确保在需求交付阶段发现并解决问题。这使产品交付质量显著提升,减少了后期维护的工作量。
4、研发生命周期成本节约:降低了跨团队协作的成本,通过自动化流程,减少了人为错误的发生,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从而降低了整个研发生命周期中的人力和资源成本。
5、提升用户体验:基于消费驱动的CMDB和门户与可视化模块,为用户友好的操作界面和定制视图,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使用系统,提升了用户体验。
6、提升产品质量:基于数据驱动的监控告警和AIOps模块,对系统性能进行实时监控和预测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产品质量。
7、提升市场响应能力:基于敏捷运维流程和编排自动化模块,可以实现快速、高效的应用开发、测试和部署服务,缩短开发周期,更快地响应市场需求和机遇,提高市场响应能力。
项目牵头人
张理斌 运行维护中心中心经理
项目团队成员
蔡可郎、郑晓淋、苏海政、萧圆圆、陈伟彬、郑建栋、张炜、刘豪强、李森源、林煌艺、吴毓斌
责任编辑:王煊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